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本科高校創業教育目標論文

  當前我國大多數地方本科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創業教育目標不明確,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零散。為提升大學生畢業生創業與就業能力,地方本科高校必須探索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新途徑,形成地方特色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試論本科高校創業教育目標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試論本科高校創業教育目標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的落腳點即是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而囿於當前許多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創業教育模式,仍然面臨著創業教育定位模糊不清等問題。因而當前理清價值取向、明確創業教育定位成了各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定位;創業;教育;目標

  在創業型經濟的推動下,高等教育在我國已邁進創新、創業教育階段,這是落實科教興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重大舉措。目前,創業教育已經得到重視和一定規模的推廣,但是依然還處於起步與試點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創業教育模式,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依然有定位模糊的問題。高校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堅定能力、素質價值取向,明確創業教育目標定位。

  一、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

  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創業學者普遍認為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財富的動態過程,是一個發現和捕獲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或服務並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當前,國內學界對創業概念的解讀逐漸由中國傳統“草創事業”的角度向西方狹義的商業角度靠攏。在這一角度下的創業教育,主要側重於能力、素質價值的取向。

  ***一***能力價值取向

  近年來,受杜威實用主義教育觀的影響,各高校不遺餘力地引導學生創辦和經營小型企業和科技公司,從事技術服務、成果轉讓等商業實踐活動,企圖將學生培養成企業家。創業教育並非是一種“企業家的速成教育”,造成高校對創業教育錯誤定位的主要原因是對創業教育內涵認知的模糊和對“創業”概念的過分的狹隘理解。其實長久以來,創業教育從來就不是個工具主義取向的概念,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次在世界範圍內推動創業教育起,創業教育就被定義為“能力取向”的概念。蒂蒙斯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異於社會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標的就業培訓,更不可能是一種“企業家速成教育”,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創業素質,讓受教育者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是一種為培養學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的教育,無論應用於哪一層次,它都是一種“能力取向”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創業教育的定位應將“就業教育”、“創業培訓”和“創業教育”加以區分,擯棄工具主義取向,明確“能力主義”取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定位。

  ***二***素質價值取向

  大學生創業需要的是具備綜合的創業素質的人才,因而創業教育只是一種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將素質教育深化的新形式,是將素質教育的具體化。而通過創業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品質、創新開拓的精神和意識等,是促使我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措施,也是素質教育的最高體現,更是一種健全人格的教育。“能力取向”與“素質取向”並不矛盾,能力向來就是素質的一個部分,缺乏能力支撐的素質也會顯得空洞,因而創業教育既是一種培養創業者創業綜合能力的教育,也要著眼為未來,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革命性的創業一代作為其基本價值取向。

  二、高校創業教育應當達成的目標定位

  在總結和歸納學者們研究的基礎上,對創業者成功創業應當具備的創業基本素質結構做出如下梳理:具有想創敢創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創業意願和要求,敢於冒風險、能夠控制風險的風險控制能力;善於捕捉創業資訊、把握創業機遇,適時選擇市場的洞察能力;具有紮實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具有卓越的組織規劃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社會交往公關能力;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具有對突發異常事件的應急決斷的危機處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情緒自控力;不屈不撓、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力等。幾種層次高等教育在創業教育方面的共性目標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這些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著力加強對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知識等方面的培養和塑造。

  首先,高校在培養創業意識的目標過程中,應當同時包含對創業理想的樹立和創業情感和創業使命感的激發。創業情感是創業者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事業的興趣、愛好和憎惡表現,是形成創業意識的重要動力。喬布斯說過,“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去尋找一個能給你生命帶來意義、價值和讓你感覺充實的事業。擁有使命感和目標感才能給生命帶來意義、價值和充實。”創業活動無論是對社會的發展和學生個體自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創業對於個人發展的價值,主要是使他們通過創業實踐將知識和才能轉化為物質財富,改善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這種創業意識的形成會激勵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業理想,並選擇合適的創業發展方向,投身創業實踐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與能力,實現人生價值。

  其次,豐富和完善學生的創業知識體系。傳統意義上的創業知識是由多種知識所構成的統一體,一般包括創業心理學、創業法律知識、財務知識、營銷知識、稅務知識、保險知識等。除此之外,創業教育還需要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現代創業的發展歷史和成功創業者創業的成長經歷,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全面的知識素質結構和需要積累的經驗,瞭解組建如何創業團隊、瞭解創業需要面對的環境和條件等,由此完善學生的創業知識結構。

  再次,提升和培養綜合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作為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應該可以分解為專業技術能力、創新能力、情感能力、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會能力等。創業活動是創業者在識別創業機會的基礎上,應用多種創業資源實現創業目標的過程,它要求創業者隨時解決創業過程中的技術、經濟和社會關係等種種問題,這就需要創業者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品質。另外,高校的創業教育不應當是一種平均式的教育,國外大學的創業教育根據學生的層次和型別有所分類,在本科生層次,側重對創業精神的培養和創業意識的培育,而在研究生層次,特別是MBA 的創業教育,以及

  對於本科高校創業教育目標的確立,涉及到培養目標工具主義取向和能力主義取向的取捨,涉及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等。在考慮多重因素影響的基礎上,本科高校的創業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教育與發展型的素質教育,主要目標應是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更加註重培養特定行業、專業背景下的創業技術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轉化能力,並使其能夠在時機成熟之時抓住機遇成功進行創業實踐。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性個性的創業一代並滿足學生個人的發展與自我實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