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二次創業演講稿

  二次創業,就是企業在取得高速增長之後,為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而進行的內部變革過程。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篇1:

  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巫英堅主任為我們做主題演講,巫主任演講的主題是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二次創業”。

  超炫畢加索試乘試駕 2004網路中國年度評選

  2004網路中國評選 想送免費的歌曲祝福嗎

  巫英堅:老師們,同學們,下午好。高新區二次創業今天上午馬頌德部長在上午的講座中談到了高新區是我們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同時談到國家正在面臨三個轉變期。在這個轉變期中高新區也同樣存在一個轉變期間,在這個期間裡面,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研究,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所以我們這個標題上打了一個光華新年論壇上的招才引智,我們是帶著問題來的。我們在工作中碰到了高新區二次創業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的問題,大多數的問題都是和經濟、制度、管理、科技的創新相關。北大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我們希望能夠促進北大和高新區的結合,促進在高新區的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上面的研究來指導我們未來的工作。

  這裡前兩部分高新區和科技型企業孵化器,主要在高新區二次創業這部分提出一些問題來。高新區的成立是和改革開放的步調是一致的,最早是從1988年建立北京新技術開發試驗區,這個是開啟了我國高新區建設的先河。一直到1997年成立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目前有國家級高新區53個。這53個分佈的情況主要是依託在知識比較密集,經濟處在地區的中心或者是副中心地區,在東部沿海比較密集,最多的是在廣東有六個國家級高新區。在山東有五個,在江蘇有四個。高新區目前的土地規劃面積總共是七百三十平方公里,現在在高新區的地方建設中實際空置面積已經超過了這個面積。

  ***MBAhome公稿***這兒羅列了高新區的主要功能,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實施一個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相對傳統的管理機構,高新區普遍都採用管委會制,管委會一個是管委會的人員比較年輕,第二個機構不像原來那麼臃腫,所以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同時高新區還享受一些特殊的政策優惠,尤其是重要區域的優惠政策在區域內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佔所得稅是15%。同時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改造傳統產業的基地。也是一個科技創新創業的功能區,體現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新城區,最重要的一點它是通過開闢一個空間,形成一個新的管理機制,創造一個區域性優化的發展環境。這樣在國家整個經濟建設百廢待興,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有很大阻力的時候,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優化環境,就顯示了很強的生命力,在十幾年的建設中高新區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這裡是簡單羅列了一下高新區主要的經濟指數,在今年年初高新區的汽工貿總收入,就是營業總收入已經超過了兩萬億,工業總產值是一萬七千多億,這裡出口是510億美元,大家可以比較一下,現在全國2003年的工業增加值是5萬億,2003年全國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是1千億美元,高新區的人均GDP已經大家了一萬美元,全國現在是突破一千美元。

  它是一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我們看看它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情況,國家稽核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全部的企業數是三萬多家,在區內有兩萬多家,區外是一萬多家,佔的比例是67%。在從業人數上面,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從業人數佔比例是39%,營業總收入方面是佔到46%,工業總產值方面佔到42%,工業增加值佔到41%,實現利潤是42%,上繳稅額39%,出口創匯是46%。大家可以看到高新區在比較小的面積上,創造了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半份額。

  ***MBAhome公稿*** 在高新區中作為創新孵化的載體,普遍在高新區中都建設了科技型的企業孵化器, 企業孵化器的概念是從國外學習的,我們管它叫做“創業服務中心”,任務這個上面寫了,就是作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的企業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向高新區輸送成功的高新技術企業。到2003年底,目前科技型企業的孵化器已經成為一個事業,全國有489家,其中在國家高新區內有257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的孵化器98家,另外還有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45家,大學科技園58家。這個孵化場地的面積是近兩千萬平方米,在孵的企業有三萬多家,創造的就業機會是55萬人,累計畢業企業九千多家。企業創造的營業總收入是850億元,工業總產值是790億元,申請專利一萬多項。在和前面一張圖表比較的時候,可能能看出來,就是高新區工業的產值,從目前來說更主要的還是來自於招商引資,自主孵化的產值還是佔了一個比較小的份額。

  科技型企業孵化器作為一個事業,它目前正在向這幾個方向發展,一個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就不光是政府來投,有企業投的,有民營資本投的,有各類的孵化器。執行模式也是多樣化的,有的作為政府事業單位的,有作為企業的,企業的孵化是趨向專業化,比如說為生物、資訊、材料、提供一些專業化的服務。區域合作呈現一個網路化的形式,同時正在積極探索國際化。前面是簡單介紹一下現在的現狀。

