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賺錢的生意
做生意的人大都是搞慣了投機取巧的事,老老實實做買賣的呆板人微乎其微。但是, 呆板人做生意也有獲得成功的。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平價消費品行業
“天天平價”的沃爾瑪是財富500強的第一位,走平價時尚路線的優衣庫***Uniqlo***的創始人柳田正榮也當上了日本首富。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介於優質高價的傳統商店和無質量保證、無品牌的批發市場之間,恰好是中等收入的大眾消費者。
在實體店方面,平價策略讓85度C的消費族群得以向下延伸,更貼近大眾生活,相對於星巴克瞄準“氣氛體驗”市場中的高消費能力群眾,85度C的服務物件不再限於大學生或城市白領,退休老人、初中生、普通工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到85度C消費。在臺灣地區,85度C是唯一能打敗星巴克的連鎖咖啡店,開店數與營業額都遠勝星巴克,所憑藉的就是平易近人的低價策略與門市地點選擇。
新醫改再次強化了藥品零售業的危機感,平價藥店在聯合採購、工商博弈、多元化戰略上不斷下工夫,在今天甚至形成了藥店聯盟。除了給會員藥店提供藥妝、保健品這樣的高利潤差異化產品,服務鏈進一步延伸到了品類優化、管理輸出、終端營銷、藥學服務等各個環節。
:眼鏡製造與銷售行業
中國的老年人已超過了1。3億,上了42歲的人眼睛已開始老花,若再加上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實際上已超過了3。2億人,這些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中國的在校大學生為2000多萬人,其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而且一個人對眼鏡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鏡為易碎品,損壞和更新率很高。眼鏡業內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對眼鏡的需求每年在5億副左右,這個需求已超過了中國電話的總門數。其每年的交易發生額超過了500億元。
眼鏡業裡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而“一副眼鏡,你帶三天就壞,屬於使用不當,帶三個星期就壞,應該習以為常,如果過了三個月才壞,就算你大賺特賺”。
實際的情況是,鏡片的成本是售價的10%都不到!眼鏡業的利潤是以多少“倍”來計算的。而且偽劣假冒防不勝防。
實際上,中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已形成了強大的眼鏡工業生產基地,其所生產的眼鏡與國際名牌商品,無論外觀還是內在質量,均已伯仲難分。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市面上號稱韓國和日本進口的眼鏡框架,特別是日本框架,基本上都是從珠三角進的貨。這一地區的眼鏡出廠價二三十元,到了眼鏡店的櫃檯上,掛上韓國和日本進口的標籤,就賣到了一兩千元,這不是暴利是什麼?
:網際網路行業
誰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商業社會,免費策略早已開始發威。在這其中,將免費模板用得最嫻熟的莫過於網際網路,因為網際網路本身是免費的。
其實,依靠免費服務實現附加增值盈利的模式已被眾多網際網路公司採用,早已不是什麼商業祕密。
原本需要花錢僱人去做的事,使用者們卻很高興免費去做。這種商業模式在提高經濟效率的同時,也讓網際網路上大規模的個性化成為了可能。而當這些企業達到足夠多的使用者數量時,邊際成本遞減的經濟學原理就開始發揮作用,增值收益變得順理成章。
:提供“打折”優惠的行業
這些嫁接在現有會員資質基礎上做起來的打折生意,通過給消費者提供預訂打折的渠道,或是建立提供打折資訊和打折券的釋出平臺來聚合人群,形成社群。在左手緊握消費者的同時,右手還多了一個與商家談判的籌碼,通過左右手的相輔相成為企業的盈利加分。
VIP卡、打折券、優惠簡訊……現下,打折正通過不斷地改變其表現的介質,豐富著多樣化的消費方式。根據大眾點評網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資料,2009年上海僅電子優惠券瀏覽量突破3192萬次,下載量達到531萬次。電子優惠券從餐飲覆蓋到婚紗攝影、美容美髮、酒店、桌面遊戲、KTV、按摩保健、演出門票等各個消費領域。
而指付通則在探索將“埋單+獲取優惠”同步完成的新消費方式。據悉,消費者無需出示任何東西,甚至不用和商戶營業員進行任何溝通交涉,只要手指一按,即可一步完成優惠價計算及銀行賬戶扣款。
:定製服裝行業
在如今的消費者世界裡,滿眼都是個性化的烙印。
為了避免滿大街撞衫的尷尬,可以找設計師定做只此一件的服飾;根據家裡的實際空間擺放,定製一套傢俱並非難事;可以自由地安排電視時間表,不再為趕不上看的連續劇苦等重播;如果感覺身體不舒服,一個電話私人醫生就會來把脈診斷,順便再讓體檢機構就體檢結果提供一套專屬的健康方案……
這年頭,服裝、箱包、傢俱、珠寶乃至健康方案等私人事務都被貼上了個性化的標籤,而在此之前,消費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別人認為合適的產品設計、功能、特性或是服務。
:出版行業
在當今出版經濟總量中,數字出版所佔的比重並不大,但是其發展速度卻不容小覷。據有關資料顯示,與二零零八年相比,二零零九年新媒體出版增長42%左右。中國電信閱讀基地負責人肖偉對數字出版產業的增長和發展充滿信心,他說:“從二零零六年開始,整個數字出版產業增長非常迅猛,從使用者和收入的增長來看,速度非常快,二零零九年已經達到了750億元人民幣。如果數字出版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到2020年整個數字出版產業的產值可能要達到3萬億~4萬億元人民幣,單數字出版就有可能佔GDP相當大的比重。”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出版產業數字化戰略高峰論壇上,中外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新媒體投資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雖然近年來國內數字出版發展迅猛,但是內容提供商還沒有太多的覺悟和積極性,而產業標準缺乏、版權保護薄弱、閱讀終端價格偏高、讀者對收費不太認可等諸多問題也成為影響數字出版發展的瓶頸。因此,數字出版在國內發展初期,仍需要大範圍地推廣數字閱讀的理念和渠道。
出於利益的驅動,投資界對於市場的嗅覺往往最靈敏,從投資界關注的重點可以部分看出產業的發展前景。對於新媒體這個新興領域,投資界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併購上市案例也不少。易觀國際助理總裁郎春暉用資料解釋了近年來新媒體受關注的原因。他說:“交易額從0到100億美元,沃爾瑪用了30年時間,eBay只用了6年時間,而中國網購去年交易額達到32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7。5個沃爾瑪。雖然數字出版與閱讀在整個網路經營中可能只是一顆小小的沙粒,但是影響卻很大,可以說是一種思維的改變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中版集團公司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成勇看來,現在中國的數字出版格局可以用三足鼎立來形容,這三足分別指數字出版的內容、平臺和終端渠道。同時,在這三足中,內容相對弱勢。劉成勇說:“中國的這場數字出版革命和國外有點不一樣。到目前為止,還是IT公司、網際網路企業、移動電信企業、硬體生產企業主導,所謂的內容提供商還沒有太多的覺悟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