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論文
為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從提問的藝術上著手,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能力。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查閱!
篇一
一、提問要具有思維價值,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初中學生處於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更擅長直觀具體的形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本領處於發展階段,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徵,通過一些開啟學生思維閘門、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問題,不斷引領學生思維走向縱深。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在課堂上讓學生準備好細繩、剪刀,我首先給學生演示用剪刀剪細繩:第一次,將繩子對摺,找到中點將其剪斷,繩子成為2根;第二次再將2根細繩一起對摺,再次找出中點並將其剪斷,繩子成為4根,依此類推,並將剪的次數與細繩的根數記錄下來。此時,我提出下列問題:1.如果剪5次,能夠得到多少根細繩?2.通過剛才的實驗,你能發現什麼樣的規律?如果總共剪n次,可以得到多少根細繩?怎麼寫出表示式?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伴隨著提問,不僅引導學生感悟了乘方的含義,更深化了對乘方知識的理解,促進他們深入思考乘方的數學內涵。
二、提問要面向全體,更要考慮個體的差異
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我們切忌走極端,要麼泛泛提問,讓學生泛而廣之地回答;要麼緊盯著幾個優秀學生,忽視其他班級個體。精彩高效的課堂提問,必然是能觸發每一個個體的思維意識,促進他們深入地思考問題,教師在提問時,即使是面對個別學生,也要力求讓全班同學都能進入思考的境地,真正使課堂提問成為一種有效調節課堂的手段。如在讓小剛同學回答時,教師可以說:“現在小剛同學先回答,其他同學看他回答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然後再說說你的看法。”這就無形中照顧了其他同學,使正在回答的以及旁聽的同學都進入到對問題思考的狀態中,積極思維,開動腦筋。在課堂上要儘量避免學生齊答的現象,因為齊答雖然表面上氣氛熱烈,但必然存在部分同學不經大腦思考,人云亦云的現象,猶如南郭先生一樣,隨聲附和。此外,教師在設計提問時,還要考慮個體的差異性,要契合學生學習實際,設計貼近學生思維水平的問題,讓他們通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既不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也讓他們感受思維的價值,體會思維成功的快樂,尤其是對那些基礎較好,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他們量身定做一些凸顯他們思維水平的問題,引導他們感受深層思維帶來的樂趣。
三、提問要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耳目一新
課堂提問,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切忌一成不變,讓學生感覺缺乏新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通過精心預設,選取新穎別緻,能讓學生耳目一新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開啟思維,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時,我出示如下問題:小明在打掃衛生時,不小心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出示圖,現在需要劃同樣大小的一塊玻璃,他應該怎麼辦?這樣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耳目一新,在對實際問題的思考中,產生了對全等三角形判定條件的探究慾望。
四、提問要瞄準時機,把握好火候
課堂提問的時機,對課堂提問尤為重要。時機選擇得當,學生思維正處於對疑惑的渴求階段,教師丟擲問題,效果明顯,事半功倍。當然,不同時期的提問在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同。新課伊始,當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及時提問,可以鎖定學生的注意力;授課過程中,當學生思維遭遇障礙,產生偏差,或思維偏離方向,此時的及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糾正方向,掃除思維障礙,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此時上課時間已經較長,學生容易產生麻痺和倦怠心理,教師展示問題,能夠讓學生重振精神,集中注意力。從教學的整體來看,課堂提問可謂貫穿始終,無論是教學的哪一環節,教師都要恰當展示問題,通過反問或追問,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不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始終處於活躍狀態。
五、提問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雖然教師在課前經過精心預設,但課堂中各種預設之外的生成是千變萬化的。學生在回答中往往會出現超出我們預設之外的結果,如答非所問,或直接回答不出等。因而我們在提問時不僅要全身心投入,靈活運用教育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妥善解決課堂問題,還需要多疏導、多啟發、多鋪墊,從而將學生引入正確的思維軌道上來。如教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學生把公式中a+b2展開式中的2ab這一項漏掉了,此時,我沒有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自己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再次讓學生髮現完全平方式的特徵,從而加深他們對公式的認識,發現其內在的規律。總之,數學課堂是思維的世界,問題猶如點燃思維的火苗。一節優秀的數學課離不開精彩的提問,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有不斷優化提問的策略,提高課堂提問的藝術,才能真正讓課堂提問發揮其應有的功效,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因提問而不斷閃耀出迷人的光彩。
作者:劉莉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白鷺湖中學
篇二
一、提問內容要具有生動性,利於學生提升學習情感
教育心理學指出,提問,是一種引發學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種提升學生學習情感的有效方法.初中生雖然經過一定階段的錘鍊實踐,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和探知技能,但易受環境條件和內在情感狀態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習注意力不夠持久,學習能動性不夠顯著.教師應將提問作為增強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手段進行運用,在提問內容的設定上,要體現生動性、趣味性,將數學學科的生活應用特點、趣味生動特性、形象直觀特徵,通過數學語言這一載體,進行有效展示,讓初中生感受“數學美”的同時,積極情感受到促發,保持主動學、願意學的內生情感.如在“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後,為增強初中生對這一概念的感性認識,開展提問,提出:“請同學們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找出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具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學生根據提問,在腦中“搜尋”與提問內容相符合的事物,此時初中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強,參與積極性顯著提升,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基礎上,運用投影儀展示相關平行四邊形物體,並向學生提出:“你們能找出這些圖形所具有的特徵嗎?”從而將學生引入到深層次思考分析實踐活動.
