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沒有執行力

  執行力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名詞,幾路觀點各執一詞,有說執行力差是執行者的能力問題,也有說執行力差是管理者目標不明確導致。

  之所以開這個話題,是因為我正直面日漸減弱的執行力這個傷腦筋的問題。按說曾經是個強執行力的人,為什麼反而在工作了五、六年後變的如此浮躁。為此翻來覆去一整夜,分析原因,尋求解決方法。

  其實解決“執行力減弱”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對自己執行力的考驗。

  通過單一路徑完成單一目標時,執行力爆棚

  回顧自己幾個執行力超強的時期,剛畢業時一家公司轉了幾個崗,初入時做編輯,工作任務很明確——寫稿子。一天三篇,寫完發給主管審,有些會被打回修改。

  然後轉做市場,目標也很簡單——籤合同。頂著烈日掃街,一家家商戶陌拜,說明資源,拿到折扣,留下合同,搞定。那時候還沒有團購,沒有 LBS,沒有 O2O,商戶還挺好搞定。一個下午掃掉一條街拿下半數也不難,邊玩兒著邊把工作幹了。

  再然後執行落地活動,大規模的高爾夫球賽,明星和慈善,富豪和贊助商,忙忙碌碌一個月協調各方面關係事無鉅細連晚會主持人吃什麼都折騰到位。完全摸著石頭過河,目的也很明確,把活動不出紕漏的做完。

  在運營商做全網線上活動的時候,上級安排好專案,預算,大概方式。出方案協調合作方做設計做網頁搞定技術開發再到活動的總結,這麼反覆迴圈做了一年,從一開始手忙腳亂常加班到半夜,到臨離職前遊刃有餘基本和加班說再見。目標是:活動按時上下線,爭取多些內外宣傳資源,資料做好最好,不好看也沒什麼關係。

  在經歷這些工作的時候,get 一堆亂七八糟的技能。文能提筆寫文案,武能帶隊自駕遊,逼到沒法子還能開啟 PS 做個簡單設計,客串主持做個禮儀小姐神馬的跟萬精油似的哪缺了就上哪兒補位去。雖然偶有創造性的點子和與人周旋的技巧,但大多數時是在心無旁貸按照一套或別人規定或自己摸索的流程在走,寫方案,協調內外部,自行解決困難或找到對的人尋求幫助。

  那三年大量瑣碎或重複的執行工作,算是一個強執行的人。歸結原因幾點:

  1、目標單一:完成一場活動,上線一個頁面,簽署一個合同,寫好一篇稿子。

  2、執行路徑明朗:各公司自有流程,遵循內部規則,解決外部突發情況,順著軌跡走,用心點基本沒問題。

  3、用腦子工作:溝通技巧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技巧,是看一個人是否具備自我成長能力的關鍵。死磕不一定就有效果,有時候遇上南牆換一條路走更好。找到對的人點播兩句比自己想破腦袋的用處要大。

  4、領導的指示明確:回答只有行或者不行,哪裡不行,應該怎麼改。對或者不對,哪裡不對,為什麼不對。沒有出現過:我也知道哪兒不好,但是就是覺得不夠好。這樣的說辭。

  職責越多,執行力越弱

  再後來有機會進入創業團隊,一人頂著數個職能輾轉穿梭。和媒體講故事做 PR,和渠道做關係拿資源,和同行打交道談合作,還兼著社會化媒體的運營,投資人關係,客服運營等各種瑣事,按標準邏輯,每一件單拆出來都是一個部門。

  按說肩負這麼多職能應該會非常忙,可實際情況是,腦子很忙,手很清閒。事物繁雜到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去寫一篇文案,做一個規劃。螢幕右下角的 QQ 不間斷的各種閃爍迎接新的對話,三分鐘檢視一次微博看看有沒有人在互動,被約著輾轉各種飯局沙龍交換名片寒暄交流。

  如此一年,執行力被吃的連渣都不剩。是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看似做了很多,實際沒有在任何一個領域深入的紮下去。沒有過硬的媒體關係,對渠道的各項政策也不盡瞭解,同行間至多落個人脈廣的虛名,社會化媒體的運營也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根本沒有堅持下來。

  這和性格關係很大,本身就是個喜歡追逐新鮮感的人,注意力難集中,也沒有意識到深入一個領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來說很重要。還有各種外部因素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藉口,就不一一羅列了,當你想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沒有任何藉口能阻擋的了。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意識到想要解決問題,是寫這一篇文章的動機所在。我喜歡寫作,敲字的過程幫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更理性的分析,一篇文章寫完,至少理清思路。

  根本原因之想太多,做太少

  我沒有很相信天道酬勤,也不是非常迷信天分這種說法,但對懶是人類通病這事兒深信不疑。執行力弱也可以解釋為一種懶。

  於工作,

  我想通過 PR 造社會化寫作的勢,吸引自媒體人正反觀點評論,引入國外對標產品,再順勢推出自家產品;

  我想通過社會化媒體堅持的釋出同一屬性的內容,聚攏一批目標使用者;

  我想通過和渠道的各種合作拿到資源提升客戶端安裝量;

  我想把身邊有故事的人都拉攏進湯圓;

  我想把植根於心的情懷注入到這個品牌中……

  於自己,

  我想寫一本書把自己過往的旅行經歷揉進一個完整的故事中傳遞價值觀和生活態度;

  我想可以熟練的使用英語,侃侃而談;

  我想再瘦一點兒,再漂亮一點兒,再有氣質一點兒;

  我想看很多很多書;

  我想向身邊的朋友傳遞正能量,然後一起變得更好……

  腦袋瓜裡在想好多好多事情,倒是於自己的那些目標相對單一,實現路徑也清晰,無非就是閱讀健身早睡保持好心態,堅持碼字。於工作的,一種莫名的處女座式完美主義弄的自己反覆糾結缺乏堅持,說白了就是怕,怕失敗。

  再去看,於工作的這些目標,每一個都好大,很虛,似乎沒有可量化的指標。而心裡又很清晰,最終落到的那個量化指標無非是註冊使用者數、活躍度和留存率三個方面。

  如果單純的想要達到註冊使用者數,瘋狂搞渠道見效最快,與之配套的就是瘋狂的做預算。既希望低成本運作,又想要進來的都是目標使用者,劍走偏鋒的賭,賭一百次或許贏一次,也有可能在贏面翻開之前籌碼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