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小巨人熊朝忠的經典勵志故事

  熊朝忠,1982年10月3日出生於雲南文山,前WBC草量級***迷你輕量級***世界拳王,中國職業拳擊運動員。

  2012年6月16日,昆明,拳臺。

  身高1米55的他,體重不足49公斤,站在拳臺,凌厲的眼神卻始終發出一種霸氣。這種霸氣讓對手膽怯。幾個小時後,當他身纏銀腰帶,被高高舉起時,他有些恍如隔世。

  那一年,他17歲。也是在那一年,他職高輟學。此時的他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有朝一日他會成為挑戰世界職業拳王的中國第一人。

  在離家100多裡的地方,有一個黑礦, 17歲的他開始了自己輟學後的人生。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能掙到10塊錢。彎曲著身子在黑礦裡推礦車,礦車上也有一盞礦燈,隨著他的步伐晃盪。在這裡危險隨時降臨,自己的命運如燈光般左右搖擺,他卻不知如何躲避,更沒想過自己的未來,直到2000年表哥從昆明回到家鄉。

  在這座中越邊境的苗寨裡,學過搏擊和拳擊的表哥成立了寨子裡的第一支拳擊隊,指揮他們尋找能用的木材,就地搭建了擂臺。每天勞作之餘,他就跟著表哥在這裡學拳。除了拉煤,他還與表哥一起種過香蕉,也做過別的工作,然而都做不久,也賺不到錢,只因他的矮小。

  身體是父母給的,命運卻是自己闖的,他要讓生活過得更好,為了家人,為了自己。學拳的日子裡他感覺到了自己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他忘不了自己打出的那第一記拳,此時的他悄悄存下了一個在眾人眼中遙不可及的夢想。

  村邊的擂臺成了他夢想起程的地方,邊做苦力邊練拳的生活如流水一般,沒有訓練器械就自己動手製作:一根木頭穿起兩塊大石頭就是他鍛鍊用的槓鈴,布袋裝滿沙土就是沙袋。艱苦的條件並沒有影響他的習武熱情,倒是村裡的流言蜚語讓他為難了一陣子。“你又不是天天打架,練這個也不頂飯吃,有什麼意思嘛?”寨子里長輩們的議論讓他猶豫了。

  2006年,在馬關縣新華書店徘徊的他無意間看到了一本名叫《拳擊與格鬥》的雜誌,其中一篇介紹雲南楚雄拳手徐從良的文章讓他如獲至寶,他覺得自己的境況和徐從良很像,通過了解徐從良的經歷,他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他能,我也能。

  當初在木頭擂臺上揮汗如雨時,家人並沒有對他的不務正業過多幹涉。他貧窮而勤勞的父母對孩子惟一的溺愛,日後成就了他這個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他帶著表哥和父母湊的1800多元錢,以及對拳擊的滿腔熱情來到昆明,開始了他的拳擊生涯。

  那一天,當教練劉剛看到一個乾瘦的小夥子走進來,好像一陣風都能吹走的樣子,忍不住撇了撇嘴。但很快這個乾瘦的小夥子就改變了劉剛的看法:“他全身有用不完的勁,應該得益於挖礦和幹苦力,跳繩跳了一個小時都不用休息。”

  因為走的路子與體制內的運動員不同,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他默默忍受著生活的窘迫,但拳擊帶來的樂趣又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就連走路,他都要比劃著揮拳的姿勢。

  苦過方知甘甜,從初始的懵懂無知,到日後拳擊場的一發不可收。山村小河邊的木頭擂臺最終成就了這個倔強的苗族小夥。一個23歲才出道的非科班出身的小夥,幾年的時間裡成了世界拳壇的明星級人物,國際排名直線上升,他由此被稱為“中國小泰森”。

  他叫熊朝忠,一個窮孩子出身的世界拳王。

  當高高站在世界拳臺上笑傲群雄時,他笑了。儘管他矮小,在拳迷的心目中卻始終高大。他的人生經歷堪稱一部勵志片,甚至吸引了電影公司的注意,準備以他為原型拍電影。

  如今的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曾經的遙不可及已是收入囊中。在山寨,他成了全村人的英雄。因為比賽,父母第一次被接到省會。母親是純粹的苗族人,甚至不會說漢語。站在星級酒店門口,她對拳擊興趣不大,反倒是興致勃勃地看著前面街道上的車,用苗族話說:“好多車啊。”

  6月16日的比賽為他贏得今年下半年在拉斯維加斯挑戰WBC世界拳王的機會。儘管已成為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國職業拳手,他仍然住在出租房裡,穿著十幾塊錢的T恤,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和很多身材矮小的打工者沒有任何區別,也無人在意剛剛擦肩而過的是不是世界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