  十年建設以來,高薪區建設發展的主要依靠一個是土地供應,一個是土地開發,在高新區建設之初一般設立一個機構,政府不給錢,但是給一片地,在土地的開發上面來維持高新區的發展。再一個重要的機制,就是招商引資,各地都把招商引資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高新區作為一個地區是對外開放的視窗,第三個是企業孵化,剛才說的創業孵化中心。高新區在幾個方面取得了一些積累,一個是土地的集約化開發,已經形成了很好的集約化利用土地,是利用土地資源變成土地資本來滾動發展的模式。還有資金運作能力,有部分資金是返回給高新區的,所以資本運作能力大大增強,有一定的企業和產業的基礎。

  ***MBAhome公稿*** 同時高新區的發展,又面臨著一種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政治和體制的問題,第二是土地供應的問題,第三是創新體系的問題,對於政策和體制來說,因為隨著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些其他的各類園區的發展,以及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在轉變過程中,政府的職能轉變,原有的區域性優化的環境正在惡化。同時高新區十幾年的開發,開始的時候我們當時都學習國外的科技園的發展經驗,面積都比較小,目前土地發展空間受到了限制。第三是經濟的增長方式存在問題,這是全國性的,就像這幾年依靠投入來發展而產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一個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在經濟結構中存在著問題,一個方面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較小,另外一個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服務業的發展不充分,使得分工就不明顯,分工不明顯,產業就缺少競爭力,後兩個問題我們歸結為屬於創新體系建設的問題。

  “二次創業”的概念是2001年在武漢全國高新區會議上提出的概念,最近各個地方都在二次創業的概念上、內涵上進行了探索,在今年召開的研討會上,我們提出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核心在於提高能力,所以在這兒寫了二此創業的核心在於建設區域創新體系。這個區域創新體系形成三個彌補,第一是彌補市場的失效,因為高新技術產業是作為創新型的產業,它發展中存在著產業弱小的問題,高新技術企業普遍都是中小型企業,也有一個企業弱小的問題,這個地方和壟斷性的國外大企業競爭存在著失效。第二個是彌補政府的失效,政府現在在促進產業發展的方面,一個方面條塊的分割成為一個制約的因素,所謂條就是政府的各個部門的所有,所謂塊地方區域的所有,這個條塊把市場劃分得非常小,小的市場很難培育大的產業。還有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這兩個方面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都存在著失效。還有一個是系統失效,就是在知識流動方面,存在著問題。二次創業就是要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一個戰略轉變,重點是兩個方面的創新,一個是制度創新,就是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包括產權制度,金融制度,體制和機制。再有一個方面是技術創新,提高社會財富的生產效率,包括產學研的結合,以及金融、科技與中介和政府的促進。從現在開始我是覺得這裡講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都是一些開放性的、探索性的問題。***MBAhome公稿***

  我們同時面臨著兩個挑戰,一個是從農業化向工業化轉變的過程中,一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工業經濟向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發達國家的過程,這兩個過程在中國結合,使中國的創新體系和發達國家的創新體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在知識學習,在創新主體等方面,在這兒有一個生態圈的設想。首先創新的主體在於企業,企業多,創新多。促進企業還是促進創新,這個方面也是一個“雞生蛋”的關係。首先工業化來增加服務的需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分工,分工促進產業形成競爭力,競爭力帶動專業的集聚,而專業的集聚才是真正促進知識流動的,那麼知識的流動促進創新,這是一個生態鏈。

  再一個從時間上的創新曲線,都通過緩慢積累起步的一個階段,到一個快速變化應用推廣的階段,再到一個緩慢結束,達到極限了,創新沒有這種線型發展的,都是跨越式發展,這條紅線代表了創新型企業主要的利潤區,可見各國的政府都在緩慢起步知識積累的階段給予很重要的支援,來彌補在競爭中的不足。高新區的二次創業,我們理解創新創業園加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的一個設想,這個設想裡頭要承擔四項主要任務,第一就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繼續創造區域性優化的環境,國際接軌和市場接軌的體制機制。第二個是提升產業的競爭力,通過服務業促進專業化的分工、競爭要素的優化與合理配置。第三是培育創新能力,創新孵化體系、科技中介和現代服務業。總之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使得靠投資的拉動轉變為內生增長的動力機制,實現社會、經濟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目標。

