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需要小心的定勢思維效應

  所謂定勢思維效應,是指人們因為侷限於既有的資訊或認識的現象。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

  俄國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向兩組大學生出示了同一個人的照片。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組說,將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個十惡不赦的罪犯;向另一組說他是位大科學家。然後讓兩組被試用文字描繪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美國心理學家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從天花板上懸下兩根繩子,兩根繩子之間的距離超過人的兩臂長,如果你用一隻手抓住一根繩子,那麼另一隻手無論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一個人把兩根繩子系在一起。不過他在離繩子不遠的地方放了一個滑輪,意思是想給繫繩的人以幫助。然而儘管繫繩的人早就看到了這個滑輪,卻沒有想到它的用處,沒有想到滑輪會與繫繩活動有關,結果沒有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如果繫繩的人將滑輪系到一根繩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蕩起來,然後抓住另一根繩子的末端,待滑輪盪到他面前時抓住它,就能把兩根繩子繫到一起,問題就解決了。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引?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由於蜜蜂基於出口就在光亮處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設定了出口的方位,並且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可以說,正是由於這種定勢思維,它們才沒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蒼蠅則對所謂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沒有對亮光的定勢,而是四下亂飛,終於走出了囚室,頭腦簡單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在偶然當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第一組的評價是:深陷的雙眼證明內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證明沿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決心等等,第二組的評價是:深陷的雙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知識道路上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等等。這個實驗有力地說明了定勢的作用。

  定勢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心理學家曾經邁爾於1930年研究過定勢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在他的實驗中,對部分參加試驗者利用指導語給以指向性的暗示,對另一些參加者則不給以指向性暗示。結果,前者絕大多數被試能解決問題,而後者則幾乎沒有一個能解決問題。這可以說是定勢對於解決問題的幫助作用。但是同時,定勢對問題解決也有妨礙作用,這此情況在很多現實事件中都可以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