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如何提升領導力

  校長領導力是怎麼提升的呢?校長領導力的提升有哪些方法與技巧?小編為你帶來了“提升校長領導力”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如何提升校長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帶領組織達到目標的能力,校長的領導力就是帶領學校達成教育願景的能力。

  而我以為,校長領導力中的學習力、決策力、創新力、感召力是促進學校現代化發展的核心因素。在任校長9年的時間裡,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校長領導力。

  學習力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指出:“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校長的學習力,是指校長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多種手段,不斷獲取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的能力。

  1在專業的系統性培訓中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作為校長,首先應該是優秀的教師。必須對本學科的教授體系和價值內涵有較完整和成熟的理解,並能輕鬆駕馭和創新發展。

  作為校長,必須比優秀的教師更會辦學。辦學就要求關注更多的學生,並對辦學理念和行為、學校管理和策略有系統性的認知和掌握。

  2在廣泛的綜合性吸納中建構學校的精神文化。

  學校是一個綜合性的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承載了社會的諸多功能,包括學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社會穩定、區域發展等方面的責任。那麼作為校長,除了會教育還必須會辦教育。所以,我們涉獵各類書籍,與各類人士交流、學習,努力形成綜合性的知識結構體系。如吸納教育學、生物學、哲學等思想,學習企業管理、品牌建立、微信營銷等知識。從而學會分析學校的巨集觀微觀環境,定位學校精神文化體系。

  3在延伸的實踐性思考中確立學校的頂層設計。

  錢鍾書說:“讀書不能只用眼讀,也不能只是心讀,而是超越兩者之上的神讀。”延伸的實踐性思考就是“神讀”,不論是有字之書還是無字之書,都要不僅領會書中的精髓,還能融進自己的見解,並加以運用。

  任何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基於不同的學校背景和內涵,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與“神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頂層設計的各分支是對學校精神文化的詮註,又是對學校教育品牌化、個性化地界定;既是對學校教育定義實踐化地一種設計,也是對全體師生教與學行為的一種價值引領。

  決策力

  管理決策必須在經驗、知識、資訊、思維等互相協作,共同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產生,並具有寬廣的視野和深刻的見地。一個有決策力的校長可以通過系列的科學決策,引領學校建立自己的品牌。

  1以課程改革為決策核心。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為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對課程學習的需求,我校運用了“校本化整合國家基礎課程、序列化開發學校特色課程、多元化打造學生個性課程、適度化延展社團活動課程”的改革策略。四類課程所形成的專屬“課程套餐”,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基點,以學生評價、參與度為考核指標,讓教育內容更加多元化,讓“七彩課程”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2以組織文化為決策重點。

  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體現。一位管理大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留了缺口的不圓的圓,然後說:“管理要取得圓滿,就必須留下缺口,讓下屬去把它填滿。”這種“不圓勝圓,不滿勝滿”的策略正是一種管理的智慧,一種獨具匠心的管理決策。我校建立了班級文化的“一班一品”和年級文化的“一級一特”的專案,為班主任、年級主任管理留下“缺口”,為其創造性的工作留下空間,工作更具針對性和主動性。

  創新力

  時代呼喚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更呼喚創新型校長。校長創新力是校長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體現,即校長要敢創新還要會創新。

  1按發展需要創新管理體制。

  學校應以自己的“發展需要”成長,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和品牌效應。管理體制是教育管理改革的根本。上一篇文章《一張圖,一所學校7年的管理沿革》中我已簡述。我們的辦學實踐也沉澱出“管理文化”——管理即服務、管理即教育***也可參見前面發過的文章《管理即教育 管理即服務》***。

  2依問題解決創新評價方式。

  一位具有創新力的校長深知:辦法總比問題多。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的能力來判斷一隻魚,它會終其一身以為自己愚蠢。”在當前教育評價手段單一,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改革學校評價體系。前面已撰文《集體奮鬥的土壤,能讓個性化的種子長得更好——談學校績效管理》。

  3讓效益引發創新教育手段。

  充分創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分享教師的職業化成果,積澱教育的優良成果,使其產生的效益促進學校現代化發展。我校內部建立“兩大數字平臺”——數字校園管理平臺、數字教學資源平臺的架設,具備無紙化辦公、資訊化教學、網路教研、資源管理、智慧教務等功能,實現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高效管理。對外,充分利用學校網站、QQ群、微信公眾號等促進家校互動、對外交流,展示學校教育教學成果,推廣學校品牌。

  感召力

  感召力是校長在進行幹部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及凝聚教育合力時智慧的結晶、魅力的體現、領導藝術的彰顯。