  這裡涉及到中國的幅員遼闊,53個開發區所處的環境差別很大,經濟發展的程度也很不同,所以創新對他們的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MBAhome公稿***在這裡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到創新優勢,有一個不同的分析。一個首先對於高新區來說,區域比較優勢的利用還存在著空間,所謂比較優勢主要是用地區的資源稟賦所構成的,當然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利用比較優勢發展經濟,最常用的就是招商引資,總資源特色吸引龍頭企業。從內地來說,目前提高外資使用效率和承接沿海的產業轉移,是為內地發揮比較優勢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同時,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還要依靠自主、孵化,發展適合地區特色的中小企業,這個方面面臨著人才、資金和服務這方面的短缺。 土地供應和基礎設施建設,在目前來說還是有著急迫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想談談地方政府怎麼樣促進經濟發展。高新區建設到十幾年以後,地方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說透了就是批土地、賣土地、蓋房子,把房子蓋好了以後大家來住,大家來發展。是不是就中國的政府是這樣,其實外國的政府比我們好不到哪兒去,大家都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都是這樣一種做法。而不同的是因為工業化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社會承擔了大量的創新孵化和知識傳遞的功能。在依靠比較優勢,說了仍有空間,但是邊際效益還在下降,所以急需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增長模式做出改變,這個時候就要強調競爭,產業競爭力優勢需要培育,我們在這兒尤其是對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按照柏特的競爭理論,他的鑽石模型有四個要素,一個是當地的要素構成,當地的需求層次,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當地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競爭戰略主要是三大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和目標集聚。對於地方政府的努力就是以產業為基礎,發展服務來促進分工,知識科技來提高增值。在產業競爭上就是培育特色產業,避免區域的趨同,一方面是促進產業集聚,形成產業團簇,產業團簇形成規模經濟,然後通過產業鏈實現上下游的結合來降低成本和提高五定價的能力,再一個是技術推廣,提高創新的能力。另外就是放在發展服務業,促進專業化的分工,這個也是資訊的廣泛利用,使得外包、企業聯盟和雙應變成競爭的一個普遍戰略。這裡需要的是信用核彈報和金融的服務工具,科技工作是組織重大科技專案的產業化,包括技術推廣中心、試點示範專案和技術中介。

  第三個層次,就是建設區域創新體系,作為二次創業的核心。創新創業園它的主要功能在於創新體系的三大主要核心,一個是要促進知識的流動,剛才說的知識流動需要有很強的專業化的集聚,大家熟悉的矽谷就是一個典型的,它的專業特色很明顯就是資訊科技。產、學、研各個創新要素,創新主體之間在專業化集聚的基礎上促進知識的流動。第二個知識的網路體系,包括在知識會聚階段,知識學習階段,知識生產階段和知識應用階段的四個階段的廣泛應用。***MBAhome公稿***第三個是長信孵化體系,兩大平臺,一個是科技支撐平臺,一個是融資擔保平臺,一個是知識的供應,一個是資本的供應。區域就要強調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在促進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的產業化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促進的機制包括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究,包括企業、大學。企業大學的相互作用,促進技術轉移,尤其是人才流動。

  實際上到這兒就可以總結一下,我們目前的工作在這三個方面就是產業要有特色,區域強調創新,促進國際化。這個工作都是開放型的,一方面需要實踐的探索,另一方面需要戰略的研究。我們科技部和北大光華學院合辦一個高新區發展的研究院。創業服務中心要提高服務能力,包括前面兩大服務,技術服務和融資服務是最緊迫的,還有市場服務、管理服務。特色產業基地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在這方面主要是在構建產業鏈方面。國際化促進科技型企業走出去,包括海外科技園的建設,重點產業的國際化和中國的產品走向海外。還有就是探索本身的專案管理模式改革,使得我們火炬計劃為企業的中式和新產品生產提供流動資金。創新基金,今天上午馬部長的介紹也講了,政府是支援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創新基金,每年政府的投入是五到八個億,都是針對中小企業給予創業孵化階段的資金支援。這是通過科技中介服務業的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生產,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專業化的分工。

  今天是聖誕節,祝大家聖誕快樂,謝謝大家。

  篇2:

  同志們:

