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創業故事

  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細品起來,又是那麼的幽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趙慶偉“收破爛”純屬偶然。他開計算機電源公司賺到一些錢後,便迷上了老油畫。一次,趙慶偉在一個古玩商那裡買艾中信的畫,順便買下了他的手稿,結果一下子就沉迷其中。後來,他發現從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於是就有意打聽,得知古玩商的手稿大多來自舊貨圈,從此便開始在舊貨圈裡“尋寶”。

  2003年7月的一天,趙慶偉接到朋友電話,說有一家雜誌社清理出33箱舊檔案,每箱1000元,共3.3萬元。趙慶偉是個文藝青年,平時也偶爾有散文、小說在報刊上發表,當時他暗想,這家著名雜誌第一次大規模清理文件,裡面極可能有大量作者的投稿,於是就買了下來。沒想到,當他拂去積在手稿上近二十年的塵埃時,竟看到那些泛黃紙片上有石魯、吳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的名字。面對這些大家的手稿,趙慶偉既驚喜,又感到有些可惜:“每篇稿子發表前都要經過多次校對,每一處改動,都凝結著作者與編輯的心血,若將它們送到造紙廠打成紙漿,多可惜!”於是,他將這些手稿精心儲存了起來。

  幾個月後,趙慶偉又從一家出版社收到一批“破爛”,其中有大量著名畫家為圖書畫的插圖,因對插圖興趣不大,他便轉手賣給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趙慶偉目瞪口呆的是,這次一下竟賣了350萬元!雖然賺了錢,但他心裡並不痛快,就去找這家出版社的社長,告訴對方,剩下的文稿該好好儲存。社長卻說:“這種東西根本沒必要留著。”一句話激起了趙慶偉的鬥志,因為如果他不買,很多東西將徹底消失。

  彼時,中國拍賣市場剛起步時,人們對於收藏的理念還很幼稚,侷限於書畫和瓷器等傳統收藏專案,書信手稿根本不被重視。一次,廢品站的人打電話給趙慶偉,說一家出版社賣出一整輛“面的”的廢紙,要價三千元。趙慶偉馬上說,“你給我拉來,給你五千元。”莫言《蒼蠅·門牙》的手稿,就這樣被夾雜在大堆泛黃的殘書破紙中,進了趙慶偉的家門,避免了被打成紙漿的命運。

  2014年春天,趙慶偉和朋友舉辦了一個小型拍賣會,全場95件拍品,七十多件是名家書稿、手札,其中就有莫言的《蒼蠅·門牙》手稿。它剛在預展上露臉,就有不少人表達了競拍意向。很快,此份手稿的私洽價格火箭般竄到四百萬元。莫言得知這一情況後,說不想讓自己的作品被商業糾纏,希望趙慶偉歸還書稿或捐贈給現代文學紀念館。

  趙慶偉的朋友崔永元恰巧也是莫言的朋友,於是經他牽線搭橋,雙方一聊,頗為投緣,趙慶偉什麼條件也沒提,就痛痛快快地將手稿無償歸還給了莫言,莫言也如約將手稿贈與現代文學紀念館。同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破爛王”成為好朋友的事,也一時被傳為美談。

  除收集到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學巨匠的手稿外,趙慶偉還有周恩來的信函、宋慶齡的批件,以及人民大會堂建設工程的詳細圖片史料、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排練的文字和圖片……所有這些,趙慶偉都等著有一天能高高興興地把它們交還給國家。

  多年來,趙慶偉不斷通過線人大量收購各個文化單位處理的廢品,包括書稿、插畫、老照片、電影膠片等,涉及四十多個門類,價值上億元。有人說,如果他開一家“手稿收藏館”,肯定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從草根華麗轉身為億萬富翁,趙慶偉總結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