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民返鄉創業政策

  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四川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3個故事農民企業家回鄉催生上百億元財富

  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到底能給四川經濟帶來什麼?省長魏巨集講述了3個故事。

  今年8月,在自貢市富順縣調研時,他發現了一家紅穀皮具企業。這家中國最大的本土皮具企業,年銷售收入15億元。企業家鄧申偉是富順人,富順縣招商考察小組三赴廣州,才把他請回家鄉二次創業,並給予他在土地、稅收、規費、金融服務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提供了高效率、零障礙的服務。目前富順基地有員工 1000多人,去年實現主營收入3.2億。未來三到五年內,紅谷集團將把富順基地打造成為紅谷最核心的生產基地,解決近萬人就業。鄧申偉還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休閒度假村;聯合富順籍人士孔凡明、楊立強,共同投資16億元建設商貿城,今後將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富順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常年有36萬多人在外務工。近年來,該縣以異地商會為紐帶,發展歸雁經濟,回引專案達390個,實現產值100億元,解決就業1萬人。

  今年4月,省長魏巨集去了廣安華鎣市一趟。華鎣僅有36萬人口,每年卻有10萬人外出創業務工。華鎣市這兩年一下集聚電子資訊企業達42戶,其中返鄉創業企業家26人,吸納回鄉就業2300餘人。其中一位領創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雙林,18歲高考落榜到廣東東莞市由小工幹起,直到合資組建公司,員工 2000多人。2009年,李雙林回家鄉華鎣,合夥投資1.8億元創辦了華鎣首個電子資訊企業,目前已與富士康、惠普、三星、艾默生等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產品拓展到海外市場。更有意義的是,李雙林“現身說法”,相繼吸引了40多家電子資訊企業落戶,催生華鎣實現電子資訊產業零配件叢集入駐重大突破。

  在省長的扶貧聯絡點綿陽安縣塔水鎮七裡村,村民鄧步華帶領30多人長期在福建務工。2014年返鄉後,他流轉土地258畝,今年預計實現葡萄產值240萬元,純收入100萬元左右。當年與其外出務工的30餘名農民現已隨其回鄉,在家庭農場打工,月工資2000元以上。

  故事背後,帶動就業、推進城鎮化、吸引新投資成為“三大主線”。這無疑正是四川力推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深意所在。

  農民工長期背井離鄉、拋家別子,已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勞動力人口和人才的流失,其實就是優質發展要素的流失,必然會降低輸出地區的持久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四川決策層希望,通過“返鄉創業”用好本土人力資源、吸納外來高素質人口,從而為跑好經濟發展的“馬拉松”帶來長久耐力。

  :5大新招設財政資金引導為農民返鄉創業“加槓桿”

  目前,我省僅德陽、南充、眉山、廣元、巴中、雅安6市近年迴流創業人員已達27萬人。在28日的會議上,金堂縣、仁壽縣、隆昌縣、武勝縣縣長講述的案例也表明,四川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已悄然成風。

  據悉,四川將推出5方面措施,“加槓桿”撬動農民返鄉創業熱潮。

  省政府將建立與各省川商協會的聯絡機制,由各地政府負責人牽頭實行支援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聯席會議制度。

  整合發展一批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設農民眾創空間和農民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圍繞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發展、製造業轉型升級、建築業轉型升級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引導返鄉創業。

  將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納入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範圍;探索建立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社會兜底保障機制,切實降低創業風險;要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鼓勵農村信用社等開發符合返鄉創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率先在88個貧困縣建立返鄉創業貸款支援機制,資助各貧困縣建立返鄉創業貸款風險分擔基金。

  進一步取消下放涉及返鄉創業的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減少返鄉創業投資專案前置審批,簡化返鄉創業的審批程式和辦事手續。同等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面落實支援農業發展、支援科技創新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好普遍性降費政策,減免返鄉創業行政事業性收費。省財政將設立支援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引導資金,各級財政要建立支援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財政支援政策目錄,整合支農惠農資金、各級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支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