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近年來,百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新開業的百貨商場及購物中心不斷考驗著成都百貨市場的容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篇1

  近日,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香港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撰寫《2015年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釋出,報告顯示百貨業總體環境良好,但執行情況不容樂觀,業績下滑、利潤減少的企業不在少數,百貨業積極探索新商業模式,發展O2O策略成為共識。

  預測未來的百貨行業還是需要回歸經營商品的零售本質,擁抱網際網路,提升供應鏈效率,從消費者需求出發。

  一、政策利好,消費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從巨集觀的經濟環境環境來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初步核算2015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第三產業同比增長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從作為經濟增長主引擎的消費來看,2015年中國GDP第三產業為50.5%,佔主要份額,第二產業佔40.5%,第一產業僅佔9.0%。

  從消費市場發展環境來看,政策利好打造中國“消費升級版”。消費市場穩步增長,2011年-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加增,增幅總體穩定。2015年每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635億元。

  二、百貨行業經營趨緩,但情況不容樂觀

  隨著物業租金不斷攀升,人力成本持續上漲,轉型投入壓力巨大的環境下,百貨行業整體經營增長趨緩,閉店潮也在延續,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在2011、2012、2013、2014、2015年,全國150家連鎖百貨企業麾下分別閉店停業10、15、22、40、100家百貨門店。經營模式轉型舉步維艱,無論是向購物中心方向轉型,還是網際網路化發展,需要的資金投入放在當前百貨業績下滑、利潤減少的重負下,更成了“重災區”,情況不容樂觀。

  三、傳統百貨店轉型呈現多元化 體驗式消費元素加入

  在行業面臨諸多艱難的的環境下,企業該如何自救?

  首先,傳統百貨店趨於升級轉型,業態呈現多元化,從百貨店樣本企業涉足其他商業領域的調查來看,涉足的企業就佔了70.2%,這些企業涉足領域主要以都市/大型綜合超市為多,佔75%,其次是購物中心佔57.5%。除此之外,調查百貨店企業計劃涉足的其他商業領域報告來看,企業多選擇餐飲業,房地產以及娛樂的影院KTV等。

  其次,體驗式消費的實施以及“生活方式”概念的引入成為百貨業的流行趨勢。在抽查的百貨店樣本企業中,85.5%在實體店增加了體驗式消費情況,只有14.5%的沒有加入,主要多用於餐飲,兒童業態,娛樂,服務。這一元素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流量,提高了銷售量。

  四、探索新商業模式,發展O2O策略成行業共識

  為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拯救漸緩的行業趨勢,企業不得不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為低迷的百貨業尋求新生命。

  1、買手製百貨及品牌集合店的興起。

  2、增加自營比例,開發自有品牌或引進獨家品牌。42.9%自採自營的形式以區域代理/總代理,40.5%買斷某一品類品牌。商品的品類以服裝鞋帽,化妝品,食品。有開發自有品牌的還是少數,只有25.5%

  3、加強與供應商深度聯營,抱團結盟。百貨店樣本調查顯示,企業與供應商或品牌商加深合作的就佔75.9%,合作方式主要為單品管理為73.2%,其次是參與銷售管理及促銷資料管理為58.5%,以及參與庫存管理和庫存資料共享為56.1%。

  4、擁抱“網際網路+”逐步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發展O2O策略成為百貨業的共識。按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利豐研究中心的調查,超過5成5的受訪百貨企業已經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多達94.5%的百貨企業在門店鋪設了Wi-Fi,80%開設了二維碼,42%的受訪百貨企業擁有自建移動端手機APP,通過此進行促銷資訊推送、商品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如室內導購、餐廳預訂等附加服務;48%的受訪百貨企業已經涉足O2O,79.6%的企業已引入移動支付工具。

  五、當下百貨業存在6大問題 未來向四方面發展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利豐研究中心歸納當下百貨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轉型升級戰略方向不夠清晰

  2、 百貨店自身內功尚未夯實

  3、 經營模式轉型舉步維艱

  4、 全渠道建設後續乏力

  5、 體制機制亟待轉換

  6、 人才缺口制約企業轉型

  與此同時,報告也提出了相關發展建議,從政府層面來看,需從六個方面改進:

  1、 加大改革力度,簡政放權,增強企業活力

  2、 以務實之舉,助力企業轉型創新

  3、 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緩解企業經營壓力

  4、 統一線上線下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5、 打破區域壁壘,支援企業兼併收購

  6、 發揮協會組織,行業機構平臺作用

  從企業層面來看,有以下七個方面:

