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融資應避免三大忌口

 長期以來,像石油問題困擾著世界經濟一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也令中小企業“頭疼不已”。在如今逐漸升溫的風險投資熱中,中小企業“財神爺”之一的風險投資商對公司治理的關注程度也在升高,這令中小企業感到更加“頭疼”。

  “中小企業往往先天不足,比如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從一開始就密不可分,因此很難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這個問題假如得不到有效解決,企業中小企業融資只能是空想。”

  1.把脈中小企業治理“頑疾”

  在陳瑋看來,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從市場“裂縫”中成長起來的,有嚴重的“先天不足”。從國家投資到銀行貸款,政策法規往往是向大企業傾斜,這類企業幾乎無羹可分,其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可能像大企業那樣規範。

  他指出,中小企業的失敗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與其治理結構缺失、長期信仰三大錯誤遊戲規則有關。

  缺乏監管與風險控制是中小企業在公司治理問題上的首要“頑疾”。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應該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等,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結構更為清楚。但有些中小企業篤信血緣、不相信制度,這類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往往來自親朋好友,很多情況下企業就是“家天下”。

  因此,在中小企業的治理層中,實際領導者一身兼數職的情況非常普遍,治理結構被嚴重扭曲,通常都是“一言堂”。這型別企業在成長初期,由於決策、執行非常便捷,往往可以跑得飛快;但由於在治理上沒有相應的預防和約束機制,一旦“掌門人”發生重大失誤,後果將是致命的。

  其次,不少中小企業信仰公關、不遵守程式,從企業註冊開始就熱衷“走門路”,搞虛假注資、做虛假報表,認為只要能搞定“各路神仙”就能拉到生意、有利可圖。

  最後,領導層迷信技術、不重視治理,也是中小企業融資或經營失敗的根源所在。這類企業的領導者本身多為年輕的技術專家,總覺得自己“連導彈都搞得出來”,何況是一個小小的企業,未能充分熟悉到治理尤其是治理結構對企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