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的有趣的故事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找一些來看看也是很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馬克·吐溫的悄悄話

  “你如果要使別人去幹一件他非常想幹的事,只需設法使這件事不那麼容易得手。”馬克·吐溫以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讓他成為無數讀者喜歡的幽默大師。

  1890年春季的一天,馬克·吐溫應邀去參加某知名作家的家宴,同時受邀的還有20多位作家。宴會開始後,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都紛紛提高了嗓門,以達到讓對方聽見自己談話的目的,餐廳很快被紛亂的嘈雜聲淹沒。見狀,馬克·吐溫不由皺起了眉頭,他想:自己如果此時以更大的聲音來阻止嘈雜聲,肯定會引來眾人的不滿。怎麼才能讓大家安靜下來呢?馬克·吐溫沉思片刻,便計上心來。於是,他對鄰座一位女作家說:“麻煩您將您的頭歪到我這邊來,裝作聽我說話聽得很起勁的樣子。這樣,那些大聲說話的人就會誤以為我在給您說什麼悄悄話,自然也就想來偷聽,這樣屋子很快就會安靜下來。”

  那位女作家會心地一笑,十分配合地將腦袋歪向了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誰也不看,看似很投入地與女作家耳語起來。不一會兒,鬧哄哄的嘈雜聲便漸漸小了起來,直到最終徹底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側著耳朵想聽到一男一女在說什麼悄悄話。

  看到目的已經達到,馬克·吐溫清清嗓子,對大家說:“我和這位女士其實什麼也沒說,只是在玩一個遊戲而已,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像剛才那樣大聲說話,保持一個溫馨安靜的氣氛。”他話音剛落,在場者如夢初醒,都情不自禁鼓起掌來。

  馬克·吐溫以他特有的睿智,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給在場者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的公共禮儀課。

  :人生那麼長,停一下又何妨

  作者:井柏然

  在去機場的時候,插上耳機點隨機播放,正好是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

  我對未來的時光,總是有一種不確定感。伴隨而來的是偶發性的慌張和無措。有人告訴我,這源於你內心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旅行本來就是一種滿懷期待的放逐,即便將功課做得再怎麼徹底和全面,也會在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結束時不但一無所獲,反而增加了新的煩惱。

  但我又覺得,思考讓人生變得豐富而有趣,不斷增加的煩惱也成為前行的動力之一。這麼一想,又有點開心起來。

  經過11個小時到達巴黎。飛機緩緩降落時,廣闊的土地漸漸眉目清晰起來。我忽然有種將夢想踩在腳下的感覺!

  走出機艙大門的一刻,抬頭,有風吹來,吹起我額角的碎髮。看到海關人員的撲克臉,我也算習慣了這種表情。走過許多地方,我漸漸對旅行有了新的思考。它的奇妙之處不在於你腳踏實地地看過多少風景,而在於你曾經對於那個城市有多少的期待。

  從這一刻起,我即將開始一段新的放空生活。今天,我有30個小時。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去還原尋找生活中最真實的自己,還是逃離現實的塵囂讓一切歸零?是一種對未來的覬望與躁動,還是一種在現實壓力下的爆發與抗爭?有時,我們即使心神困頓,哪怕風塵滿面,為能看到一些絕世的景色,遇見心靈純淨的人,做一些或許這次不做就無法再完成的事,都可以奮不顧身。我很羨慕那些堅定果斷,堅強沉穩,說走就走的人。我很好奇那會是怎樣的一種灑脫和勇敢,偶爾也會在心中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我一直相信萬事萬物必有其因果,小時候最好能經歷一些磨礪,青年時代要嘗試這般的行走,所有的挫折和歷練,偶然學到的某種技能,旅途中遇見的那些不同的人們……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做準備,能夠握一些什麼在手裡,留一些什麼在心裡,那麼在面對未來的縹緲不定時,或多或少會讓自己平靜一些。

  我想起幾年前,我和朋友在異國小鎮的一次旅行。他喜歡在揹包裡塞滿零食,儘管大部分都落在我的胃裡;我喜歡在手機裡下滿各種旅行App,儘管從來不開啟查閱。當時我們和一群外國朋友住在小鎮中一個小巧精緻的旅店裡。這兒每晚都有鬧騰騰的聚會,英語、俄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不知道什麼語四處亂飛。互相聽不懂,彼此比手畫腳也不妨礙你來我往。