  1、 夯實基礎,提高服務管理能力

  2、 重視細節,優化環境,營造氛圍

  3、 利用大資料,提高精細化運營能力

  4、 整合資源,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

  5、 聚焦消費客群,強化優勢品類

  6、 迴歸經營商品的零售本質,一切從消費者需求出發

  7、 加快體質機制創新

  展望未來,百貨業發展趨勢將朝以下四個方面發展:

  1、迴歸零售本質,以消費者為中心,商品為本,服務至上

  2、向供應鏈上游延伸,進一步轉變經營模式

  3、擁抱網際網路,打造智慧型商業

  4、協同多業態發展,實現業態迭代升級

  篇2

  2015年是中國百貨零售業於震盪調整中探索破局的關鍵一年,更是在轉型道路上紮實耕耘、深化落實的重要一年。面對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終端消費疲軟,渠道多元化競爭,經營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廣大百貨零售企業堅守零售本質、順應需求變化,在創新中求變,在困境中突圍、在“冷環境”中求 “熱增長”,積極探索“新常態”下行業的轉型發展,為促進內需拉動消費,保持巨集觀經濟平穩發展做出了 應有貢獻。

  廣大百貨零售企業進一步由關注商品到關注顧客,由實現價值到創造價值,由經營商品到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圍繞開發消費體驗,轉變經營模式,探索新商業模式,佈局全渠道,發展智慧零售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實踐。

  擁抱“網際網路+”,逐步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1、積極拓展電子商務及移動商務業務

  面對電商的激烈衝擊,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業務。

  通過調查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企業已經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其中,69.0%的企業擁有自建網路銷售平臺,55.2%的企業入駐第三方網路銷售平臺***見圖1***– 這當中,有20.7%的企業選擇入駐天貓平臺,17.2%的企業選擇和京東合作***見圖2***。

  當前,移動購物已成為推動電子商務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增長迅速,達到3.4億,增長率為43.9%,手機網路購物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 底的42.4%提升至2015年的54.8%。關注到移動購物受消費者歡迎,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推出移動端手機 APP,以滿足消費者對移動購物的需求。調查發現,42.0%的受訪百貨企業擁有自建移動端手機APP。他們主要通過手機APP進行促銷資訊推送,商品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如室內導購,餐廳預定等附加 服務。

  2、發展 O2O策略成為百貨業的共識

  隨著移動數碼時代的來臨,百貨企業越來越重視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進一步提高消費者購物的便捷程度及更加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近幾年,百貨企業對於線上與線下融合這一概念已經有了較深的瞭解。O2O成為百貨行業的主流共識:通過在實體店提供免費WIFI,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及移動端平臺,同時結合社交媒體進行營銷,並將各個銷售渠道相融合,從而形成閉環,最終實現全渠道。在我們調查的百貨企業中,48.1% 的企業已經涉足O2O,還有28.8%的企業表示,雖然當前沒有開展O2O,但也在積極籌備中。大部分百貨企業的O2O策略體現在線上關注、線下體驗和購買, 線上下單、門店取貨、換貨、退貨***見圖5及圖6***。 天虹商場在O2O方面有許多先行實踐***請參閱天虹商場案例***。

  案例:天虹商場

  天虹商場的全渠道戰略包含實體店,PC端及智慧手機移動端的融合。天虹實體店以“購物中心+百貨+便利 店”模式開展經營。在天虹商場內,消費者通過免費WIFI, 可以接收來自天虹商場的活動推薦資訊。天虹商場的銷售渠道包括:

  • 實體店

  • 便利店 – 天虹“微喔” – 採取“零售+餐廳式+個性化服務+O2O”模式,第1家店於2014年7月開業

  • PC端 :

  “網上天虹”- 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天虹商場旗下的官方線上購物網站,自1998年起提供網路購物服務,銷售生鮮、食品、家電、百貨、母嬰、服飾、海淘商品、美容護理等商品。

  • 智慧手機移動端:

  “虹領巾”-定位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只要消費者周圍5公里範圍內有天虹商場,消費者通 過“虹領巾”下單,附近的天虹商場兩個小時內就可以送貨上門,“虹領巾”還包括天虹跨境電商體驗店業務,商品包括保稅商品和完稅商品。對於保稅商品,消費者可以在天虹商場保稅 商品樣品展示區體驗,然後到“虹領巾”下單,之後貨物會從保稅區送貨上門,而對於完稅商品,消費者通過“虹領巾”下單後,可直接去實體店提貨

