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名人的勵志小故事

  那些成功的國內名人們,總會經歷過一些勵志小故事,那麼國內名人的勵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李嘉誠的貧富人生觀

  李嘉誠坦白地說,我愛當我自己!

  他對愛的另一種理解很獨到,貧窮時對別人好,以全身心的努力獲取最少收益,以毫無怨言的奉獻投入最大精力,以完美敬業的態度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但是,一個人富有時,就不能這樣了,而是要對自己好,拿錢買最好的服務、最優的人才、最佳的資源,這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生存狀態,更有效率,也更具優勢、價值和意義。

  在他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殘酷、悲涼,飢餓與疾病的恐懼讓他深思,貧窮對一些人來說,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但是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侷限。他深刻地理解這些恐懼,也曾身受煎熬,他曾夢想當一名內科醫生或者科學家,可是現實中他走出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自己富足起來之後,為一些人帶來相對緩衝的生活保障,其實貧窮並不可怕,只要善於擺脫貧窮的枷鎖,找到擺脫疾病、愚昧、依賴和惰性的方法,它肯定不會是無期徒刑。

  當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要成為把它榨為檸檬汁的人,善於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才會成為熱愛生命的人——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有原則、有理想,把檸檬的清香甘甜變成彌散的氣息,融入你的生活和理想。其實窮則思變,這變字如同榨出人生道路上一杯杯檸檬汁,回味無窮,妙趣橫生。

  他的一位下屬告訴記者,最初創業時,他腳上穿的襪子不能見人,他縫補了多次還捨不得丟棄;他鼻樑上的黑框眼鏡,從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記者會開始,就再也沒有變過;手上的手錶,戴了多年仍然是同一塊;辦公室如同他的打扮一樣簡單,除了一望無際的維多利亞港海景,偌大的辦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箋紙,兩支筆,一副放大鏡,他每週要在這裡工作五天半的時間。

  他認為世界上總是有貧富分化,作為企業家的責任不是提供免費午餐,而是為年輕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提高大眾的就業條件和機會,讓他們脫離跨代貧窮。這種擺脫貧窮的教育意識總是讓他刻骨銘心,因為他艱難活到13歲時,父親因肺病去世了,而自己也身染肺病,病情接近危險階段,但他告訴自己不能死,因為身為大兒子,為了母親和弟妹,為了前途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他不停地搶學問,到舊書攤買舊書看,其中包括老師使用的教科書,還有與謀生有關的書。三年零八個月的歲月,他的知識比得上一個中學畢業生,這段日子他從沒有因為自己的病看過一次醫生,而是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醫治好自己,這種擺脫病魔的方法讓他受益匪淺,成為他終生奮鬥的信念和力量。

  李嘉誠有兩個兒子,而他風趣開朗地說,他把基金會視作第三個兒子,他的基金會已擁有自己三分之一的資產,至今他已經捐出145億港元。李嘉誠是一個重視聲譽的人,而做慈善並非完全為了名聲,其中的決心就是將他的事業繼續做下去。他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他經商立世的成功體會,也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他還說,“內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就是通過幫助別人,賦予財富新的意義,他希望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後所做的事,一定要比他在世時做的只多不少。他說,金錢用得其所,才是“內心的富貴”。

  :薩頂頂的“拒絕”與“接受”

  作者:李玉順

  今年年初,被譽為“梵音天后”的薩頂頂受央視名嘴撒貝南的邀請,在其主持的《開講啦》欄目裡,做了題為“我是音樂的理想主義者”的著名演講。演講結束後,在與現場觀眾的互動環節裡,一個面相姣好、聰慧靈秀的女孩,當著眾人的面向薩頂頂丟擲這樣的一個問題:

  “在你獲得BBC世界音樂大獎前,聽說格萊美獎早就向你丟擲過橄欖枝,但是你卻拒絕了。我記得當時的你是這麼說的:我覺得現階段還不太適合這個獎項,我不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或者是一步登到頂峰。那麼請問,你為什麼在當時要那樣講?事後或現在的你在回想起這件事時,有沒有過一些遺憾呢?”

