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城鎮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號怎麼查

  大家知道陝西查詢個人養老保險的視窗在哪裡嗎?網上可以查詢陝西的職工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陝西的養老保險金有哪些新的繳費標準?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陝西個人養老保險查詢,希望你們喜歡!

  陝西個人養老保險查詢 點選進入↓↓↓

  2017陝西養老金上調最新訊息

  河北省2017年養老金計算公式:

  調整養老金計算公式:個人養老金數額=老年養老金+勞動退休金+個人儲老金

  月老年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年齡補貼率×***個人年齡-65***+勞動補貼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勞動退休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勞動退休金百分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

  月個人儲老金=個人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的110%÷***76-個人實際退休年齡***÷12

  河北省關於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通知

  國務院決定從2016年1月1日起,為2015年12月31日前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增加。我省方案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總體調整水平按6.7%增加。

  此次調整,是2005年以來我省企業退休人員第12次連續調整,也是在全省經濟壓力加大、巨集觀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改革發展任務更加繁重的大環境下,給退休人員辦的又一件民生實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帶著對群眾的濃厚感情,周密安排、精心組織,紮實做好這項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近期開始在全省範圍內組織實施,新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力爭9月底基本發放到位。

  此次養老金調整是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第一次按照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調整待遇,也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第一次同步調整待遇,充分體現了制度公平、規則公平和社會公平。預計將惠及全省400多萬退休人員。

  我省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嚴格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確定的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採取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兼顧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特點,合理確定了調整辦法和具體標準,並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等群體予以傾斜照顧。

  退休人員的調整辦法和標準:

  ***一***定額調整。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70元,退職人員增加40元。

  ***二***掛鉤調整。企業退休人員按照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每滿一年增加2.5元***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按照本人2015年12月按月發放的月基本養老金的0.5%再增加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全省同類人員2015年12月月平均基本養老金***規範後的統籌專案標準***的4%左右增加基本養老金。

  ***三***傾斜調整。一是對高齡退休退職人員傾斜。年齡70週歲至年滿74週歲的,75週歲至年滿79週歲的,80週歲以上分三個年齡段,分別增加30、40、50元。二是對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去年辦法傾斜。三是企業退休軍轉幹部本次調整後其基本養老金達不到當地***當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的,按照國家檔案及我省有關規定補足到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四是對1998年9月30日冀勞〔1998〕6號檔案實施前,企業因工1-4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工作崗位退休並納入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養老金的人員,本次調整增資額達不到157元的補足到157元。

  陝西養老金上調

  陝西省人社廳養老保險處處長井海濱介紹說,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三結合”的辦法,參加本次調整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46元。在此基礎上,退休人員15年及以內的繳費年限部分,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2元。超過15年的繳費年限部分,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5元,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同時,以退休人員本人2016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再增加1%。

  此次調整還對70週歲以上的退休人員予以適當傾斜。即70-74週歲的,每人每月增加10元,75-79週歲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80週歲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

  陝西省明確,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相應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由原渠道解決。各級社會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和各有關單位要切實採取措施,確保按時發放到位。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迎多重利好

  個稅遞延增加商業養老保險吸引力

  “2017年年底前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意見》中的這一表述既是對業內討論已久的話題的迴應,也被認為是本次《意見》中最大的亮點。

  “通過我們研究團隊之前進行的測算,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讓老百姓能真正看到自己收益增加的產品。”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劉新立告訴記者,“沒有個稅遞延政策之前,假設我們將1000元的收入買保險,個稅是10%,投資回報的稅率也是10%,要先將1000元中的100元交個稅,剩下900元作為本金進行保險產品投資,一年後,收到90元的投資收益,我們還需要上繳9元的稅費,剩下的981元成為本金,進入下一年的保險投資。而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政策執行後,就可以暫時不繳購買保險時的100元個稅,直接用1000元的本金開始進行保險產品投資,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可以延期至將來領取養老金時再徵收。”

  但個稅遞延對商業養老保險推助作用最終能有多大,還是要看未來個稅遞延的額度限制和比例限制。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已經基本形成,需要上報國務院。

  至於具體的起徵點和扣除方式,此前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3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實施的通知》中規定,對個人購買合規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最高抵扣2400元,也就是每月200元。

  “除了個稅遞延能增加產品對大眾的吸引力外,《意見》還明確了很多扶持政策。比如,要求地方政府細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支援商業保險機構投資開辦醫療機構,為涉及商業養老保險的金融行為開綠燈等。最重要的還有‘真金白銀’的支援,《意見》提出,對商業保險機構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保費收入免徵增值稅,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讓商業保險機構輕裝上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楊良初表示。

  推動第一、第二支柱並行機制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組織建立執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寬基礎、廣覆蓋,但是收益不高;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等,一般是企業幫助自己員工從商業保險公司購買的養老保險,因為各單位的情況不同,覆蓋面不大;第三支柱就是個人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意見》最大的作用是推動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跟進配套第三支柱發展的並行機制,以達到我國養老保障體制改革的效果。”楊良初表示。

  劉新立認為,近些年,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發展緩慢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這兩種商業保險吸引力不足,作為一款要延續三五十年的保險產品,其投資收益率投資人很難估算,同時人們對貨幣通脹情況的顧慮也拉低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意願,國外比較成功的做法是通過結合個稅來吸引投資人。二是中國人養兒防老的思想比較明顯,並且相信養老可以由國家兜底。

  但是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原有的養老保障體制改革刻不容緩。楊良初告訴記者:“現在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呈現的是第一支柱獨大的狀況,就像將全部雞蛋都放進一個籃子,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養老保障體系將出現重大問題,而且有測算稱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5%,也就是繳費人口越來越少,而領取的人越來越多,支付危機在所難免。”

  那麼,怎樣的配置是較為健康的呢?楊良初表示:“第一支柱中我們個人需要完成28%的繳費,方能在退休後獲得養老生活所需資金中40%的支付待遇。未來應該增加第二、第三支柱的支付待遇佔比,讓第一、第二支柱支付待遇佔比之和達到70%—80%,第三支柱和其他個人資產投資支付待遇佔比達到20%—30%是較為科學的比例。”

  政策增信保險行業

  未來推行商業養老保險還任重道遠,在楊良初看來,需要攻克的最大難題,是保險公司如何改變現行的經營體制,取得大眾的信任。

  “《意見》大篇幅強調如何規範保險行業管理體制。如,健全商業養老保險管理執行制度體系,優化業務流程,提升運營效率,增強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運作規範性。細化完善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重點投資領域業務規則,強化限額管理,探索建立境外投資分級管理機制;突出銷售、承保、賠付等關鍵服務環節,著力改進服務質量,提升保險消費者消費體驗,鞏固培育商業品牌和信譽;提升商業養老保險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完善職業教育;完善商業養老保險監管政策,加強監督檢查,規範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秩序,強化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等。”楊良初說,可以說,通過政策的頂層設計為保險行業增信,是此次《意見》釋放的重大紅利之一。

  同時,《意見》對於保險資金投資風險防控也尤為重視。劉新立認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範圍已經較為廣泛了,但是要滿足養老保險資金所需的長期、安全、收益高且穩定的投資標的還相對不足。對比商業保險市場較為健全的美國,保險資金更加偏愛企業債的投資,它與保險資金的需求最為契合。我國目前還比較缺少企業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