  1價值引領,聚沙成塔。

  強大的感召力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上。從學校辦學理念系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反反覆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蒐集每一位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建議和專家意見而匯聚成果,到三年品牌建設和十三五開年“小微創新 大家創育”的若干個創新專案的實踐,讓老師們自願承擔、自主選擇、合作創新等。讓學校的每一位成員都明確自己的一言一行的目標和作用,更能聚沙成塔。

  2知人善任,組建團隊。

  知人要利用5%的哲學,發現他們的擅長之處,給予相當的職務和職責。賞識每一位幹部和教師的成長,讓他們在團隊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互補成長,相得益彰。不僅校級幹部注重了成就、年齡、學科、性格、特長等方面的搭配,還大膽實施幹部輪崗制,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校級幹部人才。並在權力下放的同時,全力支援和扶植各中心的相關工作,培養了一批能力全面的後備幹部。

  3培養激勵,成就教師。

  “在你成為領導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當你成為領導之後,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只有被領導者成功,領導者才能成功***傑克•韋爾奇***。”用人,更要培養人。

  在“教師即課程”的理念牽引下,學校沿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培養策略,讓每一個不同層面和特點的教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方向。“選單式培訓”、“書香校園”、“智慧教師講壇”、“教師電子成長檔案”、“校本教材開發”、“個性課程”、“學生社團”、“專案創新”等工程在引領、輻射、突破中成就了教師的繽紛人生,從而促進優質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校長的領導力提升是個繁複的工程,但對於我個人來說就是將工作當成一種提升自己閱歷、人格、心態、修為的人生修煉。

  提升校長領導力的5種技能

  校長領導力對學校發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這種能力的修行並不容易,我認為校長領導力的生成要經過五種修煉。

  一、修煉教育法遵守術。教育法的遵守,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自覺按照教育法律規範的要求,選擇教育行為,從而使教育法得到實施。

  校長作為學校法人要想開展工作第一步就是修煉對教育法的遵守。遵守教育法,才能為學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紮實基礎,才能保證校長專業發展不走偏、走歪,保持教育的初心,一心一意像《孟子·盡心上》說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二、修煉行為組織術。從行為組織學而言,學校也是一個社會組織。校長就處於這個組織的頂端,表現為對學校領導班子的組織與駕馭,即為了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要把不同型別的領導按照其才能和學校域境中的客觀責任進行有機組合。

  實踐一再證明,校長對學校領導班子結構科學而合理地組織與駕馭,可以使學校發展動力倍增,對學生健康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意義重大。

  三、修煉人際關係術。在一定意義上說,從事管理其本質就是人際交往的過程。在學校教育背景中人際關係管理非常重要,關係到學校矛盾衝突的化解、學校效能的提高、學校聲譽的提升,在影響學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方面有不可忽視作用。處理得當則管理順暢,否則會導致學校秩序失常。

  現代學校管理中的人際關係管理表現為師生關係、同事關係、 社會交往關係的管理。

  校長需要修煉好經得起考驗的人際關係術,做到有效溝通,高效協調,及時疏導,合理排解,處理好同上級、平級和下級的關係,為學校教育的發展打造出一支毛澤東主席所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大氣、高效、團結、和諧、戰無不勝的教育團隊。

  四、修煉尊重倫理術。尊重是人渴望別人予以正面肯定、認可的心理傾向,這是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心理需求。

  從學校教育過程而言,尊重是學校教育情境中的一種倫理。學校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特別是校長對教師、學生的尊重,才能使學校變得和諧,工作高效、教育自然而然地發生。

  銷售心理學中有一個原理——要讓客戶接受你的意見又感到有面子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讓客戶覺得一些決定是自己做出的;另一個是在小的地方讓步,讓客戶覺得他的意見及想法是正確的,受到尊重。

  所以,銷售高手從不會說贏客戶,他們只會建議客戶,在讓客戶感受到尊重的情況下,進行推銷工作。推銷的最終目的在於成交,說贏客戶不但不等於成交,反而會引起客戶的反感。學校管理中,管理者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推銷思想、說服人的工作,所以校長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尊重倫理術。

  五、修煉課例式教研術。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所以教學工作是凸顯校長領導職能的最主要抓手。校長修煉領導力需要以課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做好教研引領,促進課堂變革。

  主要有這樣一些形式:

  1.從日常教學做課例研究。就某一堂課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教研單位,以集體的力量來發現這節課存在的問題,探討這節課的教學難點,總結這節課的成功經驗,反思不足之處。

  2.同課異構的課例研究。其目的就是為教師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促進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多師同堂”協作教學的課例研究。“多師同堂”協作教學是指由三位或三位以上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組成協同教學團隊,共同分擔同一門學科或教學任務,展開共同授課的研討式教學模式。

  這種課例研究不僅貫徹了團隊合作的基本理念,更大大拓寬了課堂的思維空間。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教師進修學校***

提升校長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