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融資有什麼作用

  隨著現代企業的規模化發展,企業對資金需求量日益增加,負債融資成為企業的一種常見融資方式。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這種資金不可能完全依賴於投資人投入的資金,負債融資現象就應運而生。那麼?

  負債融資的作用:負債經營的財務槓桿效應

  不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通常是不變的,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1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反之,當息稅前利潤減少時,每1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增加,這就大幅度減少普通股股東的盈餘。這種由於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產生的財務槓桿效應要求企業保持合理的負債水平,進行適度負債經營。

  負債融資的作用:負債的節稅功能

  企業負債按期支付利息,根據現行所得稅稅法規定,企業的利息支出允許在稅前扣除。在獲得同樣經營利潤的條件下,負債經營的企業相對於無負債經營的企業少負擔所得稅稅負,而獲得相對收益。

  負債融資的作用:負債融資對資本結構的影響

  現代資本結構研究的起點是美國Modiglianit和Miller兩位學者提出的MM理論。最初的MM理論認為,在某些嚴格的假設下,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但在實踐中有的假設是不能成立的,比如,沒有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市場是完美的,不存在套利因素,因此,早期MM理論推導的結論並不完全符合現實情況,只能作為資本結構研究的起點。此後,在MM理論的基礎上不斷放寬條件,幾經發展,提出了稅負利益—破產成本的權衡理論。該理論認為:負債可以為企業帶來稅額庇護利益;當負債比率未超過破產成本變得重要時的負債水平時,破產成本不明顯,當負債比率達到破產成本變得重要時的負債水平時,負債稅額庇護利益開始被破產成本所抵消,當負債比率達到最佳資本結構時,邊際負債稅額庇護利益恰好與邊際破產成本相等,企業價值最大,達到最佳資本結構。

  負債融資的作用:負債融資對股東和經理人的激勵和約束

  股東和債權人都為企業提供了財務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代理成本。經理人有追求額外消費的積極性,這將給企業帶來損失,背離股東目標,而負債融資將增加經理人相對持股數額促使其努力工作,進而降低代理成本。另外,在負債融資中,債權人往往是通過契約和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利,如果債務到期,債權不能實現,債權人將通過處理抵押品和申請債務人破產等強制性措施實現權力,這樣,經理人為了自己的社會聲譽、穩定的職業就要努力工作,保證債務到期時有充足的自由現金流量。

  負債融資的作用:負債融資的風險與防範

  企業要取得負債經營產生的財務槓桿效應就要承擔財務風險。企業進行負債融資,所投資專案的收益必須大於資本成本,否則,企業的現金流轉將不能維持,如果虧損額大於折舊額,不從外部補充資金將很快破產。其次,負債融資還要承擔利率變動、負債結構、經營成敗等所構成的風險。為實現理財目標,使企業生存、發展、獲利,實現其價值最大化,既要恰當運用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效益,又要樹立風險意識,採取有效措施防範風險: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合理確定負債比率,適度負債經營;認真研究資金市場供求關係,分析利率變動趨勢,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債務籌措計劃,保持合理的負債結構。

  在財務管理中,財務人員要經常和經營人員保持交流和溝通,建立協調配合、互相監督的關係,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對經營人員進行激勵和約束。無論是負債融資,還是股權融資,其本身並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只有把資金投入到專案中,取得正的淨現值,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也是代理理論的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