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的三個關鍵點

  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技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人力資源也被推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科技為本,人才為輔,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世界各國對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戰略導向”是關鍵點

  很多部門管理者在對人進行管理的時候,往往只對下屬強調你要做事情,你要有工作積極性,這是我們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觀。更次一點的,至於下屬做不做事情,“革命”全憑自覺,工作全憑良心,你愛幹不幹,幾乎沒有對人的主動管理。人上班,猶如“放羊”。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它強調把人引導到有大局觀念這個層面上來。大局觀念是什麼?必須主動作為,而且工作到位。任何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必須為總體目標服務!而不是各自為陣。比如說,企業2015年要完成5個億,那麼無論什麼部門,大家都得回答清楚我要做什麼、做出什麼結果,才能對5個億的實現有幫助。如果所做的事情對總體目標的實現沒有貢獻,你做這件事情有何意義?一個部門也好,一個人也罷,如果只會埋頭拉車,但不會在適當的時候抬頭看路,明辨方向要往哪裡走,走錯了路,企業要花多少成本為你的錯誤行動買單?如果完全市場化的企業,假設一幫人都這麼幹,不要兩下,這個企業就衰亡了。

  所以,管理幹部要帶一幫人幹活,包括我們自身要做任何一件事,一定要保證將事情做正確。不能蠻幹,瞎幹,一定要智慧的、有策略地幹,圍繞大局去幹。這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為戰略服務的理念。

  二“全員參與”是基本點

  一談到人力資源管理,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是領導強調要做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啊。如果我們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意識和行動,沒有貫穿到管理的日常工作當中來,我們的很多管理幹部並不一定能帶好團隊。不懂人力資源管理的幹部,他擅長的是單幹。如果我們的思維、方法不改變,還是按單幹的做法去領導團隊,會帶來兩個直接的危害:

  第一個危害影響到自身的發展。因為你沒辦法帶團隊,所以部門的整體績效做不到超越於別人的期望。不要說超越別人的期望,甚至連基本的任務可能都沒有能力去完成,為什麼?因為你所帶領的團隊形不成合力,最終它不能夠轉化成戰鬥力。任務僅靠一個部門負責人或少數幾個自主能力比較強的核心骨幹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所以,一個管理幹部,你真正要強,真正要好,真正要有未來的發展前景,一定要能夠應用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去帶好團隊,只有這樣,管理才能夠成功。

  第二,如果我們的管理幹部不會帶團隊,危害的是單位的發展。企業界有個著名定律,也普遍適用於事業、機關單位: 80%的責任由20%的人在承擔。這20%的人是誰,就是我們各層級的管理幹部,包括少數幾個核心骨幹。部門人很多,但沒有幾個人的工作到位,導致我們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企業也好,事業單位也罷,靠少數幾個人,是幹不出光輝前景的。

  現在中國企業都在強調“執行力”,但我的觀點不一樣,我認為執行力不需要也不應該強調,你來到這個崗位要做什麼,這是每個職場中人首先要想清楚,而且要百分百做到位的。否則,這個位置為什麼是你的,你又為什麼可以拿這個工資和獎金?很多人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當前需要強調的是“思考力”,當下很多崗位的員工、管理幹部缺乏思考力!來到這個部門或崗位,若領導不交辦做什麼事,很多人不知道要做什麼,做出什麼結果,如何做;碰到問題,若領導不出面指點迷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像惠普、IBM這些跨國公司,他們的員工是什麼一個思維——你來到我這邊,你就該告訴我,你該怎麼辦。如果你告訴不了我,還要我告訴你怎麼辦,那我還要你幹什麼?如果一個企業只有幾個大腦在思考,這個企業的發展還有戲嗎?企業或單位至少應該讓80%的人,大家都能主動作為,主動思考。讓一個大腦思考或少數幾個大腦思考變成人人都思考的時候,企業或單位的發展才不會變成一句空話。所以,如果我們的管理者,他不知道背後的這些東西,不知道我到了管理幹部這個位置首先應該去帶好團隊,去承擔好選人、用人、育人、留人這些事情的基本責任,那是無法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的。

