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例分析怎麼寫_法律案例分析模板

  法律案例分析怎麼寫?案例分析作為“法律基礎”課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能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提高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法律案例分析怎麼寫,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法律案例分析的寫法

  一、案例分析的位置

  案例分析的位置必須恰到好處,唯有如此才符合規範。有的同學喜好將案例置於論文之首,有的同學喜好將案例置於論文中間,也有的同學喜好將案例置於論文的末尾。我們對這三個位置進行一些分析。如果您在文章的開頭就將案例已經分析得頭頭是道,則使案例失去了提出問題的價值,如果您在文末對案例進行分析,則又顯得體系不和諧。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在文章開頭提出案例的,則比較適合將案例作為引子,引出文章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隨後在理論分析之後,再對案例的內容進行分析;如果您在文章的中間提出案例,則可以一併進行探討;如果在文末提出案例並且分析該案例,則不甚適宜,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

  二、案例分析的數量

  案例分析的數量不宜多,我們建議1-2個案例,並且各個案例之間必須有所不同,而不是相似的案例。案例不能太多,也不能相似,所採用的案例必須具有範本意義。如果案例採用過多,則有湊字數的嫌疑。以前我們遇到一個學生一口氣分析了5個案例,且這5個案例之間的差別並不大。5個案例佔了他畢業論文的2/3字數,被老師斥責為案例教科書。因此,案例宜精,而不宜多,否則案例分析的效果會走向反面。

  三、案例分析的內容

  切記,案例分析的內容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抄網路或者人民法院公報,如果照抄案例並且標明註釋,從理論上將這並不算抄襲,並且摘編案例本身也不是抄襲,但是現在的抄襲檢測軟體卻可能將這部分內容當成是抄襲,給您帶來很多麻煩。我們的建議是,您需要對所摘編的案例進行精簡、歸納、總結,在保留案件關鍵信心和核心資訊的前提下,對案例的文字進行優化。

  四、案例分析的必要性

  如果您的文章能有一個恰當好處的案例,那一定能為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如果實在沒有案例,那還是不要案例為好。一個和主題不甚相關的案例,或者一個杜撰的案例,可能會使您的論文得到差評。所以同學們切記,案例必須高度相關,並且能借此案例說明問題,否則寧願不要案例,也不要杜撰案例或者選編不相關的案例。

  法律案例分析模板

  王某和李某夫妻育有一子一女。長子王甲在公安局工作,娶妻劉某,生育兒子王進;次女王乙是銀行職員,嫁夫徐某,收養一女徐麗。王甲於2000年因公犧牲,其妻劉某與兒子王進和王某、李某共同生活,劉某對公婆盡到了贍養義務。2003年王某立下自書遺囑一份:死後給孫子王進遺產20萬元。2005年7月王某突發腦溢血死亡。經查:王某與李某共同生活數十年,共有存款40萬元,房屋、傢俱等財產摺合人民幣80萬元。請問:王某的遺產應如何處理?

  案例分析答案

  本案中王某的繼承人有妻子李某、孫子王進***代位繼承人***、劉某***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贍養義務,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孫子王進***代位繼承人***和女兒王乙。王某的遺產60萬給孫子王進20萬,剩下的40萬由4人平分,每人10萬元。

  王某與李某共同生活數十年,共有存款40萬元,房屋、傢俱等財產摺合人民幣80萬元。總計40萬+80萬=120萬,是夫妻的共同財產,所以王某和李某各一半,王某的遺產也即120萬的一半60萬。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2

  張某,女,1991年5月出生。張某2007年7月初中畢業後到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950元。2008年6月張某自作主張花2000元為自己買了一條金項鍊。張某的父母得知此事後,以張某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購買項鍊未經其父母同意為由,找到商場要求退貨。請問:商場是否有權拒絕張某父母的這一要求?

  案例分析解答

  2008年6月,公民張某已經滿17週歲,在一家商店工作,能以自己的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按照我國民法通則關於公民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已滿16週歲不滿18週歲的公民,能以自己的勞動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以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金項鍊的行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商場有權拒絕張某父母的要求。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3

  農民張某在自己承包的責任田裡耕地時,挖出了一罈子銀元,壇內有一字條:“民國三十年張三元埋”。問:該壇銀元應歸誰所有?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中由於壇內字條已註明所有人,因此不應屬於無主財產,不能歸國家所有,只能歸張三元的繼承人所有***張三元認定已死亡***。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4

  甲15週歲,為一痴呆人,一日,甲父外出辦事,匆忙之中忘了將甲託人照管,結果甲私自玩打火機將鄰居家的房屋點燃後燒燬。問:鄰居家的損失應由誰負責賠償?

  案例分析答案

  監護案件,由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如果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也要適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損害是由第三人故意引誘、教唆被監護人所引起的,則應當由第三人承擔責任。

  本案中,甲15週歲,為一痴呆人,甲父是法律規定的監護人,他外出辦事忘了將甲託人照管,具有過失。對方當事人沒有過錯,鄰居家的損失應當由甲父負責賠償。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5

  劉迪,女6週歲,在某幼兒園學習繪畫數年,2003年某機構組織兒童繪畫展,劉迪的畫被選中參展並獲一等獎,得獎金5000元。此時劉迪父母已離異,其母張某為劉迪的監護人,劉迪之父每月給劉迪300元撫養費。請問:該獎金應歸誰所有?

  案例分析答案

  本案獎金5000元是純獲利益的行為,應歸劉迪所有。因劉迪屬於未成年人,由她的監護人張某代其管理。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6

  張家、李家、王家相毗鄰,並連成一線,某日張家發生火災,火勢十分凶猛,為了阻止火勢蔓延,救火人員將李家的房子推倒一間。請問從民法角度分析救火人員的行為屬於什麼性質?該如何處理?

  案例分析答案

  這種行為屬於緊急避險。應當由引起險情的張家負責賠償。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7

  甲和男友是大學同學,1995年畢業之後他們就住到了一起,平時也象夫妻一樣生活,到今天已經三年了。可前不久男友向甲提出了分手,因為他與公司的一個女同事產生了感情。甲想告男友重婚,你認為可以嗎?

  案例分析答案

  甲不能告男友重婚,因為甲與男友屬於同居關係,而同居關係不受法律保護。相反男友的婚姻關係受法律保護。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8

  甲欲毒害乙,將劇毒農藥投入乙的食物內,乙剛吃下少量有毒食物,甲猛然悔悟,立即將乙送往醫院,經醫生全力搶救,乙沒有死亡。請問:甲是否構成犯罪?本案應如何處理?

  案例分析答案

  甲的行為已符合犯罪構成要件,屬於犯罪。但本案中甲自動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屬於犯罪中止。按照我國刑法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予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本案中甲對乙已造成一定損害,屬於應當減輕處罰。

  法律基礎經典案例分析例題9

  李某將他人的一臺彩電偷回家中,經其父、兄規勸,李某悔悟。在被盜者未發覺的情況下,又偷偷地把這臺彩電送回原處。請問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如何處理?

  案例分析答案

  李某的行為已符合犯罪構成要件,屬於犯罪。但本案中李某能夠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犯罪中止,按照我國刑法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予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本案中李某沒有造成損害,應當免予處罰,不作為犯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