  XX年,市委、市政府在這裡召開 經濟開發區“二次創業”動員大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動員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充分整合全社會力量,全面推進開發區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以開發區“二次創業”引領 加快實現轉型發展的新突破。應該說,這次會議是在 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全面啟動“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加快 發展的誓師大會。下面,就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講四點意見:

  一、追求大發展,充分認識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開發區在承載專案、吸引投資、促進產業集聚方面具有特殊優勢,加快推進開發區提檔升級,實現快發展、大發展,是規避和化解資源環境約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的未來發展要堅持向開發區要空間、要速度、要質量,把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作為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 轉型發展的突破口。

  近年來,為擺脫作為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困境, 緊緊抓住被國家確定為經濟轉型試點城市的機遇,創新提出了“三個轉型”的發展思路,特別是圍繞推進經濟轉型,加快發展六個接續替代產業,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年的主要經濟指標與20XX年相比, 地區生產總值三年累計增長8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8.3%,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01.9%,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04.1%,財政支出增長109.8%,實現了三年翻一番。與全市經濟發展同步, 經濟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三年累計增長1.6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倍,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2.5倍,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3.1倍,財政支出增長2.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倍。資料表明, 經濟開發區在推進 轉型發展的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直以來,市委高度重視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加強領導力量配備,實行政策、專案、資金等要素傾斜,為開發區的大發展、快發展創造了條件。開發區在歷屆班子的帶領下,堅持紮實工作、創新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特別是新班子組建以來,堅持自加壓力,克難奮進,不僅妥善解決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擺脫了生存危機,而且續建和完善了友誼工業園區的部分設施,建設發展了銀行、學校、大型商貿城等配套服務設施,為開發區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發區為充分發揮帶動功能,堅持用足用好國家轉型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力度,先後引進、新建、續建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大專案和大企業,麥達斯鋁業三期工程投資近10億元,世捷鋁業投資近30億元,香港中聚集團投資近12億元,歐亞集團 商貿中心投資4.8億元,新華聯天然氣專案投資4億元以上,博大偉業、一汽富奧兩個企業投資都在3億元以上。麒鳴牧業、異地建設的銀鷹藥業和天馬襪業投資都在1億元以上,另外還有18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專案進入 開發區,友誼工業園區6.6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佈滿了專案和企業,高精鋁加工、紡織襪業、新能源、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叢集不斷壯大。開發區園區內先後有麥達斯和利源兩戶企業分別在香港和深圳上市。隨著大企業的加快發展,大專案的落地、實施和建成投產,為開發區發展蓄積了能量。可以說,未來一個時期,是開發區的跨越發展期、能量暴發期和活力釋放期。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開發區在建設和發展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目前開發區友誼園區可開發利用土地不足300萬平方米,土地儲備不足,產業和專案擺佈受到很大侷限。產業佈局不盡合理,投資強度偏低,拆遷成本偏高。這些問題不解決,開發區的功能將很快喪失, 的發展空間將逐漸萎縮。為此,必須立足長遠,狠抓當前,全力推進開發區提升擴容,努力打造新的發展優勢,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 市委關於制定 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三化融合”、“三動並舉”、“三個轉型”同步推進。開發區作為推進“三化”、“三動”的重要結合點和推進“三個轉型”的重要著力點,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為此,市委提出要堅持遼白一體化率先帶動,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強力推進開發區建設,加快提檔升級。最近,國務院專門出臺了政策性意見,明確提出對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園區規範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將給予更多更大支援,這為開發區的“二次創業”帶來難得的政策機遇。省委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把 建設成為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中的支點城市和吉林省中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我市推進城市轉型,打造長春衛星城,就是要憑藉明顯的區位和環境優勢,率先融入長春、瀋陽兩大經濟區,承接兩大經濟區發展要素的外溢,拓展 的發展空間。經濟開發區在承接兩大經濟區產業轉移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經濟開發區在推進 轉型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我們必須以開發區的大發展,引領和帶動 的大發展。應該說,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我們必須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和“快發展”的使命感,迅速行動起來,集中精力打一場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攻堅戰。

  二、樹立大目標,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拉動 轉型發展的強勢增長極

  今後五年,是 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攻堅期,也是開發區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 經濟開發區建設和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開發區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財政體制、事權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可以說,這個意見含金量很高,突破性很大。開發區“二次創業”,要以轉型升級為主要內容,樹立大目標,追求大作為,努力實現產業發展上的新突破、提質擴容上的新進展、集約要素能力上的新提升、投資環境建設上的新飛躍。市委、市政府確定經濟開發區“二次創業”的奮鬥目標是,到20XX年,開發區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10億元;到20XX年,開發區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30億元,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20億元,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期, 經濟開發區要達到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水平。為實現上述巨集偉目標,要進一步明確開發區的發展和功能定位,堅持產業興區、科技強區,加快推進開發區提檔升級。

