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創業的觀點

  大學生相對而言,年少輕狂,容易義無反顧的去做很多事情,既是優點又是缺點。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一

  校園的時光很單純,也很短暫,把生命中最陽光的幾年,和同齡人共同“浪費”在這裡,我認為是美好的,畢竟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工作,而單純的讀書時間,可能就這麼幾年。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且,我一向認為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做什麼。

  該讀書的時候讀書,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工作的時候工作。人生如果過錯了季節,多數是可悲的體驗。

  同時,我覺得大學生不能盲目地一畢業就創業。

  首先,我們應該記住,激情不等於能力。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把衝動和激情誤以為是才能。然而,激情不是全部。它只是激情是一種催化劑,它能調動創業的綜合素質與各方面的潛能用於創業。

  但對很多大學生而言,激情過多表現為創業的信誓旦旦與對創業前途持過於樂觀的態度,這種創業心態主要表現為對創業專案可行性分析不夠或不全面、不嚴謹,只從事物的一方面評價創業專案。

  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都僅僅只是有一個想法,而沒有實現這個想法可行性高的實施方案作為保證。由於我們現在的大多數大學生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在其內心還沒有建立一套個人經驗判別體系,故在考察商機與專案時,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論分析上,是故無法從各方面瞭解專案。

  在此情況下,我認為對於社會關係簡單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基本上等於空手打“江湖”,成功率低。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沒有適當的貯備,那就選擇就業,而保持創業意識.

  我們大部分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不僅行業知識、管理經驗、社會閱歷等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不夠徹底。可能更多的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麼,而又能做什麼。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工作,通過慢慢接觸社會,來了解的。而選擇創業首先應該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喜歡幹什麼、能幹什麼。

  最好是,大學生在創業之前,先找一家公司或組織打工,體驗別人的創業過程,積累管理經驗,對一個行業熟悉之後,創業的成功率就相對較高。

  二

  《窮爸爸富爸爸》之後感想頗深。這本書中的富爸爸和窮爸爸都是聰明能幹的人,但他們兩個人對金錢、財務、職業、事業的看法都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就最終決定了他們中富爸爸是一個終生為財務問題所困擾的人,而窮爸爸在身後留下了數以千萬美元的鉅額財產。這本書的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在大眾開來:讀書多,拿高薪,過富裕的生活的經典模式,已經不再流行。當下我們應該要做的事不是找一個好單位,替他人打工,而是應該為自己將來打算,自己白手起家,創立自己的事業。如今“努力學習為了將來找到好單位上班”的理論已經過時。書上說的一般人的賺錢模式都是“他們不停地為公司老闆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付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 一個孩子說:"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學那些我真實生活中一輩子也用不到的東西呢"。對待職業:職業和事業是有區別的,事業是自己的,職業是別人的。富爸爸說過:"如果你是那種沒有毅力的人,你將放棄生活對你的每一次推動。這樣的話,你的一生會過得穩穩當當,不做錯事、隨時準備著當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時解救自己,然後,在無聊中老死。你會有許多像你一樣的朋友,希望生活穩定、處世無誤。但事實是,你對生活屈服了,不敢承擔風險。你的確想贏,但失去的恐懼超過了成功的興奮,事實是從內心深處,你就始終認為你不可能,所以你選擇了穩定。"激情正是憤怒和熱愛的結合物說到錢,大多數人希望穩穩妥妥地掙到,他們很少有掙錢的激情,於是,只好有沒錢的恐懼。所以我們應該在學校學習對我們將來確實有用的東西,為了以後畢業之後創立自己的事業做準備。

  每年在南寧舉辦的大型東盟博覽會上,我們應該抓緊機會去體驗,雖然我們現在依然是沒有本錢的學生,但是我們不能錯失這個學習體驗的機會。近年來,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東南亞國家作為中國的周邊鄰國,資源豐富,與中國經濟的互補性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所以在東盟博覽會上有著無限的商機,等著我們去發掘。生為學生的我們應該藉此機會好好學習,等到我們有了一定的實力的時候就要靠著這些多年來積累的知識去創立自己的事業。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創業網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立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做一輩子打工仔。當然不同的人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也有不同,“沒有足夠的社會關係、經驗,創業成功的概率不會很大。” 剛從大學畢業的小徐說。如果要創業,他會先到企業實習瞭解市場行情,熟悉經營模式,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掌握盈利模式。小徐的想法代表了時下大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創業觀點。

