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的勵志故事

  讓我們學會懷著一顆勵志的心來面對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挫折。心懷勵志讓我們學會珍愛生命、善待人生,更讓我們深刻地感悟著生活的豐富多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2011年10月2日晚,上海衛視的《舞林大會》踢館賽上,一位身穿短裙的姑娘以一場熱情洋溢的桑巴舞,征服了現場所有觀眾和評委,並且成功晉級總決賽。當主持人告訴大家,她是一位戴著假肢的傷殘舞者時,所有人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這位姑娘名叫廖智,從小就熱愛跳舞,把舞蹈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長大後,廖智順利成了四川德州一所舞蹈學校的舞蹈老師。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廖智失去了膝蓋以下的雙腿。就在人人都為這個舞蹈精靈而感到遺憾的時候,廖智卻在心裡暗暗給自己鼓氣:不能放棄,雖然沒有了雙腿,但只要努力,依舊能夠跳出美麗的舞蹈!

  截肢手術幾個月後,廖智的傷口逐漸癒合。不久,世界小姐組委會要在汶川主辦一個大型義演活動,廖智決心也要參加,用美麗的舞蹈把生活的信心傳遞給每一位災區同胞。幾經考慮後,廖智設計出了一支名為“鼓舞”的舞蹈,這支舞蹈用一面大鼓做道具,自己直接跪在鼓面上跳舞。

  這對於常人來說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剛做完截肢手術不久的廖智來說,卻是難到了極點。一跪到鼓面上訓練,一股鑽心的疼痛就讓她汗流不止,雙腿更是不由自主地顫抖,沒幾分鐘全身都顫抖起來。因為失去了雙腳的支撐,她強忍疼痛,盡情地表演,上下劇烈彈動的鼓面衝擊力經常把廖智彈到鼓邊,好幾次險些摔下去。陪護她的母親見女兒訓練如此辛苦,多次勸她放棄,廖智卻都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為了完成《鼓舞》,廖智把第二次手術一推再推。終於,在汶川地震的3個月後,當一襲紅衣,腿上纏著厚厚紗布的廖智在大鼓上翩翩起舞時,現場所有的人震撼了!

  從此,人們記住了這個名叫廖智的堅強姑娘。2009年的汶川慈善義演晚會上,她再次以優美的舞姿征服了現場所有觀眾,以永不認輸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災區群眾。

  廖智渴望能有一雙活動自如的雙腿,因為戴假肢走路就像是踩了一個高蹺,整個人感覺漂浮在半空,要掌握平衡非常困難,更別提跳舞了。她仍不放棄——每天早上一醒來,她都會先播放一些節奏很快的音樂,然後不顧一切地練習,抬腿、轉圈、壓韌帶……有時候要扶著穿衣鏡練踢腿,一次次練習下來,居然把穿衣鏡的底座給搖斷了,疤痕磨合處更是痛得全身發顫。重慶的路不好走,出院後的廖智偏偏選擇留居重慶,獨自外出練習走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廖智對於身上的假肢,越來越駕輕就熟了,假肢與舞蹈的結合更是日臻完美……

  憑著出色的舞藝,緊接著《舞林大會》之後,廖智又受邀在全國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的開幕式第三場《生命之光》中擔任主角,她用自己所有的熱情和生命共舞,發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光!

  篇二

  從小,他就是一個命苦的孩子。父親患有糖尿病,不能幹重活。母親患有精神病,連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說管孩子。父母是孩子身後的大樹,為他們的成長遮風擋雨,但他沒有這樣的大樹,經常被一些同齡的孩子辱罵和追打。從記事起,沒有孩子願意和他一起玩,他們經常遠遠地朝他身上扔泥巴。他一邊左右躲閃,一邊狼狽地朝後退,結果一下子掉進身後的臭水溝裡,全身又溼又臭。在孩子們的一片鬨笑中,他使勁地低下頭,蜷縮著身子,雙手抱頭,淚水混著髒水,從臉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這樣的欺侮每隔幾天就會上演,他只是別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7歲那年,他上了村裡的小學。在班上,沒有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像一根孤零零的小草。孤僻的他變得更加內向,不愛說話,沒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頭”,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塊又傻又笨的臭石頭。一天,他一個人去村上大隊部看電視,一檔名叫《街頭霹靂舞》的節目深深吸引了他。電視上演員那瀟灑而充滿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轉睛、流連忘返。回到家,他也開始學著模仿,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不再覺得孤單。他的內心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擁有約瑟夫·傑克遜那樣魔幻傳奇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沒有財力供他繼續求學。退學那天,成績優異的他在學校四周徘徊,久久不願離去。這時,他的班主任張老師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塞給他一張紙條。看完這張紙條後,他頓時淚流滿面,深深地朝老師鞠了個躬,一步一步朝家走去。從這一天起,14歲的他成為家裡的“勞力”。為了多掙一些錢,身體瘦弱的他選擇到縣城一家煤場打工。每天抬臂上千次打製煤球,然後把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車送到客戶家。回到煤場,他的骨頭都快散架了,但他會想起張老師的那張紙條。讀著紙條上的話,他再累再乏,也會掙扎著爬起來,帶著滿身的煤灰跳起舞來。工友們都取笑他:“你這隻一身煤渣的黑熊,難道還想跳什麼天鵝舞?”對於譏笑,他一笑而過,那張紙條上的話在他心中激盪。

