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論文範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醫療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影像論文,供大家參考。
醫學影像論文篇一
建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醫學影像論文摘要
摘要:近幾年高職教育面臨大好發展機遇,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應抓住這個大好發展機遇,以專業建設為先導,明確高職教育特色;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強化實踐教學改革;以學生就業為目的,建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醫學影像論文內容
關鍵詞: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影像檢查裝置在不斷更新換代,診療手段日益先進,醫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同時也對醫學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對於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來說,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醫療單位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鶴壁中專、鶴壁師範學校、鶴壁電大和鶴壁教育學院四所學校合併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其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2002年在原鶴壁衛生學校***1995年合併入鶴壁中專***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的基礎上開設的新專業,現該專業有在校學生350人。
根據大量的市場調研得知,社會對醫學影像技術方面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因此我們設定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確定了特定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以適應相應的職業崗位,並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明確高職教育特色,促進可持續發展
當前,高職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先導,在教學與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建立適應醫學發展需求、能順利實現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教育思想和觀念。為此,我院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實習醫院和用人單位,廣泛開展調研和畢業生追蹤調查,邀請醫學影像專家組成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對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討論。
經過充分的論證,我們認識到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高職人才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以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深厚的理論知識,區別於中等職業教育。也就是說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壓縮餅乾”,也不能“蒸”中專教育的“發麵饅頭”,而應該按照高職教育人才規格和基本特徵,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較高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上,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
明確培養目標,建立人才培養新模式
根據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形勢,我院分析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育特點,認識到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以培養高等技術性醫學影像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和醫院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建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醫學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操作能力,能適應現代醫學影像裝置技術操作需要的高階技術應用型人才上。經過探索,我們將人才培養模式概括為“人文為先,知識寬實,技能熟練,就業多向”。“人文為先”,是指面向就業崗位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增設人文課程,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適應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知識寬實”,就是給學生搭建較寬的專業基礎知識平臺,在專業課開設時,我們就考慮以就業為導向,開設與就業有關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充分體現對準崗位開設課程。強化“技能訓練”,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並改變課程結構。從第一學期開始就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訓練課比例,採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實現課堂訓練、業餘訓練、實習前集中訓練、實習中技能操作應用訓練相統一,全面提高實踐技能操作。“就業多向”即在通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知識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按照就業崗位需求,尋求“大專業、小專門化”的課程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專業外,還設定CT專業方向、MRI專業方向、超聲專業方向、介入專業方向、放療專業方向,以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的。
加強專業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對於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質是永恆的主題。近幾年來,我們圍繞這個思路,結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專業建設為本位,以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為原則,重點進行了以下三項改革:
改革教學內容,重建理論教學體系按照培養目標和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突出醫學影像技術操作能力,注重臨床教學,加強技能實踐,適應基層需要為原則,設定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三大模組課程體系,即基本素質模組課程、專業素質模組課程、崗位素質模組課程。根據專業能力要素的具體要求及教學內容的邏輯關係,通過適當的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打破原有課程設計界限,優化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如精簡了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醫學病原學等非主幹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時數;將原來的X線機結構與維修和X線攝影技術學在增加相關新內容後,分別重組為醫學影像裝置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增設了醫學影像新技術課程,如斷層解剖學、介入放射學等;增開選修課,如放射治療學、核醫學、醫學文獻檢索等。