  “天虹到家” - 主要提供速購業務,商品主要為天虹超市所出售的商品,通常預約配送,最快兩個小時內可以送達

  “天虹微品“ -可以讓天虹員工直接在手機上開設店鋪,並實現線上一對一導購服務

  天虹商場微信平臺:打造微生活服務號“天虹”,實現在微信移動端的門店視覺化,並支援“微信支付”功能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天虹移動端會員數量超過300萬,電商總體銷售額同比增長66%。

  3、與電商巨頭合作發展O2O

  除了自建電商平臺及手機APP,一些百貨企業還與電商巨頭合作,藉助其龐大的流量,成熟的網上支付工具,強大的資料資源,完善的物流資源等,共同拓展線上線下業務,為顧客提供精準營銷。我們的調查發現,48.1%的受訪百貨企業已經與電商合作開展O2O***見圖7***,當中有37.5%的企業選擇與騰訊合作,25.0%的企業與阿里巴巴合作,18.8%的企業與京東合作***見圖8***。

  近年來,百貨企業與電商結盟合作頻繁。2015年10月,銀泰百貨宣佈與天貓在“雙11”深度合作,其線下37家銀泰百貨、銀泰城門店全線參與並配合了天貓“雙11”打折活動。這些門店擺放天貓“雙11”海報等宣傳形象並向消費者發放“雙11”優惠券,同時,還設有“雙11”體驗專區,有近300個品牌、2萬多款商品參加。消費者通過掃描商品二維碼即可提前五折訂購商品。活動結束後,銀泰百貨銷售額達到3,704萬元,是2014年同期的5倍 。

  2016年1月,銀泰百貨宣佈與阿里巴巴集團進一步融合。銀泰第一家線上超市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天貓超市開業並首發「新銀泰卡」。該購物卡在全國數十家銀泰百貨門店及天貓超市均可使用。消費者可在天貓 超市購買銀泰所提供的商品,並享受天貓超市的“統一入倉,統一服務,統一售後”服務。

  4、投放更多資源在科技、移動商務及大資料的應用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及更好的購物體驗,許多百貨企業近年來加大了在科技創新及移動商務上的投入。例如,一些百貨企業在店內安裝信標系統來確定消費者在店內的具體位置和行為。還有一些百貨企業通過手機APP為消費者提供包括店內平面圖,新上架商品介紹,促銷活動,停車場車位指引,預定餐廳及購買電影票 等一站式服務。調查中發現,多達94.5%的百貨企業都在門店裡鋪設了WIFI,80.0%的開設了二維碼,另外有40.0%的企業在店內設有互動指示屏,為消費者提供電子導購,店鋪搜尋,地圖/及推廣活動的資訊。還有34.5%的企業通過動態軌跡做客流分析從而更好的安排商品佈局***見圖9***。阿里巴巴開發的“喵街APP”是實體零售商構建“網際網路+”平臺以及實體零售商通過移動商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的典型案例***請參閱“喵街APP”案例***。

  案例:商城購物APP – “喵街APP”

  “喵街” 是阿里巴巴集團開發的一款“一站式購物”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基於消費者當前地理位置,“喵街”向消費者提供周邊合作實體商家門店的位置、優惠資訊以及以到該商場的距離、路況以及即時停車位。 消費者還可以通過“喵街”進行支付,“喵街”還提供如WIFI、室內導航、停車找車、停車繳費、餐廳排隊,購買電影票等一系列附加服務,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商場、商戶的運營效率。在 2015年“雙12”期間,60餘家實體店參了與“喵街1212購物狂歡節”活動。活動期間,“喵街”傳送線上紅包,鼓勵到店消費,讓消費者體驗線下逛街的樂趣。消費者還可以使用淘寶賬號登入“喵街”,將天貓積分兌換成“喵街”元寶,去合作的實體店兌換商品,從而形成線上到線下的引流。合作的實體商家可以通過“喵街”獲得商場周邊生活圈資料,包括周邊上班及居住的人數及其消費能力、購物偏好等特徵。到 2015年底,“喵街”已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漢、杭州、寧波、紹興、湖州等10餘座城市,並先後與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印象城、武漢中百、水遊城、益田假日廣場、西城廣場等大型零售集團旗下60 餘家門店展開合作。

