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風險中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方因種種原因,不願或無力履行合同條件而構成違約,致使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經濟執行的週期性;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執行週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產品的質量訴訟。舉一具體事例來說: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主要特徵
信用風險有四個主要特徵:1、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傳染性,一個或少數信用主體經營困難或破產就會導致信用鏈條的中斷和整個信用秩序的紊亂;3、可控性,其風險可以通過控制降到最低;4、週期性,信用擴張與收縮交替出現。
由於信用風險會對公司或個人的利益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信用風險管理變成很重要的工作,較大的公司常有專門人員,針對各個交易對像的信用狀況作評估來衡量可能的損益以及減低可能的損失。
信用風險的特點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鉅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管理
信用風險管理,指的是針對交易對手、借款人或債券發行人具有違約"可能性"所產生的風險,進行管理。詳細拆分此風險成分,可以區分成"違約機率 default probability"、"違約後可回收比率 recovery rate"、"本金principal"。
信用風險管理為目前金融業界的最大課題。除了針對"放款部位"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外,也需要針對其投資的"交易對手",或"證券發行者"進行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管理的分類:
按授信方的不同,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國家風險、行業風險、個體風險。
按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信用風險可被分為道德性信用風險和非道德性信用風險。
按源信用風險可控程度,信用風險可被分為可控風險和非可控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