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業故事案例

  有人問了:有沒有學生創業的故事案例分享呢?當然有!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馬賽克飾品拼出百萬財

  韋麗娜,廣西人。200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平面設計專業。2006年初,她無意中買了兩本馬賽克拼貼技法的書,馬上就被色彩斑斕的馬賽克藝術吸引住了。可是在很多中國人眼裡,馬賽克只能用在衛生間或廚房。韋麗娜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否把它做成美輪美奐的手工藝品?她開始嘗試著,將馬賽克經過再設計拼貼到透明玻璃器皿上,並結合光源使其各種特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廣州的一家建材市場,她找到了一些馬賽克的邊角料,價格很便宜。當時沒有切割馬賽克的工具,只能是自己將馬賽克砸碎之後進行貼上。她的第一件手工馬賽剋制品是一個燭臺,被一個朋友相中,非要高價買下作為禮物送人。當時韋麗娜在隱蔽的地方刻上自己的“商標”——nar,還配上了禮盒。

  2007年12月,韋麗娜參加了廣州的第一屆創意市集,她的馬賽克飾品是唯一的手工類飾品,引起了廣泛關注。訂單接踵而來,雖然她的商品都要千元以上。隨後,她開了淘寶店,“nar家飾工作室”也成立了。

  在她的nar店鋪裡,有非常多的馬賽克小燭臺。一片一片的玻璃貼上在弧形的容器上,顏色各異,組合在一起的感覺非常美妙。可以直接把蠟燭放進去點亮,也可以做成燈罩的樣子。一些高階客戶,會直接到她的工作室來定製馬賽克家飾。有一次韋麗娜做了一個比較複雜的檯燈。那位客人的朋友要結婚,客人希望這個檯燈能夠有灰姑娘故事裡的元素。檯燈做好之後,客人很滿意,最後硬是給了2倍的價錢,還不停道謝。“馬賽克飾品裡面燈是最能體現馬賽克特性的,燈光照射下晶瑩閃亮,非常適合拿來送禮,我們淘寶上的客人有70%以上是買來當做禮物送人的。”

  在韋麗娜的馬賽克飾品網店裡,好多鐘錶和燭臺都是幾百塊錢一個,燈都賣到了一兩千元。之所以這麼貴,她說就是因為馬賽克本身就很貴,在建材市場裡一平方米要賣好幾百塊錢。另外,因為是純手工,製作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每一款都要經過選材、裁剪、拼貼、上泥、打磨等一系列的工序才能完成,有時候完成一個作品需要剪下上千塊。為了保護自身,在製作過程中,還需要戴上特製的手套,並戴上眼鏡等進行防護。

  在做馬賽克家飾的過程中,韋麗娜開始研究其他新的材料,讓它們和馬賽克搭在一起。像她網店裡的一些掛鐘就是馬賽克和木頭的完美結合。木製的底襯上是用各種顏色的馬賽克拼出的圖案,讓人在感受到大自然氣息的同時,又聞到了時尚的氣息。

  就這樣,由於能夠欣賞馬賽克手工製品的人越來越多,韋麗娜的生意越做越火。後來,每年的盈利甚至高達百萬。

  2012年,她的工作室和先生的室內設計公司一起搬到了一套廠房裡,她的工作室有150平方米,之前她的工作室是租的一個小區裡的三居室。現在,她的工作室有8名設計師,其他的一批人都是專門進行手工製作的。現在韋麗娜的作品已經有燭臺、檯燈、掛鐘、花瓶等系列。其中燭臺、檯燈系列最受歡迎,成了她手裡的王牌。

  創意的東西經常會被人抄襲,但是她並不擔心。“每個產品都有一個故事,凝集了我們的感情和創意,機器生產的東西似乎缺少這樣的感覺。再說商家要模仿我們,還不如一天做幾千個便宜製品的利潤高,他們會覺得不划算。”

  韋麗娜是一個保守的人,沒有盲目地擴大經營,身邊有老闆朋友要入股她也沒有同意。儘管nar還是一個年輕的品牌,但是韋麗娜和她的夥伴們卻都滿意於現在的狀態,他們說並不需要特別大的規模,只需要有足夠的支援,讓腳步慢下來精雕細琢每一件產品就夠了。“歐洲一些老字號,有不少這樣的手工藝傳統。年輕姑娘們十幾歲時就在做花紋鉤繡,黑髮做到白髮,60歲了還在做。她們確信自己的指尖能流淌感情注入產品,於是也就做到了。”簡單的話語,卻不乏有力。