  全員參與還有一個員工意識問題。很多人認為,人力資源管理這些東西,你領導們去幹吧,跟我有什麼關係。如果要讓大家都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我的責任,首先要理清工作到底為誰幹。很多人沒搞明白工作到底為誰幹,如果搞明白了,那些推諉扯皮、不負責任、踢皮球等諸如此類的組織亂象不會象現在那麼嚴重。這些,光靠制度是解決不了的,只有靠人的自覺意識和主動作為。而人的這種自覺意識和主動作為源自於人的思維,這個思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對工作怎麼看,如果認為工作是為別人幹,是為你領導乾的,一定會出現領導交辦一件我幹一件,如果領導不交辦我不幹的現象。但是,將思維調頻到工作就是為自己幹,那麼,領導不交辦,我也要想盡辦法地找工作機會,也要想盡辦法地把工作做好。

  如何讓員工知道工作是為自己幹,一定要讓員工明白,工作做好了,不論大事還是小事,工作回饋給你的不是拿多少工資,多少獎金的問題,也不是職位怎麼升遷的問題,而是你從工作當中積累的經驗和能力。這些經驗和能力是多少工資和獎金都換不來的,因為它能決定你未來的生活品質。我們每投入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工作對大家的回報,在於兩方面:一個是物質利益的回報,一個是未來發展機會。未來機會要靠什麼去獲取?要靠你的能力。能力從何而來?就從你每一件事情幹好之後累積而來。如果,我們沒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和主動作為的習慣,也就是說,背後若沒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沒有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去對接工作,就不可能有職業化的工作行為,如此,工作就不會有好結果。若干不好工作,工作本身對你的回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大,我們很多人最終也成功不了。

  人力資源管理強,企業或單位的內部運營才能順暢;人力資源管理要強,僅靠人力資源部門是做不好的,只有讓人力資源管理走出人力資源部門,讓人人都承擔起人力資源管理責任的時候,才能做好做強人力資源管理。

  三“系統平臺”是立足點

  人力資源管理若割裂運作,比如培訓僅搞培訓的事,考核僅搞考核的事,工資設計僅搞工資設計的事,人力資源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要成功,從設計這個角度而言,一要能系統設計,二要有平臺思維。什麼叫系統設計?比如績效考核。搞考核為什麼?它有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驅動關鍵任務的實現;一個目的是幫助人的成長。既然考核要能驅動關鍵任務的實現,那必然的,首先一定要梳理清楚年度關鍵任務;而要幫助人的成長,它和培訓體系,員工職業發展體系又息息相關。所以,績效考核不超越於考核制度設計本身,同步去連結相關聯體系,通常是很難搞好的。再比如說研發部門要招聘員工,假設僅從招聘角度而言,研發部門一提出需求,人力資源部門全力以赴就為其將人員招聘到位。但事實呢?研發部門的職責不清,人招來了不知怎麼用,也沒有到位的考核機制,導致人浮於事。事實上是因為研發部門用人不善導致效率不高,誤認為是人手不夠。如果人力資源部門按研發部門的思維去走,人,勢必越招越多,單位的閒人也會越來越多的。只有具備系統思維,跳出招聘的框架,從工作設計、人員管理等方面同步系統去考慮研發部門的用人需求,人力資源部門才能真正將工作做到位,進而幫助到部門及企業的成功。

  什麼是平臺思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使命是搭平臺,建舞臺。在這個平臺上,人人共舞。若企業、單位或部門的人很多,但只有幾個人在跳舞,其他的都是觀眾,甚至是裁判,在旁邊指點誰跳得好,誰跳得不好,那我只能告訴大家,這個平臺沒有搭好。好平臺是什麼?人人都願意主動作為,自主管理。這要機制和文化去匹配。

  小時候,我在老家經常隨大人去看木偶劇,臺上,樂隊在賣力,提偶人在賣力,木偶本身也惟妙惟肖。臺下觀眾在如痴如醉欣賞一臺好看的木偶劇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搭臺人才厲害呀,若沒有這個舞臺,臺上這些人的成功從哪裡去體現呢?人力資源管理者我想就是這個搭臺的人。臺建好了,讓大家在臺上盡情共舞,實現人生理想,驅動企業發展,這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