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司馬他

  導語:司馬他是Smart的諧音,來自於一名博主總結的80後八大職場Smart生存法則,引起了許多網民的共鳴。

  贊成派:用小智慧化解大危機

  如果說,《杜拉拉昇職記》推出的辦公室女主角主要靠著“老黃牛”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幹出一番成就,那麼《司馬Ta呀》所推出的辦公室男主角則是靠高超情商在職場中游刃有餘。任何企業中,都會有“杜拉拉”和“司馬他”的存在,作為公司的骨幹員工,“司馬他”們用小智慧化解辦公室大小危機的做法,不僅讓人際關係更潤滑,也讓本人對職場的投入收到更多的回報。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司馬他”之所以引起職場的熱烈反響,就是因為真實地反映了職場中的情況,無論同事還是老闆,都更樂意與“有趣”的人進行交流。除了埋頭苦幹外,有時候稍微機靈點會更受歡迎。在職場中,掌握一定的職場交流技巧,的確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司馬他”正是這樣老少咸宜的聰明族群。

  反對派:典型的職場厚黑學

  “如果大家都提倡‘司馬他’,那麼還有哪個願意安安分分地工作呢?都去走捷徑了!”白領小濤顯然對此頗有微詞。他認為,自己工作5年以來,一直都在技術崗位上兢兢業業,眼看著幾個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不到三年都被提升為部門主管,也有過不甘心,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努力工作的信念。“在工作中,必須經歷一段積累經驗的過程,如果缺少了這種磨練,就算一時可以上位,也不會太長久。”

  民企HR姚先生認為,要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司馬他”,運用職場智慧或技巧只是錦上添花,工作能力才是基礎和關鍵。“我個人也會比較喜歡那些活絡的員工,但是要從辦公室小白領中脫穎而出,踏實地幹好活,才是關鍵所在。除了會討好老闆、處理好人際關係以外,總要有點基礎的安身立命的本領。”姚先生指出,辦公室的生存技巧的確是必需的,但是如果演變為職場厚黑學,就會讓職場如同雷區一般。

  中立派:辯證地看待“司馬他”

  司馬他一族的“語錄”聽起來符合很多“80後”的處世方式,仔細看也有很多是源自他們在職場中積累的智慧或小聰明,值得玩味。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司馬他“精神”。其中,鼓勵職場新人“不拋棄不放棄”、“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等法則是積極可取的,還有一些諸如“踏實和耐力不如會看老闆眼色”之類的“厚黑學”其實並不適合初涉職場的新人。

  此外,實際上“司馬他”一族是很難界定的,每一個人有每個人心目中的“司馬他”。可以說worksmart是workhard的對立,也可以說worksmart是workhard的昇華。對於辦公室人群來說,“司馬他”一族可以是一群找捷徑的人,也可以是一群偷小懶的人,他們不是沒有上進心,只是知道如何更快地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