  面對女孩的提問,身著一身華服的薩頂頂端莊地站到臺前,以舒緩而淡然的語氣,條理清晰地道出了事情的整個經過:2005年的時候的確有這麼一個機會,當時的格萊美獎組委會想邀請我去參加一個座談會,那時我的《萬物生》專輯尚未完成,我覺得我不配去參加這個會議。原因是我才做了一個小樣,回來後我將得到什麼呢?我不會單單是為了獲得幾篇新聞報道吧!我要尊重音樂本身!所以,我堅決地告訴對方,等我把自己的專輯做好後,也許你們還會來邀請我的。幸運的是,三年後我的新專輯做好了。這時候格萊美再次給了我音樂入圍的機會,於是我欣然接受邀請,由此登上世界頂級音樂的舞臺,並順利拿到了“英國BBC世界音樂大獎”亞洲第一歌手大獎。所以說,我成名之前的拒絕雖然有些固執,卻是對音樂尊重的一種表現!

  薩頂頂的講話剛一結束,臺上臺下頓時爆發出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那便是對一名理想音樂人最好的認可和獎賞。

  薩頂頂的成功讓我想到了長在美國某地的一個稀有樹種——屋果鬆,這種樹有個特點,它的果實鬆塔只有在強大的高溫作用下才會綻開,並釋放出強有力的種子。那麼,身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就應該像屋果鬆的鬆塔一樣,隨時摒棄生命成長中的一些假象,不斷積蓄力量,等到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再來綻放。相信那時的你,定會收穫一份意想不到的成功!

  :周杰倫創業成功的路上沒有偶然

  這個有點沉默、家世平平的歌手,用他的音樂席捲了整個華語地區,開拓了流行音樂新領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帶動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復興。

  周杰倫的身上,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又有什麼可以運用到我們自己的職業發展上?

  職業培養期:成績平平的他,專注自己的音樂天賦

  周杰倫,1979年出生於臺北。爸爸是生物老師,媽媽是美術老師。從小,周杰倫對音樂就有著獨特的敏感,聽到音樂就會隨著節奏興奮地搖晃,有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戴上墨鏡學高凌風唱歌。母親見他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毫不猶豫地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給他買了一架鋼琴。這一年,周杰倫才4歲。

  雖然是教師之子,周杰倫的學習卻不盡如人意。小時候,成績欄上紅顏色比藍顏色多,數學考試成績經常在40分左右,只能用“對音樂有天分的人,好像數學都不太好”來安慰自己。英語老師甚至認為他有學習障礙。高中聯考時,周杰倫的功課還是很差,只考了100多分。當時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招生,周杰倫抱著試試的心理參加了考試,竟然考上了。

  在高中能學習音樂,周杰倫幸福無比,他的音樂天賦和才華在這裡得到了認同。他的高中同學回憶,那個時候,周杰倫彈鋼琴唱歌和打籃球的樣子迷倒了很多女孩子。雖然父母親在他14歲時離異,但是躲在音樂世界的周杰倫卻並沒有受到大的衝擊。

  綜觀周杰倫的職業培養期—學生時代,有兩點特別引人注目。首先是對自己音樂天賦的忠誠和投入。音樂對於他而言,與其說是一種興趣,不如說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音樂幫助他抵擋父母離異、成績不好等所有的青春期的常見煩惱,讓他自信健康成長。一個人能夠在自己天賦中自由舞蹈,這無疑是一種幸福,這能抵擋住一切成長的動盪。愛因斯坦在這個年紀正幻想與光賽跑,傅聰則生活在小提琴音符中間……

  其次是高中時代選擇讀音樂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業規劃。高中時代是個人重要的職業培養和探索期,如果天賦在自己的小群體裡獲得認同,就會極大推動未來把這種天賦作用於社會的想法。

  職業適應期:

  在當餐廳侍應生的日子,堅持音樂夢想

  由於偏科嚴重,還屢屢掛科,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是先擇業還是先就業?這個問題被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千萬次地問,當年的周杰倫也面臨這個走出校門後進入職業適應期的問題。

  如果擇業,最吸引他的一定就是成為一名歌手,但一個普普通通的17歲的孩子,如何成為歌手?無奈的周杰倫幾次碰壁以後,選擇了在一個餐廳做侍應生。

  在餐廳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把廚師做出來的飯菜送給女侍應生,再由女侍應生送給客人。即使是這樣,周杰倫也沒有離開自己的音樂世界,他帶著一個隨身聽,一邊工作一邊聽歌。

  機會終於來了。老闆為了提高餐廳檔次,決定在大堂放一架鋼琴,但連續嘗試了幾個琴師都不滿意。周杰倫在空閒的時候偷偷地試了試,他的琴聲震驚了不少同事,包括他的老闆。老闆拍著周杰倫的後背說:你可以在這兩個小時不用幹活了。

