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師評職稱論文
中學物理教師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且現在教育又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所以作為中學物理教師要甘心做個好園丁,而不是伯樂。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淺談物理教師課程能力
論文 關鍵詞:物理教師 課程能力 教師 教育 培養策略
論文摘要: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 發展 ,將直接影響到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瞭解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有利於提高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改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課程自主權,這是對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挑戰。課程能力在物理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體現教師教學質量、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促進教師個性發展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進行改進,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課程能力的內涵
從詞義上理解,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 心理特徵”,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適於多種活動要求,如各種認識和 實踐活動;特殊能力適於某種專業活動要求。物理教師課程能力從根本上說,是教師個體在物理課程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並體現出來的,直接影響物理課程活動及其成效的個性心理特徵與生理特徵的總和。
順利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構成能力的諸要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個能力結構,這裡嘗試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結構細化為學科特質、能力型別、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1.學科特質
中小學的課程設定多采用學科分類,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門學科課程。課程能力結構中的學科特質,是指因學科不同導致教師課程能力的差異性。一方面,物 理學 不僅以其概念、 規律 和事實的知識揭示了 自然 界基本運動形式的諸多真理,還以在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所凝結和昇華提煉出的 科學 思想方法來推動科學的持續進步。與此同時,它的成就對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都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是人類思想、觀念的變更和進步的偉大階梯。也就是說,物理科學本身就是科學知識、科學過程和科學 文化的和諧統一。但是,物理學並不等於學校內的物理課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改造,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教育的規律,將物理科學的靈魂,即知識、過程和文化統一改造為一門物理課程,而並不是簡單地將科學過程、文化“異化”為另一種“知識”灌輸給學生。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與物理課程相適應的一些課程能力,以便教師將時代規劃的理想課程真正轉化為學生 經驗到的課程。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對中學物理教育提出了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內容標準、課程實施、評價方式等方面均體現了 現代 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課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實驗的支援與幫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學科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具備出色的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的能力。同時,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創造快樂氣氛,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合作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2.能力型別
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型別主要包括課程理解能力、決策能力、設計能力、轉換能力、實施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型別之間不是絕對分離、完全對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響的。只有各種能力型別都得到重視、培養和發展,物理教師課程能力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有著一定的相關性。能力層次體現了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階段性,時間維度標明瞭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可持續性。目前,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倡導的一種理論,無論是生活實踐、科學技術抑或是學生培養均提倡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物理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來看,教師的課程能力也體現出了動態的、可持續的發展階段和變化過程。在具體的物理課程實踐活動中,隨著教師任教時間的增長,物理知識佔有量、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溝通、交流、協作等能力的增強,教師的課程能力也會逐級發展提高。我們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劃分為適應、重塑和創生三個層次。
二、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分析
1.教師對課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發現,一些教師不知道“課程能力”這個詞,多數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課程能力”,會用“教學能力”“教師素質”“素養”“綜合能力”等詞語替換“課程能力”。
2.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能力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制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課程活動中,我們應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師“不太清楚”課程理念,有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活動“基本不能”實現《物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將各種教育檔案進行深加工以便 應用於教學活動的能力比較差;雖然大部分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適當改編,但卻有半數之多的教師認為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見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之不足。
3.教師對課程的實施情況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的一個學科特色。新課程改革提倡採用科學探究的方式教學,強調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科學探究、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師具有很強的監控、引導、動手實驗等課程實施能力。但一線教師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一些教師不能有效地開展STS教學和科學探究教學。
4.教師對課程的評價與反思能力