  一要把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推進轉型的先導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三個轉型”仍是我們的中心工作。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緊緊抓住省裡支援開發區加快發展、促進工業集中區提檔升級的機遇,加大投資力度,實施一批重大接續產業專案和高科技專案。要以開發區為依託,加快實施 經濟轉型總規劃,爭取一批國家支援的重大轉型專案進入開發區。要適應專案建設和產業集聚的迫切需要,強力實施開發區提升擴容,實現與東遼縣工業集中區加快整合、深度融合,形成80平方公里的大園區,打造遼白經濟帶,輻射帶動東遼縣城及周邊鄉鎮實現一體化發展,成為拉動 經濟發展的強勢增長極。

  二要把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區。“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加快發展裝備製造、冶金建材、輕工紡織等九大產業,建設高精鋁加工、汽車零部件、生物製藥等十大基地,打造襪業、皮革、碳纖維製品特色園區。70%以上的產業、專案在開發區建設或與開發區關聯。開發區要依託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圍繞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按照高階化、規模化、叢集化、園區化目標,佈局大產業、大叢集、大專案,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形成幾個百億級產業叢集,加快總量擴張、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儘快成為 第一大經濟板塊。

  三要把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區。開發區體制機制靈活,更容易吸引投資,形成政策“窪地”效應。市裡推進相關改革,要在開發區先行先試,開發區也要借鑑和吸收好的管理體制、運作模式,不斷探索發展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要把開發區變成 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主陣地,作為全市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和第一主體,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省內產業配套的新機遇,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瞄準央企和上市公司,主動出擊,有效銜接,推進務實合作,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要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提高含金量,增強吸引力。要堅持引資與引智相結合,更加註重引進高階人才、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要建立激勵機制,對招商引資額度大、資金到位率高的單位和個人,市委、市政府要給予重獎。

  四要把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示範區。要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生物製藥、電子資訊等高階產業發展,迅速形成產業競爭優勢。要支援企業引進人才和技術,爭取在開發區突破一批關鍵性技術與核心技術,開發一批原始性創新成果,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要在開發區實施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專案,完善現代化的配套服務設施。要注重專案選擇,提高准入門檻,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不上高汙染、高耗能和高投入、低產出的專案,把開發區建設成為低碳經濟、生態經濟、迴圈經濟、綠色經濟的集中區,打造成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示範區。

  三、推進大建設,全面提高開發區集聚發展要素能力

  要著眼於提高開發區承載大專案和大發展的能力,以實施遼白一體化為統領,堅持科學規劃、超常舉措,全面掀起大開發、大建設熱潮,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強化發展功能,努力吸引優勢資源向開發區集聚。

  一要堅持高層次規劃。要把科學規劃作為大建設的啟動點。要突出科學性、前瞻性和先導作用,儘快完善開發區發展空間規劃,注重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注重與遼白一體化發展相協調,注重可持續發展和成長性。要編制好開發區產業佈局規劃,尤其要圍繞打造產業鏈條、構建產業叢集、建設產業園區,合理佈局,明確分割槽,實現要素資源的最佳配置。要強化規劃的約束力,強化剛性的保障措施,紅線堅決不能突破。

  二要突出專案核心之舉。要把大專案作為大建設的主攻點。重點抓好對經濟、財政貢獻率高的支柱型、稅源型專案。在既有高精鋁加工、紡織襪業產業專案基礎上,要在遼白一體化區域集中擺佈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重大專案。市本級、東遼縣和兩區謀劃的新專案,符合開發區產業規劃的,要儘可能在開發區建設,技術改造、異地擴建專案,有條件的要爭取向開發區集中。要集約利用土地,提高投資強度,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投機圈地、佔而不用、待價而沽等問題。友誼開發區閒置土地要加快盤活,優先周邊投達產專案擴能升級使用,新區專案用地要充分開發,合理預留,保證使用,避免閒置。對於那些投資額少、進資慢,遠遠沒有達到合同要求,但佔了大片土地的企業,要堅決進行清理。