二、提問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利於學生掌握教材要義
筆者發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提問活動實施過程中,對所提的問題不能精心準備、認真研究,隨意性較大,導致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切中“要害”,展現教材內容要義,展示教者教學意圖.而教育學認為,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提問是建立在教材內容要義基礎之上的實踐活動,所提問題必須緊扣教材知識要點和學習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內容的設定上,不能不經思考,隨手拈來,而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知識點、教學活動的重點、學習認知的難點等方面,認真研析、充分準備,設定出針對性、概括性的提問內容,使初中生能夠通過“提問”這一“載體”,掌握教材要義內涵之“精髓”.如在“梯形的中位線”一節課教學中,教師通過研析發現,該節課的教材教學的重點是:“梯形中位線性質及不規則的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難點是:“梯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此時,為了促進初中生對“梯形中位線”知識點內容深層含義的認知和掌握,教師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什麼叫梯形中位線?梯形有幾條中位線?”“梯形中位線有什麼性質?梯形中位線定理的特點是什麼?”“怎樣計算梯形面積?怎樣計算任意多邊形面積?”等問題,初中生在完成教師提問要求活動中,對這一知識點的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有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提升了初中生數學知識素養.
三、提問內容要具有啟示性,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思考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在教與學的活動程序中擔負著點撥、釋義、解惑的引導和指導“重任”.教師在其指引過程中,運用提問手段開展教學,其目的就是為了引入學生深入思考、深刻探析,從而使自身探究思考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總之,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學生參與程度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深度.初中數學教師要將提問作為提升學生能動參與的重要手段,有意而問、有的設問,讓學生在有效、多樣提問中,深入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思考探析,深入實踐探索辨析,實現教與學之間效能的提升和進步.
作者:沈玉曄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濱淮初級中學
篇三
一、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冷遇現象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你說我聽”式的填鴨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並且枯燥的課堂氛圍,引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學習動力下降,從而引起教學效果的低下.課堂提問是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方式,良好的課堂提問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帶動學生的思想與教師的產生同步,從而引領學生對新知識的領悟及理解能力,並且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因此,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成果.當前我國的農村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對課堂提問方法的執行,但是事與願違,在初中的數學教育中,課堂提問並沒有起到良好的引領學生學習的作用,反而不斷的遭受冷遇,成為教師自說自畫的課堂模式,從而不能達到期望的教學目標.
二、產生課堂提問冷遇的原因
1.提問問題的質量低
我國農村的初中數學教育中,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課堂提問的數量多,而質量低.就“一元二次方程”的課堂提問來說,筆者統計,教師共提問問題98次,其中就教學知識的引入提問6次,教授環節提問60次,練習時提問32次.這樣整堂課教師提問時間就佔據了課堂的1/3時間,從而造成了學生的疲憊性.並且,這些問題中,大多是低層地次問題,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這種將提問當作教學的主要程序,並將提問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豐富的標準,嚴重干擾了學生的學習思路,造成所學知識的不完整性,使學生對學習重點的把握不當,引起教學質量的下降.
2.忽視問題的思維含量
目前我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師,並沒有完全領悟和理解課堂提問的意義.對提問物件的選擇隨意並且集中性強,過於注重了提問的形式,卻忽視了對初中課題中數學問題的思維含量和層次深度.一些問題過於膚淺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多是機械性的回答或是無應答,缺少創造性的回答和理解性的回答.這說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並不是經過自己思考而回答的,而是勉強的對教師的敷衍而做出的回答,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性會降低,學習動力喪失.
3.只重視問題的提出,而疏於對學生的引導啟發
農村的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對問題的提問只重視問題的提出,將提問作為警戒學生注意聽課的手段,先點名,再提出問題,從而不能引導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並且教師缺乏對問題的引導和啟發方法,從而不能激發出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低下,學生真正對知識的收益不多.學生對課堂提問不思考,不回答,從而徹底失去了課堂提問的意義,教學效果嚴重受限.
三、改進策略
1.教師的專業素質培訓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教師的個人能力和專業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於教師專業水平的培訓,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保障.學校應當積極組織數學教師進行培訓,紮實教師自身的數學知識和解題能力.培訓教師獲取靈活和有彈性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裝置,實現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
2.提升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和質量性
課堂提問不是為了表現課堂表面熱鬧的效果,而是要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緊跟數學教師的思路,進一步的理解學習知識.尤其是像數學這樣邏輯性強的知識,有效的引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不同,對問題進行劃分和選擇,重視問題的質量,並針對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提問,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作用,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從而構建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實現數學教育的初衷.總之,科技的進步帶動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資訊化時代的來臨,更加奠定了科技文化的主導地位,對於教育工作的重視也逐漸成為各國為未來發展奠定人才力量的基礎.我國農村初中學生的數學教學應當與時俱進,注重課堂提問的質量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從而使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數學成績及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實現課堂改革的目標.
作者:李勇飛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七中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