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養殖發家致富創業故事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創業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女大學生回鄉養兔當兔王

  “農民自主創業之星”、“農村青年創業獎”、“市級龍頭企業”……在“養兔大戶”李豔簡易的辦公室的牆上,張貼著數十種由省、合肥市及蜀山區頒發的榮譽獎狀。 “學校老師告訴我,女孩子要自立自強! ”李豔說,在2002年進入合肥炮兵學院開始智慧控制專業學習時起,就認定中國農業大有作為。2005年12月,經常關注農業資訊的李豔被央視7套《致富經》欄目的一個介紹養獺兔節目深深吸引。於是,李豔放棄了原本可以成為白領階層的機會,在父母的支援下,毅然選擇了回南崗鄉創業。

  鋤草、平整土地、搭建兔舍、修建兔籠……2006年夏天,頂著炎炎烈日,剛走出校門的李豔,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草地上,開始了人生的“起跳”。為節省開支,幾乎所有的活都由她一個人來幹。給記者帶路的蜀山區創業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介紹,李豔起步創業時條件十分艱苦,沒資金蓋兔舍,兔子繁殖多了時,就“人畜共住一間房,人畜共用一杯水”。 “這孩子有毛病,腦子進水了。 ”面對村民和同學的不理解甚至嘲諷,李豔報以微笑。

  一張20多年前的簡易木板單人床,一個破舊立櫃,一塊粗布做窗簾,一臺舊電風扇,房間堆滿養兔裝置、兔藥……很難想像,這就是李豔的“臥室”。在李豔“臥室”的東邊,是一排李豔親手蓋起來的兔舍。在2號兔舍的西頭,記者發現一個狹小空間放著一張破舊辦公桌。“還有人在這種難聞的氣味裡值班嗎?”見記者十分疑惑,李豔很靦腆:“剛開始半年,為了近距離觀察和照顧兔子,我就在這裡住。”心酸的場景,讓記者讀懂了李豔的艱辛和執著。令人欣喜的是,李豔的努力帶來了初步的成功:目前兔舍7幢,兔籠6000個,發展養殖戶500餘戶,基地8處,中玉獺兔品牌開始揚名。如今熟悉和信賴李豔的人,都給了她一個貼切的評價:李豔完成了從大學生到“嫦娥兔王”的轉型。

  晚上10點,秋雨愈下愈大,李豔手機仍響個不停。 “現在諮詢的農戶很多,剛才就是滁州一位養兔大學生打來的。 ”李豔自信地告訴記者,為了解答500多農戶養兔中的難題,她經常通過手機、彩信和視訊等方式與農戶交流,解答農戶疑難問題。 “今後我想在延伸產業鏈的基礎上,走獺兔深加工的路子,希望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李豔一邊撫摸籠中的兔子,一邊告訴記者,她希望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的力度能再大點,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業行列。

  二:

  80後女大學生回鄉養羊創業成為養羊專家

  甘苦自知的冷暖人生

  80後的劉飛碟,大學畢業後,在成都一家通訊公司當業務經理,但為了家庭和睦相處,毅然辭去了工作,隨著丈夫回到了家鄉。劉飛碟從小就比同齡人穩重、踏實,不甘心一直碌碌無為,她做了一個決定“回鄉創業。”

  “做什麼專案好呢?”這一直困擾著劉飛碟,經過多方面的市場調查,她選擇了飼養成本低,抗應激能力強,自身免疫力高的良種肉用山羊作為自己的創業專案,加上自己的父母也比較有經驗,劉飛碟開始大膽創業了。

  然而創業的艱辛與無預見性,在創業的初期就給劉飛碟潑了一盆冷水。2011年4月,劉飛碟第一次就買了10只羊回成都開始餵養。可能是路途的顛簸,也可能是不適應,其中一隻小羊在買回來的第一天就生病了,這可急壞了她。沒顧上休息的她,連夜抱著小羊四處求醫,尋遍了很多獸醫診所,醫生就是不給治。原因是,醫生不願意賣輸液管,還有治癒小羊的藥物也沒有辦法買到。

