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職場充電

  小編寄語:職場充電的核心是充電,是指在職場中通過學習增加知識技能。近日,據IT就業培訓統計的資料,釋出破解了關於“充電”的謠言,揭示了職場人充電與時俱進的新趨勢。

  職場如何充電?——生活處處是排插

  充電,多麼正兒八經一詞兒啊。聽見它,彷彿意味著在俺們受了X年義務教育、X年高等教育和X年XXXX教育後,終於顫巍巍踏上社會小試牛刀沒兩年,刀子舞起來還不利落的時候,卻聽見有人***多半是你領導***直白或婉轉地暗示:“什麼?工作了這麼久沒充過電?你想被時代拋棄嗎!?”

  不少人聞之心中大驚。十幾二十年的儲備那麼快就OUT啦?於是乎誠惶誠恐,四處尋覓培訓或繼續教育機構之花名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錯綜複雜,一些培訓吆喝得彷彿你可以不吃不睡,但不能不參加此課程,否則你前進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上十年;另一些則連名稱都弔詭無比,看後讓你自慚形穢,憤而報讀。

  於是乎,8小時工作時間+N小時加班時間+X小時充電時間+5~8小時吃飯睡覺洗漱等一切全包時間=職場充電人的一天。這年頭什麼都講求速成,這樣的安排是多麼符合高效的精神啊。

  這樣一輪又一輪,攻堅戰不停地打下去,運氣好的話,你的薪水職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了;忽忽過了幾年,原本倍兒棒的身體卻開始頻頻報警。吃嘛嘛也不香了,某天終於躺在病床上,還要抓緊時間抱起一本書感嘆:“從來沒有這麼悠閒地充電過……”

  充電不可以悠閒嗎?我以為,充電本來就要以悠閒的心態去對待。

  我是一個隨性的人。大學畢業後,說實話,除了正兒八經地參加過一次口譯培訓,就再也沒有參加過什麼系統的教育或培訓了。走出社會,從事的工作跟所學的專業毫不搭界。跟口譯就更不搭界——那時根本沒機會接觸到什麼老外,連會說英文的老中都見得少。去學的目的很簡單,好玩兒。

  讀書時自詡英文學得不錯,四六級選在同一天考,上午四級下午六級。全過。四級成績在學院裡數一數二。覺得不夠過癮,一日逛畢業生舊書攤時,聽聞一師兄去了P&G,而P&G的筆試英語,就是以TOEIC***託業***考試為藍本的。於是在同級人都在埋頭苦幹六級的時候,我成天就挾著隨身聽把託業的聽力磁帶顛過來倒過去的聽,當時這考試剛進入中國,所在的城市沒有考點,還屁顛屁顛地搭火車到北京去考。最後成績出來,還行。這下子又膨脹了,想挑戰GRE的一萬單詞。額滴神啊,當時頭腦為何如此簡單哩,真以為英文好了就能進500強嗎?還是想憑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證明自己?總之,又一次專程跑到北京交了近兩千大洋的考試費,而只留給自己三個月不到的複習時間。慘敗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後來因為浪費了這足夠我小半年生活費的考試費糾結的呀……都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了。

  學口譯是工作了小一年後,因為完全用不到英文,感覺一肚子墨水都浪費了。可是去真正的外企面試,又覺得不是很有信心。琢磨著有什麼既高階又實用的英語培訓呢,找著找著就看到了口譯。這個培訓給省外事服務中心壟斷了,原本希望找個像新東方那種亦學亦樂的機構來學習的期望破滅。去了之後,感覺倒也還行,不過令我驚訝的是,同期十幾個學生中,除了一兩個是真正工作需要過來學的之外,其它都是類似我這種“學來備著”的型別。國人蔘與培訓熱情之高漲,可見一斑。

  然後……然後……我的這些個證書,除了四級證以外,統統沒有在我找工作的時候發揮直接作用。***間接作用是有的,起碼學得多了,可以瞎掰幾句***後來去了真正的外企,才發現原來我的英文,要麼當總祕,要麼就要當到經理級以上後才能派上用場。

  於是我開始對培訓、充電抱著審慎的態度。特別是負責企業培訓後,漸漸發覺現在的培訓市場,可謂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知名的機構、知名的講師,不一定能出知名的效果。可是,看過很多招聘廣告,也參與過不少招聘,只有那些HR體系不完善的公司,才會提到有該證者優先,其餘的,特別是人們心目的“好”公司,根本提都不帶提的。更何況,我的老闆,我老闆的老闆,都沒去考過這個勞什子的證,我嚴重懷疑花錢花時間去考它的必要性。考試用書倒是從頭到尾認真讀過一遍,感覺跟大學課本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重溫HR體系的概念,有一點作用。

  此後的一次又一次實踐中,我越來越察覺,原來充電這事兒,真是時時處處都可以進行的。真可謂生活處處是排插,想充什麼就充什麼,想怎麼充就怎麼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