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創業政策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業活動在全球範圍內活躍起來。南通想做創業,政府有沒有出臺相關政策?高校學生做創業又有哪些相關政策幫助?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擴大小額擔保貸款物件。將小額擔保貸款發放物件由原來的下崗失業人員、城鎮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擴大到凡在通州區創業的城鄉失業人員和畢業年度的在校大學生以及大學生村官。

  提高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從事非國家限制性行業的,均可以申報不超過12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高新技術專利專案,貸款額度不超過20萬元。對城鄉勞動者合夥經營或創辦企業的,按投資人符合貸款條件的人數,人均不超過12萬元標準,合計不超過6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次數不超過3次,每次貸款不超過2年。

  放寬小額貸款貼息範圍。首次貸款從事微利專案和微利企業的個人貸款,據實全額貼息。其他非微利專案和非微利企業的經營實體個人、合夥企業、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分別給予50%的貼息。第二次貸款分別給予50%的貼息。第三次貸款、逾期貸款不貼息。創業扶持物件和經認定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在通州區範圍內向各類銀行和市金融辦認定的小貸公司申請貸款用於所創辦的實體,也可參照不超過小額擔保貸款相應的額度、期限、標準,據實給予貼息。貸款貼息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確定,與小額擔保貸款、貼息不重複享受。

  此外,通州區還進一步簡化申報程式,加快創業者從申請、調查、審批到放款的速度,在手續齊備的情況下,申請者一般只需半個月就能拿到貸款。通州區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8筆1526萬元,扶持創業128人,帶動就業359人,涉及養殖、農產品加工、塑料製品、商品零售、餐飲以及電子產品加工等多個行業,促進了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高校學生創業政策

  溫思美:創業者說:“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為夢想而奮鬥的新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未顯得如此迫切。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社會群體,其創業能力水平高低對激發社會創業熱情,帶動萬眾創新,增添社會活力至關重要。但我國大學生創業扶持工作剛剛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主要表現為:創業率較低,2013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僅為2.3%;創業層次較低,2010年碩士生和博士生創業僅佔所有高校畢業生創業的4.3%;創業成功率較低,大學畢業生創辦企業5年記憶體活率僅有30%,比社會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

  溫思美:造成當前大學生創業不振局面有許多原因。

  首先,創業教育普遍滯後。創業教育引入高校的時間較短。高等學校普遍缺乏創業教育理念,缺乏創業課程設定,缺乏創業實習場地,缺乏創業教師指導,造成大學生創業意願薄弱、能力較低。一份針對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教育對創業幫助”在10分制的評分中僅獲2.96分,在所有考察項中得分最低。

  溫思美:其次,扶持政策難以落地。政府部門主要關注大學畢業生就業,並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進行排行公佈,但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沒有實行相應力度的指導監督。政府就業部門、金融部門和稅收機構近些年來陸續推出一些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但限制條件過多,申辦程式複雜,優惠門檻偏高,最終獲得政策扶持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不多。

  溫思美:最後,創業環境亟待優化。尊重創業精神、鼓勵敢想敢幹、寬容創業失敗的社會創業文化尚未形成。坦率而言,大學生創業是一項極其艱苦的事業,他們有夢想無資金,有勇氣無經驗,有知識無能力,走過千山萬水,經歷千辛萬苦,最終能夠登上成功之巔者畢竟是少數。但大學生創業也是一項充滿希望的事業,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他們付出努力,建設創業型社會也需要他們積極參與。

  溫思美:為此,建議:一、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將有4500多萬大學生畢業,即使按目前大學生創業率計算,也將至少有百萬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之路。他們的創業能力和創業層次,對我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應在尊重高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基礎上,鼓勵高校繼續深化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更多高校學生走創業之路。高等院校應適應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設計更加靈活先進的學習制度和學習模式,開設更多的創業指導課程,吸納聘用更多的創業指導教師,安排更多的創業實訓基地,努力提升高校的創業教育水平。

  溫思美:二、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大學生創業能力,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樣至關重要。據調查,當前阻礙大學生創業十分突出的一個問題,是缺乏創業資金支援。現有資金扶持政策因額度低、手續煩、擔保難,致使許多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放棄申請,轉向親朋好友借貸。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創業資金額度和受益面,財稅、工商、社保等部門應更好地負起主管部門的責任,增加政策資訊透明度,簡化審批手續,放寬經營條件,吸引社會風險資金支援,為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創造條件,提供便利。教育主管部門不僅要關注高校的就業水平,也要重視畢業生的創業能力,對創業培訓工作做得好的高校,應及時總結經驗,適時推廣,充分發揮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

