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調查問卷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

  我國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創業的行列,但卻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挫折,為了探究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和特點,及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素質併成功地走上創業道路,我們特開展此項調查。請如實填寫,謝謝合作!學校____________ 專業________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1您是否正在創業或曾經有創業經歷?A 是 B 否 2您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A 開辦一個企業***公司***  B只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叫創業 C 開發一項前沿的科技專案 D 其它_________3如果創業,那麼你會選擇哪個領域: A 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 B 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C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如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 D 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 請舉例­­­_______________4你認為自主創業要求大學生具備哪些素質:***多選***A 強烈的挑戰精神 B 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 C 較好的專業知識 D優秀的管理及領導藝術 E良好的社會關係 5您認為大學生創業相對於社會其它階層優勢在哪裡?***多選*** A 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 B專業素質較高 C 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 D網路資訊能力強 E 其它***請註明***_______________6您認為在大學裡參加的何種活動有助於您的創業?***多選*** A 學生幹部工作 B 學校安排的實習 C 社會實踐活動 D 兼職 E 模擬創業活動 F 其它***請註明***_______________

  7您認為創業教育是否有必要?A是***請回答第8題*** B 否***請接下去回答第9題*** 8您認為創業教育的好方法:  請成功人士講授經驗 B到創業成功企業實地參觀考察 C 請專家講授理論 D在新聞媒體多宣傳成功創業人士的經驗 A

  9您認為大學生創業存在的障礙有什麼?***多選***

  A 經驗不夠 B缺乏社會關係經驗 C資金不足 D沒有好的創業方向,開拓市場困難 E要考慮繼續深造 F親人的反對

  H 缺乏人才和核心技術 I創業團隊缺乏合作精

  神

  10您認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成敗的主要因素是:***多選***  專業知識 B 實際能力 C 政策環境 D 市場環境 E 創業團隊 F 創業機會 A

  G 資金條件 H 創業專案

  11 您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

  A 經常關注,很清楚 B 偶爾關注,比較清楚 C 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 D 一點也不知道 12您最希望當地的政府在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可多選*** A、放寬貸款政策 B、拓寬融資渠道

  C、稅收優惠 D、放寬新企業的審批及簡化審批的程式

  E、輿論支援 F、敦促各大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G、其他***請註明***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您的創業計劃和學業衝突,您將如何處理?A 休學創業 B 邊學習邊創業 C 放棄創業,專心學習 D找人代理創業事務 E其它***請註明***__________________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明確兩個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審議通過,各地各部門的助推舉措也在不斷出臺—這的確是年輕人創業的最好時代。

  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年度工作重點,並在制訂計劃採取措施大力推動。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先後留意過武漢、成都、西安等高校雲集的城市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應當說,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一條道路上,各地均在不斷鬆綁制度限制、加碼政策利好。

  但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上尚有兩大疑問。一些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還是比較模糊,有的學生甚至發出了“不知從何著手”的感嘆。這裡需要回答的是:什麼是創新創業?譬如,有不少學生將送外賣、發傳單、在宿舍幫人理髮等兼職與創新創業劃為等號。我們鼓勵學生自食其力,但這些只能算層次不高的重複勞動。若認知有偏差,創新創業只會淪為畢業生就業難的藉口。另一方面,創新創業的風險性不言而喻。目力所及,受年紀、閱歷、資本積累等限制,大學生的抗壓性、抗風險能力稍顯不足。這牽涉到另一個問題:萬一失敗了,他們該怎麼辦?這是涉及到如何提升成功率、保護學生利益。

  現在看來,未來要做的應是政府、高校與民間如何形成合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初始階段提供更多的智力服務,進一步廓清創新創業的內涵:在形成“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社會共識之外,還應有合理的託底機制,減少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

  具體來說,就是要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方向,打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最後一公里”,讓每一個主體都能在創新創業中找到位置、發展前景,讓每一個失敗者都有可以退守的港灣。這首先需要各級政府落實中央精神與政策,打破體制堅冰,讓創新創業的實惠最終能被參與者享受。其次,各個地方與高校,要結合自身的特色或專業,挖掘創新創業的新增長點,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具體而微的支援。再者,讓每個參與創新創業的大學生都有進退的空間,當然,這需要更為精細的政策考量。

  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它不會只是“一陣風”。創新創業有其自身規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個地方與高校在推動創新創業時,不能指望立竿見影,應有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