  三要強力推進新區建設。要把新區開發作為大建設的突破點。開發區要會同土地收儲中心,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前啟動土地收儲工作,把“毛地”變成“淨地”,把“生地”變成“熟地”。要創新融資模式,通過BT、BOT等方式,實施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完善水、電、氣、熱、路、通訊等配套設施,完善新區公共服務功能。要通過新區開發向白泉鎮延伸基礎設施,以開發區“二次創業”啟動遼白經濟帶建設,帶動遼白一體化發展。要通過自主開發或招商開發等方式,加快搞好商住區、商服產業配套建設,增強商務支援和社會化保障能力。

  四要探索完善投融資機制。要把提高融資能力作為大建設的重要保障。重點加強與銀行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積極引導金融單位在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外埠銀行在開發區開展業務。要創新融資方式,推進股權融資,引進風險投資,擴大融資租賃規模。要提升融資能力,組建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投資公司和融資公司,支援園區企業建設融資平臺。要支援企業靠大聯強,開展嫁接重組,推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開發區“二次創業”期間爭取培育5戶企業上市。

  四、實行大傾斜,努力為開發區“二次創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開發區“二次創業”,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戰略決策,要舉全市之力建設開發區,引導各方面力量向開發區大傾斜,全力抓好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各項措施的落實。

  要切實加強對開發區“二次創業”的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將定期聽取經濟開發區及縣區工業集中區的工作彙報,通過現場辦公、工作例會等辦法,及時瞭解開發區“二次創業”的實際情況,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開發區“二次創業”紮實推進、順利開展。人大、政協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為開發區“二次創業”出謀劃策,並堅持深入一線,參與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從市直到開發區,要自上而下建立工作責任制,對重點專案、重點工程落實領導和工作責任,明確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促進各級領導把工作精力向開發區傾斜,抓好相關工作落實。

  要建立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的長效工作機制。全市各部門、各級幹部要立足崗位實際,充分履行服務職能,積極參與,盡職盡責,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發改部門要及時提供產業、投資等政策和資訊,為開發區企業入駐、專案立項提供有效服務。財政、稅務部門要積極理順開發區財稅體制,協調落實扶持政策。國土資源部門要優先安排開發區建設用地,落實出讓金和租金返還、企業專案用地預留等政策。建設規劃部門要在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同時,會同開發區完成控制性詳規。工信、經合、農委等經濟職能部門,要加強與開發區之間的溝通聯絡,主動服務企業,指導產業發展。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部門要全力支援開發區發展公益事業,實現開發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協調同步。新聞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開發區“二次創業”的發展成果、先進經驗和典型事蹟。組織人事部門要加強對開發區工作的考核評價,選派優秀後備幹部到開發區掛職鍛鍊,真正把開發區打造成幹部培訓鍛鍊的基地、成長進步的搖籃、施展才能的舞臺。紀檢、監察、公檢法司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把開發區作為軟環境建設的重點區域,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完善監督機制,努力為開發區“二次創業”保駕護航。開發區管委會要切實承擔起加快“二次創業”的主體責任,進一步解放思想,團結帶領開發區廣大幹部職工,勵精圖治,心無旁騖,凝心聚力,創新舉措,確保“二次創業”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同志們,開發區“二次創業”的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意義重大,我們要認真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解放思想,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富民強市,不斷開拓進取,以創新的精神全力推進開發區建設和發展,力爭三到五年全面實現開發區“二次創業”的奮鬥目標!

  篇3:

  明年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做好等工作,著重做好整合提升工作、汙水處理廠改造等工作。

  根據到開發區以來的工作和自己平時的學習,下面我想談點開發區的二次創業問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開發區二次創業問題。我覺得我們的開發區現在正處於“二次創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這一思想指導開發區建設,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根據流行的分法,開發區發展主要分為要素集聚、產業主導、創新突破和財富凝聚四個階段,四個階段形成了一個由低階到高階的迴圈系統,每個階段各有各的特徵:

  所謂要素集聚階段的基本特徵是:開發區發展主要由優惠政策等“外力”強力驅動,關注的焦點是儘快在園區形成生產要素集聚,對入區的條件要求不很嚴格,傳統企業和傳統生產要素有時也被引進,園區主要是靠土地開發、吸引企業入住園區進行生產來實現擴張式的發展;