  溫思美:三、優化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創業文化和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孵化器和推進器。應鼓勵更多的創業成功人士走進高校,走進課堂,與大學生分享創業者的酸甜苦辣,激勵更多的大學生走創業之路。應鼓勵在高校設立更多的社會創業基金,成立專業的創業指導機構,根據大學生創業者的需要,提供創業、技術、融資、經營、財務、法律和物流等各方面的專業服務。應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創業平臺,大力加強創業文化建設,在社會上真正形成一種勇於創業、尊重創業、敢於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風尚。

  江蘇南通“通創幣”助力創業團隊

  江蘇省南通市為更好的服務創客,推出了“通創幣”,剛成立的科技型企業和企業團隊可享“通創幣”。為解決創業團隊融資瓶頸,政府每年提供10000萬元的“通創幣”。

  對於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來說,資金是他們創業路上的一個瓶頸。經市政府同意,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日前聯合出臺了《南通市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創意專案補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通過設立“通創幣”的方式,對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實施創新創業創意專案給予補助。

  “通創幣”總盤子有多大? 每年安排1000萬元

  在從事科技活動中,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往往會面臨資金瓶頸。目前,由於傳統的科技專案補貼對企業的規模、資質、專利等方面有較多限制,初創企業和草根創業團隊從事科技創新難以享受到政府資金的支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

  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形成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意引領創新的良性互動局面,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在多方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聯合出臺了《南通市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創意專案補助管理辦法》,通過設立“通創幣”的方式,對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實施創新創業創意專案給予補助。

  據瞭解,“通創幣”是指市政府為鼓勵支援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創業創意專案研發活動而設計發行的一種補助憑證。

  “通創幣”總資金盤子有多大?記者獲悉,“通創幣”經費每年安排1000萬元,從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通創幣”與市級眾創空間、省級***含***以上孵化器等載體設立的創新創業創意專案孵化種子資金配套使用。

  “通創幣”資助誰? 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

  《辦法》中指出,“通創幣”的資助物件為市科技局、財政局備案確認的創業載體服務機構內的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據市科技局局長李吉平介紹,這就把申請“通創幣”的門檻降低許多。

  “除了剛註冊投入運營的科技型初創企業,一些沒有經過註冊的青年創客、創業團隊持《創業計劃書》,照樣也可以申請‘通創幣’。”

  資助的物件要符合什麼條件?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科技型初創企業註冊資本現金出資小於300***含***萬元,成立時間不超過1年;創業團隊由3人***含***以上組成,有明確的創新創業創意專案研發計劃,並承諾專案孵化成功後在南通實施產業化。二是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應從事國家、省和市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內的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

  創業載體服務機構應經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具有代理財務記賬能力,設有扶持創新創業創意專案孵化種子資金的市級眾創空間、省級***含***以上孵化器。

  “通創幣”如何領? 一個專案申請一次補助

  據瞭解,“通創幣”用於補貼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開展創新創業創意專案的研發投入,其研發投入應符合財政部規定的企業研發費支出範圍。市科技局、財政局備案確認的創業載體服務機構負責“通創幣”的日常執行,包括申請受理、資格審查、評審推薦、發放等工作;區科技局、財政局負責本轄區“通創幣”的評審、提出“通創幣”支援方案、兌現支出情況稽核彙總等。

  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如果要申請“通創幣”的,即日起,可以由區科技局和創業載體服務機構組織專家評審推薦,報市科技局、財政局確認、備案。“通創幣”補助額度為5-10萬元,一個專案申請一次補助。

  《辦法》還明確,“通創幣”的兌現實行代理制。創業載體服務機構成立創新創意專案孵化種子資金財務服務中心。經市科技局、財政局確認備案的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憑符合研發費支出範圍的有效票據原件***企業留存***與影印件,在“通創幣”補助額度內到財務服務中心報支,“通創幣”兩年內兌現有效。

  對“通創幣”的使用情況,各創業載體服務機構每年將進行績效分析,並向市科技局、財政局提交績效分析報告。對於提供虛假材料騙取“通創幣”資助的企業和團隊,追回補助資金,記入科技誠信檔案,3年內不給予科技專案和財政科技資金支援,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