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論文

  青春期教育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體生理知識、青春期性健康、個人衛生習慣、合理營養、疾病預防、保護環境、體育活動、增強安全意識,預防傷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進心理健康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

  【摘要】 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現是各種各樣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夠解決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意義,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單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現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他人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其主要表現有:

  1.1 不接受教導 情緒上的敵對意識,行為易產生偏激,往往與老師家長所要求的背道而馳,從而滿足自身所謂的“獨立意識”以及“自理能力”。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閉,不與任何人交往,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容易產生自卑感、孤僻感,對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影響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這是逆反心理的內在表現形式。

  1.3 易走極端 他們感覺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渴望所謂的理想世界,離家出走,乃至輕生念頭,不計後果來徹底的“放鬆自己”。這是最極端的表現形式,很容易產生嚴重後果,而且往往難以挽回。

  2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髮展必須經歷的階段,是一種暫時的心理現象。影響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變化。自尊心逐漸增強,使得他們當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為不能被現實所接受時,他們就會產生過於偏激的想法,認為家長老師阻礙了他們的自由,輕視自己,從而產生了反抗心理。於是,他們要求擴大自己的權利,並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尊嚴,要求一定程度上與成人平等,並且竭力使成人承認這一點。

  其次,進入青春期,青少年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青少年在謀求獲得獨立的過程中,當成人限制他們的獨立性並把他們當作“小孩”而加以監護、指導,不重視他們的興趣、態度和意見時,他們就抱怨,並且提出抗議。隨著交際範圍的不斷擴大,喜歡自作主張,“謀求獨立”意識成為重要的心理傾向,

  2.2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環境的影響具有特殊意義。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佔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一半以上,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對孩子給予的照顧過多,尤其是對孩子教育上的要求過於嚴格,超過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們的獨立性和完整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家長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長常常擺出封建家長的威風,不給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產生反感、牴觸情緒。

  更有甚者,採取“大棒政策”,當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達不到自己的滿意程度時,就會使用暴力,體罰青少年。這種“大棒政策”,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成長,使青少年行為偏激,有時可導致不可估量的後果。

  2.3 學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公正。每個老師都喜歡聽話的學生,但正是由於老師的這種看似正確的“偏見”,造成所謂的“差生”不喜歡這個教師,甚至產生憎惡情緒,上課故意搗亂,與老師作對等。老師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產生逆反情緒,並且對青少年以後的成長造成不良後果。

  其次,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其心理。對青少年來說,班集體就是一個微型社會,他們在相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形成各種關係,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並由此決定了他在集體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級社會學研究表明,學生在班級中活動和交往的主導動機是謀求在同齡人群體中使自己滿意的地位。如果這種慾望經常得不到滿足,那麼個性的對立與社會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決對策

  3.1 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看到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對出於你的關心。而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遇事要盡力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突顯自己的個性並非是通過與他人的對抗來實現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強感情投入,融洽師生關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當教師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尤其對那些遇到挫折而對生活失去信心,並用懷疑、敵視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事物的學生,則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關懷。教師應學會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儘量縮小“代溝”,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做到同學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應儘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即使一時犯了什麼錯,也不要橫加指責。教育者應耐心地讓孩子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對總是懷有逆反心理的人來說,努力培養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我們開闊思路,從偏執的習慣中超脫出來。

  3.4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向學生介紹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心理變化和特點,調節好心理狀態,使他們心理品格有所昇華,使青少年自察、自治,淨化健康人生,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們堅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工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把學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中小學這個基礎教育階段,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丁志強.教育管理心理學.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

  [2] 張承芬,孫維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學心理素質教育的探索.科學出版社,2000.

  [4]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範文二:淺析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青春期是一個人從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身心發展突變,不論是在生理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處在這個時期的聾啞學生,生理髮育已漸漸成熟,但心理髮育卻相對滯後,這種生理、心理髮育的不同步,使得他們在青春期產生了不少心理和行為的問題,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本文試圖通過挖掘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心理狀況,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索出對青春期聾啞學生心理實施矯治的有效措施,以改善他們存在的不良心理。

  [關鍵詞]青春期 聾啞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7-0052-03

  聾啞學生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生理髮育已接近成人,但由於自身缺陷的影響,心理成熟相對滯後。他們常常不能剋制自己而被外界現象所幹擾,從而產生各種煩惱,急需幫助及引導。因此,需要適時地給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礙,保證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聾啞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行為表現

  ***一***自我意識不夠穩定,意志力薄弱

  聾啞學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但同時他們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願意事事處處受家長和教師的控制和約束,表現為衝動和逆反。如在學校裡,教師批評一兩句,他們就有可能離校出走,甚至放棄學業;在家裡,父母一兩句過重的話語,他們就會對父母不理不睬,甚至還可能離家出走。在社會上,有的青春期聾啞學生不願和健全人多接觸,他們因聽覺障礙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別人嘲笑,遇事畏縮,缺乏競爭的勇氣。