  韋麗娜說,原創品牌最可貴的就是“原創”二字,所以不能一味為了銷售目的失去很多東西。為什麼耗時費力還要繼續堅持純手工原創?因為nar已經成為了韋麗娜的一個寄託。每每看到客人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產品愛不釋手,每當一款特別定製的產品完成,那份成就感難以言喻。“滿足個人愛好又能給別人帶去快樂,何樂而不為?”先做好產品,再談銷售與品牌推廣。關於未來,韋麗娜直言並沒有想得那麼遠,但是對於她來講,種子已經種下,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呵護和澆灌,讓這個小小的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85後女孩阿拉伯沙畫瓶裡賺百萬

  藍天上白雲朵朵,駱隊在沙漠中緩緩而行,仙人掌展紅吐綠……85後女孩李小然製作的阿拉伯沙畫瓶,彷彿把整個撒哈拉都濃縮在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玻璃瓶中。雖然創作素材只是一隻空瓶子和一些不同顏色的沙子,每個精美沙畫瓶的售價卻高達幾百上千元,且頗受市場青睞!

  月光白領情迷“約旦魔瓶”

  如果不是家庭突遇變故,合肥女孩李小然不知要當多久的白領“月光族”。2008年從北京聯合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她應聘到中關村一家網路公司工作,月薪五六千元。往往離發薪的日子還遙遠,她就已經過得捉襟見肘了。

  2010年5月,母親的一場重病,使家裡負債30多萬元。不能幫家裡減輕經濟負擔,李小然對父母滿懷愧疚。通過這件事她忽然明白,自己僅僅追求衣食無憂是不夠的,趁年輕,要多賺些錢幫家裡還債,以及應付生活中那些未知的變數。

  2010年7月,公司組織員工遊覽上海世博會。在約旦館參觀時,沙畫瓶這種在約旦、埃及、迪拜等阿拉伯國家極受寵的美術工藝品,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住了李小然的目光。

  儘管每個沙畫瓶的售價最少也要一兩百元,熱情高漲的中國遊客,還是把約旦館中的沙畫瓶展廳圍得水洩不通。大家都想帶幾個這種充滿阿拉伯風情的手工藝品回去,留作紀念或贈送親友。要知道,沙畫瓶在約旦已經有百年曆史,是國寶級藝術品!世博會期間,兩位現場製作沙畫瓶的約旦手工藝人,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哇,太神奇了!”李小然禁不住感嘆。身邊的同事說:“賺錢更神速呀,10分鐘就能做出一個,竟然賣幾百元!”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正想尋找創業專案的李小然,不由怦然心動地想:是啊,只需要沙子、顏料、瓶子和一個漏斗,就能點“沙”成金,沙畫瓶藝人的賺錢之道太輕鬆太文藝了。我要是能學會這一行該多好,那樣家裡欠下的債就能很快還清了……她特意買下幾隻不同圖案的“魔力瓶子”,準備帶回去好好研究。

  回京後,李小然四處打聽國內哪裡能學到沙畫瓶製作技術,但一無所獲。就連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也未能幫她找到一位中國師傅的訊息。李小然非但不氣餒,反而從中看到了燦爛“錢景”:鮮有人涉足的行業,競爭就小!於是工作之餘,她通過查閱相關文字和視訊資料,自己摸索著製作沙畫瓶。

  看似簡單的技藝,訣竅卻不少。沙子灌多少,全靠指尖拿捏;圖案勾勒能否清晰,也全憑手指對沙漏的掌控。一開始,李小然根本駕馭不了沙漏。直到一個多月後,她才漸漸讓柔軟的沙子變得“聽話”起來。這時李小然卻發現找到的原材料根本用不了!她先後用河沙、海沙、粗沙、細沙,晒乾後染成不同的顏色,逐一試驗,均做不出阿拉伯沙畫瓶的樣子。因為這些沙子很難在瓶子裡固化,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繪製好一幅稍有些模樣的《大漠落日》,可剛一拿起瓶子欣賞,圖案瞬間變作了“一瓶散沙”。

  拜師受挫苦練成才

  無奈之際,李小然請假來到上海世博會的約旦館。她誠懇地向兩位沙畫瓶大師請教,然而對方不同意。原來,兩位大師是一對兄弟,他們家族從100年前就開始製作沙畫瓶。因為是祖傳手藝,即使在國內他們也不會輕易外傳。

  李小然不死心,每天“賴”在這約旦老哥倆身邊,幫他們招呼顧客,免費充當中文翻譯,到了吃飯時間,則從離約旦館大老遠的阿拉伯餐廳為哥倆訂好套餐送過來。李小然的殷勤和真誠,最終打動了大哥沙拉罕。

  一天晚上收工後,沙拉罕用英語問李小然:“你在自學中遇到了什麼樣的難題?”她驚喜不已,趕忙說自己找不到合適的原料。“那當然,我們做沙畫瓶用的沙子,都是由死海海底的彩礦石、約旦沿海山谷中的砂岩磨製而成,並非你在中國司空見慣的沙子。”李小然反覆央求沙拉罕,最終向他購買了20公斤從約旦空運到上海的專用沙子,並請教了幾個技術難題,這才喜悅而歸。

  有了原料,李小然開始苦練沙畫瓶製作技藝。第一隻瓶子做出來,色彩有點亂,倒掉重做;第二隻做出來,畫面不逼真,倒掉重來;第三隻做出來,立體感不強,倒掉再做……

  經過數月的刻苦鑽研和無數次失敗,李小然終於製作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隻沙畫瓶——《撒哈拉的夢》。因嫌約旦特製沙的價格太高,李小然在網友的幫助下,用來自海南的岩石磨製成粉末,竟成功替代了稀少的原產地材料!如此一來,她幾乎把沙畫瓶的製作成本降到了零!