  “我當時真的沒有辦法了,一點經驗都沒有,我問了很多獸醫,他們都不治,有個醫生我求了他很久,他還是沒有治,說這個羊兒沒得救了,你不知道我當時的心情,說不出來……”說到這裡,劉飛碟顯得很激動,豆大的淚珠也滑落下來。

  幾經輾轉,沒有辦法的劉飛碟想起了在家的父親,趕緊給父親打了電話,父親告訴她“要不把羊都拖回家,我們自己醫治。”最後,在父親的幫助下,給小羊輸了液,小羊也漸漸恢復了健康。

  第一次創業就遭遇了困難,這讓劉飛碟犯了難,加上父母一開始就不支援自己回鄉創業,心裡打起了退堂鼓。好在劉飛碟骨子裡有種不服輸的精神,還是決定堅持。她開始總結經驗,自己創業不能滿腔熱血,必須要有實踐精神,開始努力學習養羊知識。為了能夠全面掌握養殖技術,除了購買專業的書籍鑽研之外,還特地拜當地的一些老羊倌為師,在網上和一些養羊朋友互動交流學習。經過幾年的奮鬥,現在她投資15萬元創辦的梨園村山羊養殖場,已經有90多頭羊了,創收10多萬元。

  “這幾年吃的苦太多了,一時間說也說不完。就像一個老師說的‘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分子,看不到分母,因為失敗者往往不會站出來說話。這一切,只有他們自己甘苦自知’”劉飛碟說。

  為了工作“忙碌也是一種幸福”

  劉飛碟比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上班要早,下班要晚,其實她幾乎沒有時間休息,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因為為了更好的照顧羊群,自從第一批羊子買進以後,她就很少離開羊圈。劉飛碟說:“曾經有一次離開家兩天,回來羊子就出問題了,對他們的照顧,比對我自己的女兒還要細心。”

  “說白了,羊子的吃喝拉撒我全部都要管,所有環節都得親自把關、上陣。老公平時有工作,只有下班的時間才能幫我。”羊子吃的***要上山割;圈裡的清潔她必須得做;羊子的疫苗也是她一個人打;外出放羊,一天也沒有離開過;甚至她還要充當“接生婆”,圈裡的小羊很多都是她親自接生的。她笑稱:“我就是羊保姆,因為他們是我的心頭肉。”

  大多數創業者都希望自己能夠保持著忙碌的狀態,劉飛碟從創業以來的三年多時間裡,幾乎沒有給自己放過假:“我大年三十都還在忙,周圍的鄰居都說我,那麼拼幹嘛,我笑笑,其實這都不算什麼,我覺得忙碌也是一種幸福。”

  為了家庭“想不到更好的選擇”

  回鄉創業,劉飛碟面臨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困難,家裡也有生病的老人。劉飛碟的公公身患尿毒症,而婆婆也患了半邊癱。但是這些都沒有難倒她和她的丈夫,在她的悉心照顧下,幫助公公和婆婆每天調理身體,鍛鍊身體,現在婆婆還能下床自己走動了。

  “父母本來是不支援我的,但是這幾年,我用我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他們看,我比他們把羊子養的更好,而且周圍哪家養的羊生了病都會找我幫忙,我的技術大家還是認可的。”“現在算是盈利吧,但僅僅是薄利,我覺得以後的市場會越來越廣闊”劉飛碟說道。

  劉飛碟對於自己的創業經歷歸結於“堅持”兩個字,從學校到社會,從工作到創業,這兩字一直伴隨著她,“我現在只有堅持,想不到其他更好的選擇”。對於未來,劉飛碟還是充滿希望的。在養羊成功後,她並沒有忘記想著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創業初衷。

  2013年9月,在鎮政府領導的支援幫助下,協同幾位養殖戶率先組建了“仁壽福興農牧養羊專業合作社”,吸納全鎮100個養羊戶為社員,免費為社員提供肉羊養殖技術和市場銷售資訊。她準備在2015年以內再將養殖場擴大700平方米,將山羊存欄量達到500頭,屆時將打造一片以休閒垂釣、健康養殖、鮮活農副產品和全年無公害的綠色瓜果蔬菜為一體的生態農場,為曹家百年梨鄉新增一項旅遊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