  那時,我們就著清晨空氣中鮮花的芬芳享用早餐;我們會坐在馬車上感受午後清風拂過面板的暖意;我們會想坐就坐想走就走,遇見字母都猜不全的復古招牌就大膽推門入店……我想念那樣短暫卻隨心所欲的時光,想念那些放肆的笑聲和嬉鬧。

  儘管這樣的想念,在寂寞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強烈。

  巴士在巴黎的街道穿梭,我剛一上車,就努力記住了明天上學要下車的公交車站。

  看著玻璃窗外巴黎的街道、房屋、巴士、街道指示牌和古老的建築,或新潮或斑駁新舊不一的景色搭配著沿街明朗嬌豔的花草,我居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人生那麼長,停一下又何妨?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眼前的自己,給夢想一點時間——或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我們都需要一個機會和一段時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找自己。

  至於,你的故事在哪裡,在北京,在臺北,在巴黎,在不知名的小城,或者蹤跡全無,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獨一無二的故事只屬於你,並永遠只屬於你。

  :沒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自己一個人完成的

  作者:何炅

  小的時候,我是我們班黑板報的負責人,每一期換黑板報的時候我都很晚才回到家。終於,媽媽忍不住了,在一個晚上,拉住了我。於是,我們發生了下面的對話。

  “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我在出黑板報。”

  “出黑板報怎麼會需要這麼久?”“因為所有的字都是我寫的,所有的畫也都是我畫的。”

  “你們黑板報組不是有那麼多人嗎?怎麼都是你在弄啊?”

  “第一,我覺得上了一天課,大家一定都累了;第二,我覺得我寫字和畫畫的速度都比他們快,所以我寧願自己辛苦一點。”

  後來,媽媽把我拉到椅子旁,嚴肅地對我說:“你可以一次這樣,可以兩次這樣,但是我告訴你,你長大之後會發現,沒有任何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一定要記住這一點。”當時我就愣住了。

  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媽媽這句話,並沒有那麼及時地改變我的觀念。當時的我雖然被震撼住了,但是我的固執依舊讓我按照自己的邏輯做著我認為所有我應該做的事情。

  直到幾年前,我終於感受到了分身乏術。在那之前,我沒有助理,也沒有經紀人。即使是在最忙碌最勞累的時候,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但是,當事情真的堆積到我無法估計的繁多時,我難免會因顧不過來而犯錯。

  我記起了媽媽說過的那句話,並開始理解那句話的意思。拍《梔子花開》時,我再一次想起了媽媽的話,也才真正懂得了媽媽的意思。

  進入劇組的第一天,我開始有了管理的意識。這次我發現,管理和管家是不一樣的,管理更注重統籌、分配以及整合。

  現在的我知道,團隊更重要。所有的人在一起協作做好一件事情,結果會比一個人單打獨鬥更好,因為它融進了所有人的寶貴智慧。在成為一個管理者的路上,我的眼裡不再只有自己,更多的是一個團隊。

  拍攝期間,慧雯因為急性腸胃炎病倒了,到了舞蹈戲拍攝的那天,雖然她的身體狀態極差,但我們必須要在那天拍完。我也想過實在不行就只拍她的臉,不拍她跳舞,可事實上那場戲就是要跳舞,於是我就寬她心說盡量只跳一兩遍。其實我的內心很崩潰,因為我只有這一次機會拍這場最重要的舞蹈戲,而四個女孩裡只有慧雯是舞蹈專業,她本來是我拍這場戲的重要角色,結果她的身體差到基本不能站起來,連走位試光都是坐在旁邊,看著我們走位。我也想過不能這麼拿演員的身體拼,可是如果不好好拍,這麼重要的戲份,我覺得最後演員自己也會很遺憾的。

  於是,我一遍遍地安慰她、鼓勵她,更重要的是我在要求她。

  這是以前的我不會做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是個顛覆性的轉變和成長。到最後,慧雯帶著病跳了一整天,完成了拍攝,最後成片裡沒有人會看出她當時病得連站都很困難。我,學會了對別人提要求,甚至是很難的要求。

  媽媽說過的很多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幾十年。

  獨獨這句話,一度在很漫長的時間裡沉入黑暗,直到機緣到的時候才漸漸顯現出來。時隔三十幾年,這句話開始讓我改變,幫助我完成了一次很重要的成長。

  在這個年紀,我仍然相信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還有很多的不完美和缺陷。成長不能急迫,這是個需要耐心等待和積累的過程。正如我到今天才明白:沒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