  ***二***情緒起伏大、變化快

  青春期聾啞學生情感體驗深且豐富,但情緒不夠穩定,容易意氣用事。雖然他們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處理情感與理智之間的關係。有的聾啞學生對人際活動產生偏見和誤解,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利益、處境、心理感受,與別人關係疏遠,常與別人發生衝突;有的聾啞學生情緒不穩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極易激動,亂髮脾氣還不聽勸告。

  ***三***早戀與性心理問題

  聾啞學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識覺醒,但是對青春期的到來產生恐懼、好奇、神祕感。他們瞭解青春期知識的渠道少,對這方面的知識處於羞澀難於啟口而又渴望瞭解的兩難境地。有的聾啞青少年的對自己的性特徵變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慮不安,對異性的變化表示出好奇、關注等,喜歡接近異性,產生對異性愛慕、追求的動機,若戀愛不成會因此而苦悶,自暴自棄。

  ***四***學習動機的缺失與倦怠

  青少年時期是聾啞學生人生成長的階段,學習依然是他們的主導活動,也是他們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石,然而他們此時的種種心理困擾,也大多由學習而來。多數聾啞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為學習而學習,缺乏對學習必要性和學習目標的認識,對學習採取一種應付的態度。有的聾啞學生依賴性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善於自主學習,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不願意向教師和同學請教,坐等教師抄給他們標準答案或乾脆抄襲他人的作業;有的聾啞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自覺性不高,極易產生學習動力不足、厭學等不良心理。有的聾啞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擊,容易造成思維遲鈍、情緒躁動等學習心理倦怠現象。

  ***五***其他不良行為

  聾啞學生由於聽力受損,語言水平低,與健聽人有著明顯的溝通障礙。受身體缺陷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及經驗等各方面的束縛,他們的道德觀念較為模糊,判斷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如家長的寵愛極易讓他們形成驕橫、任性的性格,在學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紀律,逃學,甚至爬牆出校,沉迷於遊戲廳、網咖等娛樂場所;還有的學生出現打架鬥毆、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個別學生出現早戀現象,甚至發生過激行為,嚴重地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聾啞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聽覺障礙的自身缺陷使聾啞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縮小了他們直接接觸客觀世界的範圍。感知活動貧乏、單調,聽覺障礙帶來的認知、思維等方面的與眾不同,引發出聾啞學生活動受限、參與受限、溝通受限、職業受限等一系列問題。聾啞學生的認知、人際交往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從而誘發了他們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對聾啞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後天環境因素。家庭關係、家庭教養方式和家庭教育內容等家庭因素對聾啞學生的個體心理的形成、性格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的過分溺愛和嚴厲粗暴這兩種教養方式對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危害最大。在家庭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性格中往往會形成意志薄弱、膽怯、遲疑、情緒穩定性差等特點;嚴厲粗暴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對孩子動輒打罵,這會造成孩子青春期創傷性體驗,形成有缺陷的個性。有的家長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現狀,對聾啞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養意識;有的家長雖有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於不瞭解聾啞孩子的身心特點,或無法與聾啞孩子正確交流,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不當的教育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聾啞學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們形成異常心理。

  ***三***學校方面

  聾啞學生,尤其是寄宿的聾啞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教育思想、學校的氛圍、教師的素質、師生關係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等,都會對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師責任心不強,或不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對學習成績不好又常常違反紀律的聾啞學生,沒有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而是進行簡單、粗暴的訓斥和挖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有的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效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有的教師對批評和讚揚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聾啞學生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交往方式,他們之間的各種行為和習慣能夠相互影響,如比吃穿、打鬧、不講究衛生、不尊敬教師,甚至打架、早戀、破壞學校內外公共秩序等,個別學生因對某種不良的行為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而盲目效從。   ***四***社會影響

  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渙擠縉??掛恍┝?蒲??雜詰賴慮楦瀉兔欄杏脅徽?返睦斫猓?庾壇ち慫?親運階嶽?⒑靡荻窶偷認捌?I緇嶸銑贍炅?迫說牟渙妓枷牒託形?粵?蒲????凶龐跋旌陀棧笞饔謾I緇嶸現兩袢砸歡ǔ潭卻嬖謐哦粵?迫說鈉縭酉窒螅?狽α?迫似降炔斡肷緇嶸?畹奶跫?突肪常?廡┒加跋熗肆?蒲??男睦斫】搗⒄埂?/p>

