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淺探論文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一個好的問題猶如一條紐帶,會將師生間的認識和感情緊密聯絡起來,架起師生雙向交流的橋樑,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上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職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淺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職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淺探全文如下:
 

  在我國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化基礎較差,且大都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致缺乏。作為我國西藏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我們面臨的難題更大:來自農牧區的學生有的會讀會寫漢字,但極不規範;有的不會讀不會寫,可能連日常的漢語交流都存在困難,更別要求學生有一個比較系統、連貫的漢語文基礎知識體系了。可見,我們面對的學生非常欠缺漢語理解和表達的基礎。

  教育部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瞭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還要求教師“應瞭解學生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重視他們的學習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問要有藝術。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藝術性的提問呢?這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物件,設計不同思路的問題,使各類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或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從問答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由此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 求異設問,變中求新

  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樣。例如講授《爬天都峰》的第一自然段――假日裡,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提問:“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哪些要素?”這一提問方式容易使學生無從下手,造成課堂冷場。這時,學生可能在想“要素”是什麼意思。針對西藏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換一個角度發問:“讀了這句話,我們能不能知道‘誰和誰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去幹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就不會給學生造成干擾負擔,答案呼之欲出,更不會使學生感到厭煩,還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至於何為“要素”,可以在這之後與學生一一道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語文課堂提問時,教師一定要用學生聽得懂的提問方式,以便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 淺處深問,靜中得疑

  教材中有些內容,學生似乎一看就懂,處於無疑的狀態,若教師從淺處深問,在無疑處得疑,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講授馮驥才的《珍珠鳥》時,學生對這篇課文內容的掌握似乎極易,從表面上看彷彿無疑。若及時設問“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話?哪些文字表達了作者對小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在文中,我先前聽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後來小珍珠鳥竟趴在我肩頭睡著了,這說明了什麼?”這樣,可促其思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從而排除疑點,明確了“文為何用”,深化了知識。

  三 設定障礙,誘導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在提問時,可有意設定障礙。學生雖不能及時回答,但可促其思維,使其有所發展。如講授杜甫的《望嶽》和《春望》這兩首詩歌后,可將這兩首詩歌對比起來解讀,“這兩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有何不同,作者眼中的意象有何不同,作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這樣的提問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會不斷地發散,既保持了思維的活力,又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從而讓學生的知識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這樣的誘導會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 層層設問,步步深入

  教學中有不少難點,需分步驟才能解答清楚。這時提問應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如在講授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我提出了一連串問題:

  ***1***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2***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

  ***4***研究物候學有哪些意義?

  ***5***這篇課文為我們介紹了什麼?

  ***6***本文說明了物候學的哪些內容?這樣經過六步設問,加上教師的點撥、誘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結論,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課堂提問能否奏效,關鍵在於能否準確地掌握提問的原則。所謂課堂提問的原則就是對課堂提問這一活動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如下幾條:

  ***1***精心設計,注意效益性。精心設計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認真鑽研教材,二是要認真研究學生。

  ***2***激疑問難,注意典型性。要在理解教材的關鍵處設疑激疑,在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處設疑激疑。

  ***3***相機誘導,注意啟發性。當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啟發效果最好,所以教師要創造學生“憤”“悱”的情境。

  ***4***難易適度,注意科學性。課堂要按規律辦事,由淺近到深遠,從低階到高階,要循序漸進。

  ***5***靈活多變,注意趣味性。教師要注意提問內容和形式的靈活性,提問的組織形式也應富有變化。

  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而且是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藝術性的課堂提問有利於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