  所謂產業主導階段的基本特徵是:開發區的發展動力由政府政策和企業市場競爭力雙重驅使各種生產要素重新進行整合,形成穩定的主導產業和具有上、中、下游結構特徵的產業鏈,增值手段主要是“產業鏈”;

  所謂創新突破階段的基本特徵是:產業主導與創新突破交叉現象明顯,“創新鏈”是其主要增值手段,逐漸形成以區域綜合性體系創新為源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為大量風險資本進入、原始性創新湧現、創新網路和創新文化形成、大量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產生、趨向於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所謂財富凝集階段主要特徵是:形成多點體系的中心經濟,如技術品牌中心、研發與創新中心、孵化中心、營銷中心、精英人才集聚中心、金融資本中心,從而形成了開發區新一輪發展的嶄新“要素”。

  提出我們開發區“二次創業”,不是空洞的號召性口號,而是有其深刻的階段性原因,體現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序的轉化標誌。

  從發展階段來看,開發區已進入產業主導階段。我們開發區國家核准和授權的10.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起步區已基本落實專案,與以要素集聚為特徵的所有開發區一樣,“一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階段性基本完成,初步架構出特種紙和裝備製造業兩大主導產業,以“產業主導”為主導的“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已經到來。

  從發展方式來看,開發區要突破傳統發展模式。我們開發區在“一次創業”的發展階段,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策優惠、土地開發、招商引資來擴大總量和壯大經濟規模的,給政府帶來了GDP、財政稅收、勞動就業等實在利益。我們開發區自建立以來,通過政策優惠、招商引資,基本完成10.5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任務。在產業主導的“二次創業”的新階段,若仍然沿用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無拓展空間,應走招商引資和擴區設施建設並重,提升園區綜合管理水平和提高現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並舉的發展之路。

  從拓展方式來看,開發區東擴規劃要有新思路。開發區原有10.5平方公里規劃已基本完成開發利用。就現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園區管理政策,申請擴區很難獲得批准,即使有可能,但在審批條件和環節上也相當嚴格,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爭取。因此,擴大開發區經濟管理區域,從實際意義上拓展土地利用範圍,達到“事實擴區”的目的,是“二次創業”的擴區思路。東擴規劃和執行要告別“工業孤島”的狹隘理念,努力建成既能生產、又能生活;既能留住專案,又能留住人;既能近期見效,又可持續發展;產業集聚效益明顯,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工業區。

  從體制慣性來看,開發區需要進行體制創新。由於開發區內外體制不同,外部體制對內部體制不斷施以影響,以致經過長時間“侵蝕”,有所“同化”,這一現象被視為體制慣性或“體制迴歸”。我們開發區在啟動之初和其他開發區一樣,作為政府的派駐機構,實行黨政、政企合一的特殊經濟管理體制,機構精簡、工作高效、服務便捷。近兩年,隨著管理職能的增加,社會化工作的延伸,機關內部機構和人員不斷被動性調整,以適應變化,原有“小政府”體制被打破。開發區“二次創業”仍要創新“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實行“政務、事務、服務”相分離的創新模式,繼續推行“小政府”的“政務”管理,集中精力抓建設,促發展;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實行“事務”屬地託管和“服務”發展中介組織的社會管理體制。

  結合我們開發區發展實際,我們開發區“二次創業”的重點應包括兩個方面的戰略內容,一是北區儘快實現由“要素集聚”向“產業主導”的轉變,同時同步進入“創新突破”階段;二是“東擴”,實行“事實擴區”,為開發區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提供物質空間。空間發展雖然具有要素集聚階段的某些特徵,但對像我們這樣規劃面積比較小的開發區來說,空間發展仍然是“二次創業”的重要方面,否則想進一步形成區域產業鏈式的“產業主導”階段就是一句空話;同時,以“產業主導”為導向的空間發展已不再具有要素集聚階段的盲目性。

  二、科學做好開發區的功能轉變與戰略定位

  1、功能定位開發區不只是城市空間和規模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產業開發的延伸和佈局的優化。因此,開發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資源使資源佔有與深加工實現合理分離使財富在異地體現出價值。真正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標,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大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最大限度地運用市場手段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不斷健全區域性開發區聯動發展機制,錯位發展,相互配合,推動開發區產業集聚、企業集聚,增強對周邊地區的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從而達到五個目的,即城市新區的科學佈局可持續發展一個健康的居住環境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農民市民化的轉變。