  最近,阿里巴巴還發布了“喵街”新實體店客服IM***即時溝通***工具——“喵喵”,旨在加深實體商業人、貨、場三者的關係,強化實體店電商化運營的能力。據悉,2016年3月起,銀泰城、印象城、西單商場等60餘家購物中心已率先開通喵喵功能。店長及營業員可通過喵街釋出新品打折及活動促銷資訊,顧客可以自主檢視有關資訊,並與店長溝通。

  與此同時,百貨企業積極收集消費者資料並進行分析。最普遍的收集方式為通過商場的會員卡及會員計劃–所有的受訪企業均採用這種方式。其他的方式包括通過店內提供的WIFI***44.7%***,消費者在網店購買商品的歷史資料***27.7%***及門店安裝信標***10.6%***來收集消費者資料***見圖10***。

  天虹商場及長春歐亞集團在大資料方面的一些舉措值得借鑑。天虹商場選擇與百度大資料在大資料應用和O2O業務方面展開深度戰略合作。雙方通過成立百度&天虹零售大資料實驗室,建立基於大資料的會員管理體系,對顧客資料深入發掘,向消費者定向提供個性化的營銷,同時,百度大資料還幫助天虹商場智慧預測客流,完善顧客消費體驗。而在開店初期,百度大資料將通過地域使用者畫像幫助天虹商場選擇最合適的位置。

  長春歐亞集團則通過分析以淘寶網大資料為主的網路熱銷品類,結合歐亞實體店暢銷產品,將旗下商都超市食品、日用品品類排名前100的商品作為其網路銷售渠道的重點。同時實行促銷商品在實體店與網路銷售渠 道同步上線,限時限量銷售,增加了集客能力。

  5、運用社交媒體與消費者積極互動

  近些年來,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數急速上升,許多百貨企業都將營銷的重點轉移到這個新渠道上。其中,微博和微信是百貨企業最常用的營銷平臺。百貨企業通過建立微博和微信賬號,與消費者積極互動,並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例如,北京燕莎友誼商城通過其社交媒體平臺,包括“微博、微信、微店、喵街”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營銷。其微博通過抓住顧客關注的熱點、焦點話題,開展線上傳播、線下體驗類的、互動類的推廣 活動;其微信平臺提供的資訊包括營銷活動、社會熱點、時尚話題,並針對不同朋友圈推送資訊;其喵街平臺則更注重通過新技術的應用進行營銷;其微店通過傳送商品促銷資訊,與微信、微博和喵街的營銷方式形成互補。

  6、 通過移動支付增強購物便利性

  隨著智慧手機及網上支付的普及,移動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代實物錢包,成為人們日常消費支付的常用方式。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釋出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手機網上 支付增長尤為迅速,截至2015年12月,使用者規模達到3.58億,年增長率為64.5%,是整體網上支付市場使用者規模增長速度的1.8倍,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2015年底的57.7%。伴隨 著網上支付的廣泛應用,大部分百貨企業都引入移動支付工具。調查發現,79.6%的百貨企業已經在實體店 內引入移動支付***見圖11***。其中,86.0%的企業接受微信支付,76.7%的企業接受支付寶***見圖12***

  7、 跨境進口電商成為傳統百貨的新出路

  消費者對進口商品需求不斷增加,部分百貨企業開始放眼跨境進口電商業務,希望在傳統百貨企業銷售放緩的背景下,尋找新的出路,開拓新的銷售增長點。表2列出了部分已開展跨境電商體驗店的百貨企業。

  百貨企業嘗試跨境進口電商模式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開設網上跨境銷售渠道,一種是線上下開設體驗 店,售賣已完稅的進口商品及保稅進口貨品。這些企業一般在自己的網站上開設跨境購物平臺,同時也在部分門店開設跨境電商體驗店,銷售完稅商品及保稅進口商品。完稅商品指經由一般貿易程式進口至中國的商品,顧客可在體驗店購買並即可帶走。保稅進口商品則只可以在網上購買或者在體驗店掃描二維碼下單,商品由保稅區倉庫發出。

  廣州摩登百貨是最早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百貨企業之一。2015年4月,廣州摩登百貨在崗頂分店開出跨境電商體驗店。同年10月,該體驗店從400平方米擴場至800平方米,跨境電商體驗店單品數量由1,000多種增加至1,600多種,主要經營母嬰用品、食品保健、美妝日化、個人護理品等。摩登百貨還在旗下其它5個門店也開設了跨境電商體驗店。表2列出了部分已開展跨境電商體驗店的百貨企業及開展該專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