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的七項關鍵因素
20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運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與威廉 · 愛德華 · 戴明***W. Edwards
Deming***的理論創立了精益生產系統,從而引發了一場汽車製造業的新革命。自此以後,精益管理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車間以外的各個領域。但精益生產的基本原則仍未改變:精益生產是將一體化、端對端的流程理念和杜絕浪費、實時存貨管理、高品質、僱員參與等一系列觀念相結合的生產管理技術與方法體系。它注重在不同文化條件下解決問題以及運用一系列管理工具,如:改善(持續的改進)、看板(進行式補給)、波卡糾偏(自動糾偏方法)、5S(現場組織)和價值流程圖。
我們的研究具體揭示了成功的七項關鍵因素。
一、選擇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性專案。
提高生產力或削減成本的模糊目標難以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但是如果你的計劃與公司總體戰略保持一致,並關注到與客戶相關的重要問題,則可充分動員各級管理團隊,鼓勵部門間的精益計劃團隊更有效地相互合作。
我們採訪的一位主管解釋道:“當銷售和生產部門意識到如果他們能更好地互動和合作,整個流程就能得到優化,從而能更好地服務客戶。這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以客戶為基礎的戰略目標成為精益計劃的重心可以加強傳遞一個資訊:瞭解、滿足以及留住客戶是優先考慮的首要問題。一位受訪主管表示:“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並讓這個理念融入企業文化。”
此外,澄清並統籌管理公司戰略、年度運營目標、激勵機制,以及精益專案的各個環節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改善的生產效率或其它激勵目標,應該起到防止過度生產,從而導致庫存積壓的作用。相反,激勵機制應強化這個概念:某一生產過程只有在下一過程(或者客戶)要求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資產投資政策應考慮到裝置對批量大小和生產流程的影響,而不應將資本開支視為獨立的購買行為。產品設計和採購應考慮每個設計選擇對生產複雜性和期限造成的影響。在這些重要方面,企業的政策和目標往往與精益生產的要求相沖突,並最終導致精益計劃的失敗。
二、目標遠大但必須從小做起。
為了促成真正的改變,精益專案必須充滿雄心且考慮深遠。你要考慮這個計劃將帶來多少的總價值。比如,你的目標應是變革整個生產系統,而不僅僅只是改進其中的某一點。但你可以從一些針對首要重點領域的小型試驗專案開始做起。利用從這些試驗專案得來的經驗進一步優化行動方法,再將計劃推廣到整個組織。必須搞清楚“小”指的是在可管理的範圍內,而不是指其重要性或解決方法有限。不要害怕改變現狀。
考慮大幅改革生產流程、員工角色和激勵措施,甚至完全去除一些活動。專案團隊必須由那些敢於大力改革和追求真正具有突破性改進的人員組成。
除了可行性高和易於管理外,小型專案還具有集中度高、出發點和終點明確的優點。團隊可以面對一個問題並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一位主管解釋道:“我強烈建議你從一個易於管理的小型專案開始做起,並努力使它成功。你要能隨時準備停下,在某個領域試行並重新加以修改。”小型專案的成功還會帶來改革的動力和良好的口碑。就像另一位受訪者所表示的:“把專案分解變小的好處,是人們確實能在更短的時期內看到成功。”在達成這些最初的成功後,專案組就可以將精益計劃推廣到整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