  2、戰略定位。開發區的發展已經走過了摸索階段,必須順應新型工業化和知識經濟的新要求,重新審視,科學定位。開發區建設和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貫徹科學發展、生態和諧的建區方針,按照集約、集聚、創新、生態的總體要求,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優化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為途徑,以增強綜合競爭力為核心,以建設和諧開發區為重點,根據城市自身的產業基礎、自然稟賦和資源條件,明確產業定位,實行差別化發展;堅持集約開發,提升產業層次,打造人才高地,實現功能升級;加快發展區域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服務業,推進開發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轉變,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先行區、自主創新的先導區、現代服務的集聚區、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區和最適宜創業居住的新城區。

  三、推進我們開發區“二次創業”的路徑選擇: 實現“七個轉變”。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二次創業”不會自然實現,是體系和區域綜合創新的結果。從大方面來說,開發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產業化支撐服務體系和創新管理體制,加快特色和主導產業發展,增強國際化能力,是開發區二次創業的核心和根本目標,這一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推進我們開發區在階段性上的“二次創業”,需要實現“六個轉變”:。

  第一,實現增長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建立和完善產業鏈。增長方式要由粗放向集約轉變,需要建立完善的產業關聯機制。一是要以構建合理的產業鏈為目標,形成基於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化基地。目前開發區在特種紙仙鶴、夏王等大企業的落戶,具有形成特色產業化基地的優勢基礎;同時,針對目前開發區“有企業無產業”的現象,圍繞仙鶴、夏王等大企業,通過產業細分,在開發區建立起上中下游關聯密切的產業鏈,形成適應區位特色、能夠發揮比較優勢和最有效利用區位產業發展資源的特色產業化基地。二是要以價值鏈為基礎,建立完善的專業分工協作機制,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獲得外部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益。三是遵循市場優選法則,建立以市場選擇主導產業為主的產業叢集發展體系。

  第二,實現從單一重專案引進向重環境和服務建設的轉變,形成合理的大中小企業共存共榮的企業“生態”結構。下大力氣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增強開發區作為現代產業叢集體的集聚效應。建設良好的融資環境,加速技術資源的資本化,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強”提供融資平臺。建立高效的服務體系,為“大企業長大”和“小企業快生”提供保障。努力辦好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技術創新提供集中、高效的服務,促進中小科技企業創新與發展。培育和規範管理各類社會中介組織,架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

  第三,實現競爭方式以政策優惠為主向制度創新為主的轉變,增強開發區綜合競爭力。要推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整合,提高開發區的協同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網路化程度。要凝聚全社會科技力量,整合資源,推動官、產、學、研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努力調動各主體單位的積極性,並支援它們在重點領域實行聯合創新攻關。完善風險投資企業的退出機制,加強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減少創業者的風險,增加創業者的可選擇行為,降低創業成本,調動創業者和創新者的積極性。

  第四,實現企業創新方式由單一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增強科技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統計,截止去年底,我市開發區有規模以上企業*家,其中被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家,合計*家,佔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6%,2008年實現產值*億,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這說明提高我市開發區的科技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具有創造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或服務和應用關鍵技術,是開發區科技型企業應該採取的戰略。要建立有利於企業創新的治理機制,推進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要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戰略聯盟、區內企業與區外企業的聯盟和企業國際合作,充分利用研發投資的“溢位效應”,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共同建立技術開發機構,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充分利用世界先進技術成果。著力落實技術、管理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政策,建立鼓勵研究開發投入的激勵機制。

  第五,由傳統封閉的創業價值觀向開放共贏的創業觀念轉變,建設有利於創業和創新的園區文化“土壤”。文化對創新具有激勵功能、導向功能、擴散與滲透功能、凝聚功能和規範與整合功能。要鼓勵開發區的建設者改變“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傳統封閉創業價值觀,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團結協作、重視創新為代表的開放創業價值觀念。要制定合理配套的政策法規,規範市場主體,營造競爭性市場環境。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將更多的社會性事務交由社會中介組織辦理,發揮這些中介組織對創新創業的服務、引導、整合和溝通功能。

  第六,實現從單一的重空間規模擴張向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轉變,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建立能夠使人力資本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激勵機制,探索多種股權激勵的實現形式;讓人才脫穎而出,解決領袖型企業管理家短缺問題;重視發揮科技人才創辦高技術企業的積極性,努力形成園區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新潮流;大力倡導和組織開展技術培訓、職工技術比武等活動,努力提高開發區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