  調查顯示,對創業的理解,48.46%的學生認為是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創辦自己的企業,而45.39%的學生表示一般會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面或做小生意,11.54%的學生表示是開發前沿科技專案。“剛畢業就去創業,孩子有創業激情,但社會經驗不足,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我們做父母的只能盡力協助他工作,幫他研究對策。”一位家長談到創業中的風險時說。絕大多數的人創業是為了生存,少部分是為了體現個人的價值。這就是現在中國的社會現實。理想和信念仍然是奢侈品,最大的也是最現實的威脅依然是生存。但是創業同樣是艱難的,很多時候帶給我們的也許只是一種希望,一種為別人打工的時候見不到的希望。在不犯法的前提下,你做一件事賺錢是動機之一,但賺錢已經不是首要的目標了,我覺得這就是創業。我認為,創業的原始動力來自於人的內心的追求和對未來的希望,其中包含了對物質的慾望和對精神享受的追求,也許還有對環境的反抗。我就曾經接觸過這樣的人,他過去的工作單位的領導曾經說過他幹什麼都不行,於是他便一定要做出個樣子來證明自己。事實上,他在很困難的條件下做出了令人感佩的事。

  大學生面對創業必須保持理智,不管怎麼樣大學畢業生初入社會始終有著人脈關係比較窄,社會經驗不是很豐富,本錢不足,等等問題。因此我們創業前必須三思而後行,但有不可以優柔寡斷錯失良好商機。第一次創業不可能百分百賺錢,但是隻要我們沉著冷靜,抓緊一切機會鍛鍊,不怕失敗,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擁有自己的事業。

  當今社會是全方位、寬領域、多挑戰的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由自主創業的精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至少能代表他有奮鬥的意圖和努力的方向。大學生創業不僅你能夠增強學生對社會的瞭解,更能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就業的概況,開創大學生思維鼓勵大學生進取。但這並不代表我贊同大學生創業。

  記得剛進大一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為以後做著打算,以前還沒上大學便已知道大學是自由的是要靠自己的我很不想在大學裡虛度因此也曾想過邊讀書邊賺錢,做到自食其力,但事實告訴我沒有什麼事是完美無缺的,你想的也未必是可以兩全的,上了大學才知道,儘管空間是多了但並不意味著課程的減少和事情的減少,相反更多了,因為你的自己學著安排學習了,要課外學的也就多了。做足兼職還算明智,創業所要的的時間就多了,而且不確定性很大,很有可能最後創業沒做成,而學習也落了一大截,這便是我的體會,我想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專心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收穫,所以我認為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定要多學一些,等到該做事的時候,我想你想靜下心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所以我認為身為一名大學生,即叫大學生就應該以學為主,學習才是主要的,因為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應對社會,“學者多能”書本中的知識雖不能完全用於社會,但是若不學書本中的知識則不能融入社會,有知識的人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應此處事都會有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而無知的人則只會用死腦筋去想問題而無擴充套件。

  現在的就業壓力也非常的大,有很多學生也對技術瞭解不多,對創業也一知半解的,而只是被外界鼓吹而出現的衝動的創業者,他們常常夢想自己也成為第二喬布斯或第二蓋茨,但世界上只有可能有一個喬布斯和一個蓋茨。因此,我認為創業是美好的,但創業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如若你要開始創業那麼你必先要考慮到失敗,如果失敗了會怎樣?因為那邊意味著你的學業和事業都不成。雖然,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國家各級政府機關也做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真正成功的大學生卻不多,要知道再好的政策幫助,但後果卻還是要自負的。 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初衷是好的,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使大學生認識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為各大學生都是合格的創業者,做不好便會使自己陷入困境。想想許多大學生也並非因為是愛好和興趣才創業的更多的只是為了發財或是賺錢罷了,他們往往會因為信念不夠堅定而選擇退縮,遇到困難也不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的,這邊是盲目的創業了。

  大學裡大學生學到很多理論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用智力換資本"是一句足夠理性而富有張力的口號,是能夠明確大學生以後事業的前景前提,因此,努力學習是為以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創業路上走得更穩,爬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