養殖致富創業故事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養殖致富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退休司機養泥鰍年入百萬獲6項發明專利
創業、創客是時下最火熱的詞彙。湖南省桂陽縣李經武從機關司機崗位退休後,根據自己的愛好轉行養起了泥鰍,憑著一股鑽勁兒,攻克了養殖泥鰍的一個個技術難題,而今不僅年收入過百萬還獲得6項國家實用型發明專利。
他的發明專利包括泥鰍捕撈裝置、泥鰍種苗孵化池、泥鰍催產注射固定套、泥鰍產卵床、泥鰍種苗親鰍催產注射器和泥鰍專用飼料發明專利。
談起創業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經武說:“創業選擇有很多,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才能苦中作樂,開心充實。”
2007年,時年52歲的李經武在桂陽一機關單位當駕駛員,當年該縣下了一個鼓勵機關單位人員從事農業的檔案。從農村出來的李經偶然從江蘇連雲港工作的戰友那裡得知連雲港很多農戶從事泥鰍養殖,收入不錯。李經武通過調查本地市場發現,桂陽當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鰍600餘斤,價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沒有一家養殖泥鰍的,市場前景廣闊。李經武說幹就幹,籌資71萬元租賃了33畝拋荒地,在桂陽縣鹿峰街道新澄村開始了創業。
第一次前往連雲港進了100萬尾苗,坐汽車、乘飛機、再坐汽車,回到養殖基地後李經武發現只有20萬尾苗子存活。損耗太大,要長期做下去必須自己學會催產自己育苗。有了這個想法後,李經武整個人就像著了“魔怔”。“買資料、做實驗,那時做夢都是催產育苗,幾個月的時間裡足足瘦了18斤。”
但試驗的結果不是泥鰍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來,或者是催產藥量多了,親本被打死了;經過10多次的失敗,李經武終於掌握了泥鰍催產技術,在產床上泥鰍親本終於產出了合格的泥鰍卵。
可是,來不及高興的李經武很快就發現卵雖然產出來了,但由於泥鰍有***的習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善於學習喜歡琢磨的個性又一次發揮了作用,通過反覆觀察和實踐,李經武發明了他人生中第一個發明專利:泥鰍雙層產床,把傳統泥鰍產床由單層變為雙層,並改變了產床的材質,讓產出的泥鰍卵能通過產床掉到第二層,從而避免了產出的卵被泥鰍吃掉。
圍繞著泥鰍生產中“催產、育苗、捕撈”等過程,李經武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思考創新,先後發明了催產針用固定套、泥鰍幼苗捕撈器等6個實用型發明專利。目前,李經武的泥鰍育苗基地水面面積達100餘畝,實現年收入100多萬元,帶動周邊及江西省等240多戶農戶養殖泥鰍。
2:湖南郴州“泥鰍大王”的科技路
桂陽縣有個 “泥鰍大王”,叫李經武。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報的一項發明專利,被江蘇省一名客商看重,開了很大的價錢。究竟是什麼 “準專利”值這麼多錢?近日,筆者來到該縣鹿峰街道新澄村採訪了李經武。
“現在水質還可以,大家把水裡的雜草撈出來,以便進一步保證水質。”李經武正穿著長套鞋在泥鰍塘裡和工人們一起撈雜草。筆者瞭解到,他養的33畝泥鰍苗馬上就要集中捕撈了,現在正是關鍵時期。
“聽說你的"準專利"有人開個很大的價錢,究竟是什麼發明值這麼多錢啊?”筆者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呵呵,這可是我研究了幾年的成果,名稱叫泥鰍專業飼料。”李經武告訴筆者,這種飼料是為鰍魚量身訂做的,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又能讓鰍魚長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經武承包了3畝水塘養殖泥鰍。幾年來,買鰍苗賣泥鰍,效益平平。在該縣科技特派員唐高雲的指導下,他的思路豁然開朗,從2009年開始鑽研泥鰍催產、人工受精等孵化技術,經過10多次失敗,當年攻克了孵化難關,掌握了先進的孵化、育苗技術。
李經武並不滿足。養殖泥鰍5年來,好鑽研的李經武前前後後一共擁有了泥鰍催產注射固定套、鰍苗捕撈裝置、泥鰍種苗孵化池等六項專利。在競爭激烈的養殖業中,這些專利的取得讓老李的泥鰍養殖之路越走越寬。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賣鰍魚苗和技術,只有在養殖技術上不斷進步,在提高鰍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業才能越做越大。”李經武說,“科技就是生產力,今年我可以賣出1.5億尾鰍苗,產值在300萬元左右,贛州、衡陽等地147家養殖戶慕名而來買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養殖技術和鰍苗成活率高。”如今,李經武與本縣和外地的187戶養殖戶簽訂了長期供苗合同,帶動養殖面積1700餘畝。