改革實驗實訓環節,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加強實踐教學,就必須改革過去實踐教學大綱包含於理論教學大綱之中的粗化設定,建立一個目標明確、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這個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經過三年來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我院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相對獨立的“一個強化、四種訓練、三個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一個強化”是指強化學生專業技能操作訓練。“四種訓練”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訓練、校內實訓基地模擬演練、醫院課間見習帶練、畢業臨床實習綜合應用能力實練。“三個銜接”是指技能訓練在校期間與考取技能證書相銜接、畢業後與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就業時與臨床相銜接。
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二是對於部分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諸如醫學影像裝置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人體斷面解剖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等專業課的教學,採取邊講、邊練、邊做、邊學的方式,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掛圖、投影、幻燈、錄影,教學片、多媒體等教學裝置進行教學,增加直觀效果和學生感性知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專業課實踐教學中,有時候將病人帶到實驗室,讓學生進行X線透視、攝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檢查等,既可進行實際操作,又可培養學生與病人之間的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適應醫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強。
醫學影像論文文獻
[1]朱梅初,唐陶富.與時俱進建立高職影像專業人才培育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1***
醫學影像論文篇二
數字化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
醫學影像論文內容
【關鍵詞】 數字化技術;PACS系統;醫學影像學;教學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重要的診斷學科,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化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並向網路化、智慧化方面發展,對數字成像技術的瞭解和應用十分重要。醫學影像技術的數字化使得各種影像裝置需數字化技術,用數字化技術代替模擬技術,使影像裝置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我科採用影象儲存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system,PACS***以數字技術為手段,充分發揮影像技術數字化優勢,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學方法進行相關的改進,順應影像裝置數字化技術發展趨勢,收到良好效果[1?2]。現報告如下。
1醫學影像學的傳統教學模式
醫學影像學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理論講授與小組閱片相結合的方式。目前多數影像教學教學手段卻仍然停留在膠片、投影、幻燈的方法,不能逼真地反映出影象的特點及特徵,學生也很難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學膠片經多次重複使用,損壞現象時有發生。而幻燈片教學則不夠清晰和靈活,達不到最佳學習效果,其製作相對複雜,經過轉拍影像圖片後,其清晰度也很差。傳統的教學模式結果是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很好,但閱片能力卻不夠理想,在進入臨床實習後許多學生仍不能獨立閱讀X光片,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
2數字化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優勢
醫學影像學在診斷疾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影像裝置都採用模擬技術,其資訊不便用計算機處理,從應用角度看,與傳統的模擬影象相比,數字影象具有密度解析度高、可進行後處理、可儲存、調閱、傳輸或拷貝。數字影象可儲存於磁碟、磁帶、光碟及各種記憶卡中,並可隨時進行調閱、傳輸,為PACS的建立和無膠片化的實現奠定了基礎。PACS系統是應用於醫院的數字醫療裝置如CT、MR、US、DSA、CR等所產生的數字化醫學影象資訊的採集、儲存、診斷、管理、資訊處理的應用系統,為被檢查的病人建立了影像學資料,克服了影像資料儲存無法儲存完全的困難。通過PACS系統,憑患者的某一個資訊就能查詢到病情的相關資料,在任何一個終端上提取後還可列印、複製,操作簡單而有效[1?2]。
3PACS系統教學符合臨床教學理念
影像學的臨床教學以臨床見習為主,教師講授、實際操作為輔。PACS系統不能完全彌補動手少的不足,但豐富的影象與病例資料卻為教師的講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講授的內容更豐富多彩,資料豐富,也引導學生以臨床思維方式為主。對學生而言,除了見習與聽課,還能通過PACS系統及時地複習相關臨床資料、進行隨訪,按教師的引導模擬臨床診斷工作,並能對感興趣的病例進行歸納總結,豐富了學習手段,鍛鍊了臨床思維能力,關鍵是激發了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也更利於教學重心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臨床能力的目的。在學生獨立的科學的思維習慣的培養中,我們要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平面圖像觀念,使其觀察影象的思維逐步走向多維立體觀念[2?3]。教師在實習課上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徵象,允許學生自由發揮,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歸納能力。
醫學影像學既是醫學的橋樑學科,為臨床診斷服務,又是臨床學科,實施臨床診斷和治療。掌握了醫學影像學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為臨床服務。考試方法採用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等習題與解析是理論的考核辦法,結合臨床的影象觀察、分析、閱讀和診斷,能夠讓學生“看圖識病”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和要求[2?3]。利用PACS系統和影象資訊庫資料,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製作不同層次的教學影象案例,網路釋出進行考核,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充分利用PACS系統及數字化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在臨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增強,使學生很快適應醫學影像學診斷、技術、裝置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滿足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特點的需要。
醫學影像論文文獻
[1] 馮祥太.發揮數字化優勢開展多媒體教學[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1***:1079-1081.
[2] 胡俊,丁仕義,黎海濤.PACS在影像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誌,2007,16***1***:56.
[3] 華興,李銳.PACS系統在超聲影像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誌,2006,15***4***:256.
有關醫學影像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