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中的法律問題

  不同的企業運營模式具有不同的贏利潛力和競爭優勢,企業運營管理為企業所帶來的競爭優勢最終可以歸結為能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一個企業從成立、發展、運營、兼併、改制、甚至破產等,無不需要法律來支援。然而,絕大多數企業都是被動地適用法律,主要表現為:

  ***1***不能正確預見行為的法律後果

  ***2***出了問題才想到尋求法律幫助

  ***3***抱著僥倖心理或無所謂的態度有意識地為一些不法行為。這種被動的角色,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慘痛的教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由此可見法律在當今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

  法律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體現是企業對法律糾紛的管理。那到底企業對法律糾紛的管理有何意義?

  1、法律糾紛管理可以降低和防範法律風險。

  對於企業而言,法律風險時刻威脅著其對綠潤的無限追求,而法律風險與法律糾紛相比更具有隱蔽性,但是法律糾紛的最終爆發,並不代表法律風險全部浮出水面,且在糾紛的解決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增加新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的防範與企業法律糾紛的管理有著重要的關係,如在法律糾紛管理中,恰當地選擇糾紛解決途徑,不但可以迅速解決糾紛,還可以防範在糾紛解決過程中的風險。

  2、法律糾紛管理可以節約企業成本。

  追求利潤是企業永恆的目標。但是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會產生成本的增加或減少。當糾紛發生後,企業負責人必然會問一個問題:“訴訟費是多少?”訴訟費是最顯然的法律糾紛解決成本,然而,糾紛解決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律師費等其他相關費用。如果在訴訟中企業敗訴,還可能面臨鉅額的經濟賠償問題。而企業法律糾紛管理,正是在綜合各企業經驗的基礎上所做的糾紛解決方案,為快速、有效地解決企業糾紛提供方案參照,使得企業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少走彎路,降低時間及相關費用成本。

  3、法律糾紛管理可以減少企業訟累。

  企業法律糾紛防範成功的一個較好的後果是可以減少企業的訟累,使企業管理者、法務人員、經營者能夠從繁雜的非經營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專心致志地投入到企業主營業務中去。很難想象一個訴訟纏身或整天需要應付無窮法律糾紛事務的企業能夠專心從事業務工作,而不受其影響。

  4、法律糾紛管理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外部形象。

  現代許多有長遠發展目標的企業都極其注重自己的外部形象,也千方百計花費大價錢企圖通過媒體來打造與推廣自己企業的形象。但是,一旦出現法律糾紛,往往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形象損害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合理的企業法律糾紛制度建設或法律規劃,能夠使企業在與交易對方或外界各個部門打交道時形成良好形象,從內部與外部形成向上的風貌,贏得良好的口碑。

  5、法律糾紛管理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規範別人應先從自身做起。一個良好的企業,只有從自身上加以規範,形成品牌優勢、誠信優勢,才能吸引更多的交易對方來與其從事相應的交易,並獲得交易對方的認同。這樣,在長期發展中,才能積累豐富的交易對方資源,這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十分有利。

  法律糾紛管理是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和最重要的措施,那我們如何進行法律糾紛管理呢?

  這裡主要針對企業的不同的發展階段,建議企業採取如下方式進行法律糾紛管理:

  首先,在企業建立初始階段,應聘請專業法律人士對企業各項管理制度、企業所從事的相關商業活動等進行法律評價和指導。這樣便使企業在成立時較具規範性,把握對人事制度、規章制度、企業投資者內容的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作出細緻的範本,約定權利義務,把可預測的風險降到最低。

  其次,在企業運營階段,最大的問題就是與外部交易過程中的各種潛在風險。經營行為需要以最小的成本支出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如果沒有約束條件,交易任何一方均有可能因為更大的利益或更小的付出而違約。企業應重點審查、簽訂與交易對方進行交易的相關法律檔案,並儘可能在雙贏的框架內既達成交易,同時也使自己企業的利益或風險在可預見的範疇內。

  最後,儘管企業已經採取了嚴格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但法律糾紛仍有可能產生,此時的法律風險便轉化成具體的法律糾紛。這就要求企業應有相應的法律風險應急預案制度,以保證法律糾紛一旦發生能夠得到及時、有序的解決,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法律糾紛發生後,應儘快依據既定的評估制度和方法對該法律舊風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和範圍進行評估,然後以此為重要依據由企業法律部門會通其他相關部門制定應急處理方案。方案的內容包括:法律事件的性質,需要哪些部門協同處理,市場應對策略等諸方面。

  總之,企業法律糾紛管理目標是把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納入法治化軌道,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交易效率,為企業業務創新提供製度保障,進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