  就這樣,他幹了整整5年。冬天拉著板車送煤球,好幾次他的耳朵都快凍掉了。雖然這個工作又髒又累,幹起來要人命,但他覺得這裡離家近,能照顧到家人,工資也不錯,一天能掙50~70塊錢。他在煤球廠工作時,悟到了很多好的動作,他在舞蹈里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剷煤一樣的新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粉絲”,每次在路邊跳舞都能引來許多人圍觀併為他鼓掌。有一次他跳完舞,就有個人上前問他為什麼不去參加河南電視臺舉辦的“你最有才”節目。他也剛好想到一個大的舞臺上檢驗下自己跳得到底怎麼樣,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了名。

  初試的時候,他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裝”就開始跳了,他跳完之後,評委和200多名選手都很震驚,紛紛站起來為他鼓掌,但是也有評委笑著問他為什麼穿這身衣服,他說:“其實我不是不尊重評委,但是這就是原本的我,沒必要偽裝自己。”他從容淡定,滿臉微笑。就這樣,他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殺進了高手如雲的總決賽,獲得了大賽冠軍,捧走了30萬元現金大獎,成為家喻戶曉的“煤球哥”,被網友譽為“河南舞王”、“中原舞神”。劉歡傳媒公司和本山傳媒公司聞訊,都力邀他加盟。今年5月,聞名全球的《英國達人秀》也邀請他前往英國表演這種原生態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盡甘來。他的名字叫李新義,31歲的河南魯山縣農民。接受採訪時,他打開了那張貼身儲存了6年的紙條。上面有一行用圓珠筆寫的話:法國最著名的石頭城堡——希瓦勒之理想宮。***處立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句話:我想知道一塊有了夢想的石頭能走多遠。

  篇三

  戴夫14歲的時候,非常瘦弱,而且不喜歡運動,站在人群中很不起眼,學校裡的其他孩子都欺負他。雖然他有一股聰明勁兒,但有一點懶,因此進步慢,老師們總是對他感到失望。他討厭學校報告中的每一項內容,因為他知道糟糕的成績迎來的將會是父母的懲罰。他也討厭與人交往,害怕大家嘲笑他。

  戴夫覺得,這樣的生活是非常無望的。直到有一天,戴夫意識到自己必須做出勇敢的決定,來掌握自己的人生。

  認識自己

  戴夫意識到,他必須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儘管這樣做讓他覺得很受傷。他列了一張清單,上面寫著令他討厭自己的一些事情,包括那些自己不能做或不擅長的事情。他寫得非常具體,不是寫著“我不喜歡運動”這樣泛泛的內容,而是寫著:

  1。我不能很好地接住皮球;

  2。我在跑步的時候很快就會感到疲勞;

  3。我很害怕被板球擊中;

  ……

  最後他一共羅列了70個事項,這讓戴夫感到意外。他原以為這個列表會很長,但從頭到尾認真看一遍列表裡的所有事項後,他發現有很多內容並不是非常糟糕,也不是十分重要。

  從那以後,再有人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在腦海裡檢查一下這個事情是否在這個列表裡。如果在,這個問題他已經意識到了,別人的批評就不會讓自己受傷;如果不在,他就會認為這個批評不是真的,或者說並不完全準確,這樣他就可以忽略這個批評。

  不管怎樣,來自同學、老師和父母的評論已經不再讓他煩惱了,戴夫用自我反省武裝了自己。

  直面失敗

  接下來,戴夫就要處理關於他的失敗的問題了。他記得有這樣一個說法:“想下好國際象棋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輸掉很多盤棋!”戴夫也知道,每當做好一件事情時,自己會感到非常愉悅,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又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也意味著是時候繼續前進了,不必再糾結於這件事情,否則將永遠不會進步。失敗對於戴夫來說,意義可能更大。失敗讓戴夫總結了寶貴的經驗,這樣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失敗也讓戴夫找到了問題所在。每一次失敗都讓他知道下一個目標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或者更加努力取得成功。他將這個理念運用到了所有的事情上:運動、學習、興趣愛好,甚至包括對人親和友善。

  設定可管理的小目標

  這種看待失敗的方法也幫助戴夫認識到,那些實現了的目標對他建立自信心非常有幫助。他設定的目標可以很簡單,比如說:

  1。用腳顛球5次而不僅僅是3次;

  2。每天幫別人做點事情而不期望回報;

  3。很好地完成並按時交物理作業;

  ……

  不知不覺,戴夫在運動方面的表現變好了,同時,他能夠高質量地按時完成功課,在學校裡,大家開始覺得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小夥子”。

  打敗自己

  沒用多長時間,戴夫就開始感覺到自己還是一個不錯的人,並且他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即使他的父母和老師試圖拿他和別人做比較,他自己也不再這樣做了,相反,他只對打敗一個人感興趣,那就是自己!

  每天晚上,戴夫都會總結一下當天所做的事情,並且只問一個問題:“我今天取得進步了嗎?”

  對於一些很小卻很重要的目標,這個答案往往都是“是的”。

  有時候答案是“不一定”。

  這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他可以為第二天設定更加清晰的目標,並且更專注地完成這些目標。

  這樣日復一日,戴夫實現的目標越來越多。

  一年之後,戴夫的睡眠質量變得非常好,身體越來越健康,在學校的競賽中屢次獲勝,成績也越來越好。對於自己,戴夫總能保持一種積極良好的態度,在學校也成了大家喜歡的好小夥兒。事實上,戴夫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讓同學們喜歡上了自己,並開始有人向他請教問題。他知道,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你也真正尊重了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像當初的戴夫,那就嘗試一下:瞭解並接受自己;當挫敗發生的時候,去接受它們;每天設定可以實現的小目標,幫助自己成長。這樣,你會看到自己變得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