課程評價與反思是對課程實施的過程、質量和水平所作出的價值判斷,對課程實施和教學操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和監控作用。物理教師課程評價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課程功能的轉向和落實。目前,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所教課程進行評價、質疑、建議和修正,但還有部分教師不具備良好的課程評價與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歸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師對課程能力認識的清晰程度、自身對提升課程能力的動機水平,以及物理教師的心智品質,都是影響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教師的課程決策能力與選擇能力不足。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習慣於過去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把教科書看成最權威的東西,對教材內容的取捨感覺難度很大,多數教師都在盡心盡力地“教教材”,而並不是“用教材教”。這需要教師對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明確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
2. 考試 制度
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有許多是在“應試教育”的舊體制和傳統的師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以中考、高考為指揮棒,已經習慣於講授式教學、搞題海戰術,物理教師幾乎變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識傳授型”教師。考試製度制約了新課程實施、教師課程能力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亟待調整目前的考試、教師評價制度。
3.學校文化
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僅緣自外力推動和自身反思,那種寓於文化之中的、由良好的文化氛圍所產生的隱性知識,更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些年,教育理論界對“學校文化”的關注逐漸增多,包括校園文化和 環境的營造及建設,教師之間良性的、團結合作的 組織文化的構建,等等。其研究初衷可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性和主體性的發揮,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殊不知,學校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地,是教師提升個人能力的主要場所,由於文化對個人和 社會影響的潛在性和重要性,營造一種團結合作的教師文化、寬鬆民主的學校文化,對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4. 教育 體制
教育 管理部門往往只是把已定的教學材料提供給教師,沒有留給教師一定的空間去思考和討論,即使在形式上倡導 發展 教師課程能力,實際中也並沒有在政策和條件上引導教師發展課程能力。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教師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不受重視,教師的課程能力也就很難得到發展。同時,學校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評價制度與方法也存在問題,許多地方和學校往往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統考、課程進度的檢查和抽查等,完全控制了教師的課程研究與實施,把學生的 考試 成績作為評價教師課程能力的唯一依據,教師成為課程的“附庸”,不利於教師形成和發展自身的課程能力。
5. 社會氛圍
在傳統以升學為導向、以知識傳授為目標的教育模式下,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多數人注重的都是中考、高考的成績,以分數高低評價一個教師、一所學校。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影響下,一些教師更多的是考慮 經濟 效益和個人實惠,這種教育的經濟主義傾向扭曲了教育的本質與價值,教師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發展和提升自己的課程能力。
6.教師培訓
目前大部分教師對“教師課程能力”方面的培訓不滿意。可見,新課程雖然在如火如荼地實施,對骨幹教師的培訓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但實際上對教師進行的培訓收效卻不大,教師的培訓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培養策略
1.轉變教師觀念一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思想基礎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只有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對提高自己的課程能力有主觀上的願望和要求,才能更有利於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2.提供政策支援——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制度保證
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援,及時出臺一些政策,如促進學習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對教師評價與考試製度的改革應加大推進力度;切實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全力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積極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從源頭上淡化擇校和競爭;加大薄弱學校改革力度,努力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等等。
3.改革教師教育體制——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關鍵環節
首先,調整師範生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對在校師範生進行教育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抓好他們在課程教學方面的能力培養,引領師範生參與課程和教學活動,鍛鍊他們的課程和教學能力;其次,加大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力度,教育行政部門有 組織地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開展方便有效的教師進修活動,及時更新在職教師的教育理論,提升他們的課程能力。
4.構建良好校園 文化——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重要 環境
學校是教師生存發展的主要場所,在進行教師課程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衝破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為教師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讓教師在充滿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關懷中,心情舒暢地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進行教學探索。創設出“對教師課程能力有較高需求”的良好學校文化氛圍,比任何教師教育培訓更能推進教師主動發展自身的課程能力。
5.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動力源泉
校本研修與教師的 工作緊密相聯,它來源於教師 實踐中的困惑,是通過教師自主選擇並在專家指導或課題組的幫助下自主開展的探索活動。這是一種剛剛開展起來的新的教研活動,它不同於傳統教研,教師不再單方面地洗耳恭聽教研員的意見,而要參與討論,大膽 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種自由的闡述、辯論中,觀點會越來越鮮明,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這對於指導者和被指導者都是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6.鼓勵反思與合作——培養教師課程能力的必要條件
反思是教師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中才能成長。教師在自我反思中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探尋自我提高的途徑和方法,達成自我實現與超越。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之間教學 經驗、知識背景、教育理念、思維方式、教學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為彼此合作提供了基礎。在合作中教師之問的互通有無、相互借鑑,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利於互相支援與促進,有利於提高教師個人的課程能力和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