3:90後大學生放棄深造回鄉養雞3月賣了50萬
一對90後大學生情侶,一個放棄保研機會,一個放棄留學法國,回到家鄉四川中江縣富興鎮山間的小農場裡養雞。兩人共投資50多萬元,辦起養雞場。他們去年11月開始售賣產品,3個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
放棄深造機會 攜手回鄉養雞
在富興鎮,從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這裡便是兩人開設的養雞場。“這些雞已經被別人買下了。”彭雨指著一群正在來回踱步的雞,大約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雞的眼睛前還戴著一個紅色的擋板。“那是給雞戴的眼鏡,因為它們喜歡打架。”
與土雞做鄰居的是野雞,見到有人進入它們領地,它們當中的一些撲稜撲稜地飛了起來,如果不是上面蓋了一個天網,肯定全部飛出去了。除此之外,雞場裡面還有貴妃雞等,一共有3000多隻,最多的時候飼養了6000多隻,而飼養這些雞的是一對90後的大學生情侶,一個剛畢業,一個還是在校大學生。“我是西南大學動物科學系的學生,去年畢業。她是四川外語學院南譯學法語的,今年六月畢業。”彭雨說,他們倆都是德陽人,是高中同學,為了愛情就都去了重慶上學。為了畢業在一起,自己放棄了保研,而她也放棄了留學法國的機會。“我們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個人可以去法國留學,其中就有我一個,但是一想到又要分開幾年,雙方都很捨不得,所以商量之後決定回到家鄉養雞,家裡人也很支援,把辛苦攢下給我留學的錢給了我們創業。”戴瀅說,養雞場取名為愛苜生態農場,取自於法語詞Amour,是愛的意思,並且還種了大量苜蓿草,給雞食用。
克服重重困難 情侶在創業中成長
據瞭解,彭雨在大學實習期間,就去過農場實習,畢業之後,有農場想聘請他當場長,月薪萬元,並解決住房問題。不過,這個敢想敢闖的男孩決定自己創業。“給別人做不如給自己做,自己創業還比較自由。”
去年3月,在親人的幫助下,雞場在一片荒草叢中建起來。記者看到,除了他們修建的火磚房子外,周圍還有許多破爛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誰能想到,一個被家人精心呵護的90後獨生子彭雨曾在這麼破爛的泥土房中住過好幾個月。
彭雨說,養雞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最開始的那半個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為防止雞感冒,必須要把雞趕進去,但是沒多久又要跑出來,於是他不得不守在雞舍旁邊,很多時候是通宵。
女友戴瀅說,在學校日子很逍遙,躺在床上上上網,和朋友逛逛街買衣服,而在這裡要忍著被蚊蟲叮咬,住著破爛的地方,睡不好覺,還要自己煮飯,成天和這些雞打交道,弄得衣服很髒,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卻讓這兩個90後的獨生子女成長不少。“以前的家務事,她都不會做,現在基本上都會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斷地對女友點贊。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擔當,讓他由小鮮肉變成一名事業心強的男生。
質疑中迎收穫 通過微信談生意
“最開始我們在這裡開養雞場的時候,也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說這麼年輕的娃娃,還是大學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農村養雞,養得來不哦?”不過,八個月的努力證明彭雨能行,由他一個人餵養的第一批雞成功出圈。“我和戴瀅的爸爸用火三輪拉了30個野雞到菜市場去賣,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圍觀。”
30只雞很快賣完,一共賣出了2000多元錢,這讓彭雨嚐到了收獲的味道。後來,除了賣雞之外,他們也賣雞蛋。兩個月前,由於雞的產蛋量升高,一時又找不到銷路,兩人走上街頭開始賣蛋。
“他用扁擔挑著裝著雞蛋的籮筐,而我抱著野雞,來到文廟廣場。”兩個年輕人的這身打扮和行頭,迅速引起了廣場上人的注意,有人說,一看就不是農村來的,會不會是騙人的哦。儘管有質疑,但是他們的雞蛋很快就賣了200個。
因為太年輕,很多商家看到他們第一眼,並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願意和他們做生意。“今年我將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雞提供產品。”彭雨說,目前,他們最主要是通過微信與商家聯絡,也把雞蛋放在超市展覽,提高知名度。力爭今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據中新社電***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