  可以說,選擇先去餐廳打工,是周杰倫的正確選擇。好的職業規劃強調先生存再發展:其一,完美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獲得的,需要長期的技能和經驗的積累。其二,大部分學生畢業的時候,最需要補的能力不是專業能力,而是適應社會的心態。這堂心態課程可以在任何工作裡面學到,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

  試想,如果周杰倫堅持尋找自己喜歡的完美工作:唱歌。那麼,他的音樂之路能堅持多久?沒有經濟支援,沒有能夠證明自己的履歷,沒有明確的方法和方向,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個音樂夢想隨之破碎無可修復。當前的大學畢業生中也有這樣一些人:我要做管理,我要做導演,我拒絕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於是,把自己塞進了現實與夢想的夾縫中間,動彈不得。他們忘記了,完美的工作是從不完美處開始的。

  職業發展期:

  面對挫折不言敗,歷經風雨終成功

  在餐廳裡打工和彈琴讓周杰倫慢慢開始有公眾演奏的機會,也慢慢開始積累起自己的聽眾。如果沒有那個意外出現,他也許會覺得,這樣的工作還挺好的。但是,機遇從不會忘記那些執著於夢想的人。

  1997年9月,周杰倫的表妹瞞著他,偷偷給他報名參加了當時臺灣著名娛樂主持人吳宗憲的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當時的周杰倫非常害羞,他甚至不敢上臺唱自己的歌,只好找了一個朋友來唱,自己用鋼琴伴奏。兩個人的演出“慘不忍睹”。但主持人吳宗憲路過鋼琴的時候,驚奇地發現這個一直連頭也沒敢抬的小夥子譜著一曲非常複雜的譜子,而且抄寫得工工整整!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對音樂很認真的人。節目結束以後,他問周杰倫:你有沒有興趣參加我的唱片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

  然而通過短短的幾秒鐘看樂譜根本無法判斷某人是否具有音樂天賦,真正讓吳宗憲感動的是這個年輕人對自己樂譜的認真程度。打動吳宗憲的,與其說是才氣,不如說是認真。很多時候,不管能力有多大,機會往往只選擇那些認真對待自己工作的人,這本身是一種最重要的能力。

  作為唱片製作助理,在負責唱片公司所有人的盒飯之餘,周杰倫在那間7平方米的隔音間裡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半年下來,他寫出來的歌倒不少,但曲風奇怪,沒有一個歌手願意接受。其中包括拒絕《眼淚不哭》的劉德華和《雙截棍》的張惠妹。

  吳宗憲有些著急,他決定給這個年輕人一些打擊。他讓周杰倫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告訴他寫的歌曲很爛,當面把樂譜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裡。這是周杰倫在音樂道路上遭受的重大打擊。然而,吳宗憲第二天早上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驚奇地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新譜子又放在了桌上,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吳宗憲都能在辦公桌上看到周杰倫的新歌,他徹底被這個沉默木訥的年輕人打動了。

  1999年12月的一天,吳宗憲把周杰倫叫到房間說,如果你可以在10天之內拿出50首新歌。我就從裡面挑出10首,做成專輯—既然沒有人喜歡唱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10天之後,周杰倫安安靜靜地拿出50首歌,於是就有了周杰倫一舉成名的專輯《JAY》。從這張專輯開始,周杰倫一發而不可收拾。

  周杰倫從此進入他職業的第三個時期:職業發展期。從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來看,這個階段的開始往往是由於連結到了業內的第一平臺。周杰倫聯絡到當時的臺灣娛樂界名人吳宗憲;王寶強這個階段開始拍《士兵突擊》;愛因斯坦在這個階段聯絡上了科學伯樂奧斯特瓦爾德;打工皇帝唐駿在這個時期寫信聯絡到了比爾·蓋茨;而比爾·蓋茨在這個階段正磕磕巴巴地在IBM的董事會面前展示了他的windows1.0。幾乎每一個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一個登上行業第一平臺的故事。所以這也是職業規劃的重要原則:進入行業內的第一平臺,並展示自己。

  周杰倫的職業經歷說來傳奇,其實也普通。每個人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領導的批評、不被人認同……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問題,比問題本身更加重要。沒有被上司的諷刺打倒的周杰倫,用更多的努力獲得了認同。勝利者不一定總是贏的人,能夠接受打擊,能夠更加積極對待事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周杰倫也許有一些你我沒有的天賦,但是成功的路上絕對沒有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