  2011年4月,李小然果斷辭職,憑自己掌握的沙畫瓶製作絕活,開啟了她的創業生涯。她本想開一家充滿阿拉伯風情的沙畫瓶專賣店,但在北京一打聽,“巴掌”大的一間小店,僅鋪面轉讓金就要6位數!沒有實力開店,她只好讓商家代銷自己的產品。

  此後的一個月時間,李小然拿著自己精心製作出的幾十個沙畫瓶,向一家家工藝品店、精品屋、商場推銷,但因為沒有接觸過這類商品,一聽又是售價不菲的純手工玩意兒,商家大多不願接手。無奈,李小然只得走“免費鋪貨”的路子,這家店放幾個樣品,那家店放幾個樣品,末了把自己的名片留給老闆:“我按每件66元的價格給您,賣多了就是您的盈利,賣完貨再給我結賬。斷貨了隨時給我打電話,我會送沙畫瓶上門的!”店主們大多欣然接受。

  苦苦等了一週,卻沒有一家店主給李小然打電話。她按捺不住了,開始逐家打回訪電話。店主們的反饋資訊大致是:看稀奇的人不少,都說挺新鮮的,但沙畫的線條有些粗糙,瓶子也顯得不上檔次,所以鮮有人買。

  販賣“撒哈拉風情”圓了財富夢

  找出癥結所在,李小然開始努力改進製作工藝。根據顧客們的提議,她不再用一般的空酒瓶、調料瓶作畫,而是跑到一些星級酒店,高價採購那些造型奇特、高檔的空酒瓶。

  漸漸有了些銷量後,李小然又用賺到的錢,在玻璃器皿廠定製了一些外觀別緻、晶瑩剔透的專用沙畫瓶。沒想到,煥然一新的阿拉伯沙畫瓶推出後,竟深受顧客青睞,第一個月就賣出了200多個!

  2012年3月,在北京已經有了20家合作店的李小然仍不滿足,她想向京城以外的地區銷售“撤哈拉的風情”。李小然又開起了淘寶店。因為她是第一個在網上出售阿拉伯沙畫瓶的人,毫無競爭壓力,一番宣傳後,線上生意出奇的好。這時,她終於替父母還清了30多萬元債務。

  一名顧客在淘寶網上給完李小然好評,又主動找她聊天說:“在你網店買的幾隻沙畫瓶我都收到了,比想像中的更完美!每次批發100只以上,你能按什麼價格發貨?”李小然吃了一驚,一番詢問後才明白,原來對方是銀川市一家“阿拉伯風情專賣店”的老闆,主營阿拉伯長袍、禮拜帽、飛毯、彎刀等特色商品。他之前也從約旦訂購沙畫瓶賣,但進價是李小然售價的兩倍多。所以,這位老闆想與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李小然給出一個令對方感到驚喜的報價,他從此成了女孩的忠實大客戶。

  受此啟發,李小然又主動與新疆、甘肅、福建等地的阿拉伯風情店、穆斯林禮品店等取得聯絡,成為了他們的沙畫瓶供貨商。相對於商場和工藝品店,阿拉伯風情店的銷量很是驚人。因為光顧阿拉伯風情店的,大多是回族同胞,他們對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傳統工藝品,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感。

  因積壓的訂單越來越多,2012年6月,李小然不得不叫來弟弟和表妹等人當學徒。一個月後,她又招聘了10多名下崗女工。

  一味模仿別國的特色產品,讓李小然感覺“有些挺不起腰桿”。於是從2013年起,她開始賦予自己製作的沙畫瓶一些中國特色。比如,她讓五彩斑斕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國文字相結合。她還打造出了“中國文化遺產系列”沙畫瓶,將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少林寺等“中國風”裝進一個個玻璃瓶中。此外還有“中國帝王系列”、“古詩詞系列”,以及孩子們喜愛的“動漫系列”等。後來包括故宮和長城腳下的一些旅遊紀念品專賣店,都成了李小然的代銷商。

  發展到2013年6月,27歲的李小然已經從沙畫瓶中掘金170多萬元。與她長期合作的商店多達38家,遍佈全國10多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