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融資是什麼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簡稱表外融資,帳外融資、資產負債表外籌資、資產負債表以外融資。表外融資泛指對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切不納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行為。

  表外融資的實現方式

  ***1***表外直接融資。以不轉移資產所有權的特殊借款形式融資。如經營租賃、代銷商品、來料加工等經營活動不涉及到資產所有權的轉移與流動,會計上無需在財務報表中反映,但資產的使用權的確已轉移到融資企業,可以滿足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緩解資金不足的需要。

  ***2***表外間接融資是由另一企業代替本企業的負債的融資方式。最常見的是建立附屬公司或子公司,並投資於附屬公司或子公司,或由附屬公司、子公司的負債代替母公司負債。

  ***3***表外轉移負債是融資企業將負債從表內轉移到表外。這種轉移可以通過應收票據貼現、出售有追索權應收賬款和簽訂產品籌資協議實現。其實,應收賬款抵押借款性質,由於會計處理的原因使其負債轉移到表外。表外融資主要是負債融資,其積極的作用在於使企業能夠加大財務槓桿作用,尤其當財務槓桿作用在資產負債表內受到限制時,可以利用表外融資放大財務槓桿作用,提高權益資本利潤率。同時為增加融資方式開闢融資渠道,特別是在表內負債方式有限、渠道不通過時,通過表外融資可實現融資目的。

  表外融資的影響

  表外融資的重要手段是設計一些複雜的經濟業務,從而使報表使用者難以判斷這一業務對企業資產或負債的影響。這類複雜業務具有如下幾個特徵:

  ***1***將某一專案法律上的所有權和享有與此相關的主要惠益及承擔重要風險的能力割裂開來;

  ***2***一項交易與另外一項或多項交易相互交織,不將它們綜合起來分析,就難以理解該業務的經濟影響;

  ***3***在交易的條款中含有一項或多項選擇權或條件,又可合理地從這些條款推斷出企業將會行使選擇權或條件將會滿足。遠期合約有時也被用來作為表外融資的手段。商品寄售、售後回租債務保收***factoring of debts***、證券化抵押***securitized mortgages***和貸款轉讓等均可能導致表外融資行為。

  從80年代起,在英、美等國家,表外融資協議迅速增長。這種協議具有資產負債表專案的重要特徵,但卻沒有確認一面負債,同時也避免了一項資產的確認。表外融資可可以歸結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稅務方面的優惠,也可能是企業不願意反映真實的負債水平。一家企業若負債比率較高,就會引起債權人的關注,若企業同時將等量資產和負債從資產負債表中抵消,就能降低負債比率。另一個從資產負債表中抵消,就能降低負債比率。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企業與現行的債權人訂有必須限制負債水平的協議,表外融資就可作為繞過這一限制的手段。

  表外融資行為掩蓋了企業的重要財務資訊,很可能誤導資訊使用者,因而引起了各國會計準則制訂機構的關注,它們紛紛制訂會計準則,減少表外融資專案,儘可能地將其納入資產負債表。會計準則制訂機構訂為,財務報表應當通過列示濃縮的、排列有序的有關資產、負債和經營業績的資訊,有助於作用者瞭解企業的整體情況。要達到這一目的,財務報表的專案分類和確認必須基於經濟實質重於法律形式這一原則。按其經濟實質處理一項交易,就應當公允地反映複雜業務的經濟影響,為此,要對資產和負債睥確認採取以下兩個步驟:

  ***1***對該項交易進行分析,是否增加或減少了企業現存的資產或負債,或者增加了以前未曾確認的資產或負債。

  ***2***上述認定的資產或負債並不一定能納入資產負債表,要按資產或負債的確認標準加以測試,以檢驗它們是否能夠納入資產負債表,或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上,或從資產負債表中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對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作了較為嚴格的區分,規定了融資租賃的條件。一項租賃若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就應作為融資租賃處理,在承租方確認為一項資產和相應的負債,以減少表外融資現象。這些條件是以業務的經濟實質為基礎的。此外還規定,資產和負債相互不得抵消。企業還需要對這些複雜的業務進行適當的披露,尤其是已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在某些方面與普通資產和負債有所不同的專案,以及未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專案,以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