  三、青春期聾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關愛青春期聾啞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並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公平、公正地對待聾啞學生,使他們擁有與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教師應多關懷聾啞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聾啞學生,提高對他們的關注程度,避免他們產生被忽視、被遺棄的感受,加強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教師要對聾啞學生進行細心的觀察與真誠的溝通,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並給予疏導和矯正,開啟他們的心扉,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教師要營造班級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圍,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排除他們心理上的苦惱,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消除他們的緊張和焦慮,避免他們可能產生的挫折感;在課堂上教師儘量多用表揚、鼓勵、肯定的語氣,並且加強對聾啞學生的個別輔導,在課堂上儘量讓他們展示自己,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表揚,使他們在學習問題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讓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受積極健康的集體氛圍

  開展各種班集體活動,使聾啞學生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在班級中,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會等形式,經常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幫助聾啞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如開展“我做班級小主人”、“老師,我想對您說”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內勇敢地發言、討論。教師應鼓勵聾啞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並對他們給予積極地肯定,在活動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圍。學校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引導學生參加籃球賽、書畫比賽,培養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或者組織聾啞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和健全學生開展手拉手活動,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社會家庭中的一員,從而使聾啞學生在心理上有歸屬感,能在交往中不斷克服自卑心理,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進行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和道德行為規範教育

  聾啞學生同正常學生一樣,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第二性徵開始顯現,男女體形明顯分化。面對這些生理上的變化,聾啞學生會感到困惑甚至驚恐。也有聾啞學生在青春期思想變得活躍,開始關注異性,很容易出現早戀現象。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講解有關青春期生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可以利用集體授課,對學生進行生理衛生知識的教育,如利用圖片和多媒體課件講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識,讓學生們瞭解男、女同學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及特點;引導學生建立正常的同學友誼,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指導男女學生正常交往,不要過早陷入感情問題,預防早戀等。也可以通過個別談話,如針對女生單獨講解經期衛生知識,教給她們青春期怎樣愛護自己的身體,保持身體健康;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與青春期生理、心理問題相關的課外讀物,教導他們養成正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四***多渠道開展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利用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給全體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教師應根據各班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以教師傳授為主導進行教學,讓聾啞學生直接獲得必要的心理衛生知識,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採用專題講座活動或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運用聾啞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角色扮演、遊戲體驗,在各種模擬情境中感悟生活,學會自我調節,培養到良好的心理行為。

  2.建立青春期聾啞學生檔案,加強個別心理輔導。學校要建立聾啞學生檔案,關注他們的心理、生理的細微變化,開展心理輔導,使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心理障礙能夠得到及時疏通引導,及時矯正行為偏差。採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時性心理輔導、諮詢與疏導和心理治療等。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設立心理輔導室,配備心理健康諮詢師,對有明顯心理問題的青春期聾啞學生進行個別的定期心理諮詢和疏導。隨時接受有心理異常學生的諮詢,通過心理諮詢與疏導使其排除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合理宣洩不良情緒,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開展青春期聾啞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團體心理輔導能滿足相同年齡段青少年學生共同的心理髮展需要。青春期聾啞學生都有著相似的生理特點,心理狀況也接近,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是學校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團體心理輔導通過暖身活動、遊戲體驗、主題討論等各種形式的互動,讓學生在真誠、尊重、開放、輕鬆的團體氛圍中學會團結,能勇敢地表達並展示個人形象,從而達到團體心理輔導的預期效果。輔導內容以個體在成長中可能面臨的關鍵事件為主,如針對青春期的聾啞學生充滿對異性的好奇,有強烈接近異性的慾望,開展主題為“好感不代表愛情”的團體輔導。針對青春期聾啞學生情緒、情感的起伏多變,可開展主題為“學會表達多變的情緒”、“學會跨越青春期的誤區”以及“被人誤解怎麼辦”等團體心理輔導。在條件允許的學校可每月定期舉行一次團體心理輔導,還可以根據學生自己選出的輔導內容安排專人專時輔導。

  ***五***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來完成是不夠的,學校、家庭應該合力重視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多與聾啞學生的家長加強溝通,利用家訪、家長學校等途徑,同家長共同探索聾啞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家長提供一些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長不能只侷限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防止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應注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多關注孩子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改善青春期的親子關係,在家庭裡,家長應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選擇民主的家教方式,營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氣氛。處在青春期的聾啞學生,有時候交談是心靈溝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書面交流的方式進行對話,這樣既能避免面談時的緊張不安,又能達到與親人進行心靈交流的目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家長開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動,家長們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體會和經驗,便於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開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淨化校園及周邊環境。

  聾啞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為此,我們要定期對學生開展普法教育,提高他們的防範意識。學校還應加強制度管理,避免社會上的不良分子進入學校,避免聾啞學生結識社會上的不良分子。一旦發現,學校、教師應給予及時引導。學校還應爭取在政府的幫助下,加大對學校周邊的網咖、遊戲室等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禁止聾啞學生進入。

  總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階段。正確引導聾啞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應該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矯正,並進行正確的教育,以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孫正香.青春期聾啞學生心理健康初探[J].現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聾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與探討[J].現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張凌燕, 蔡亞珍.聾啞學生青春期心理特點與教育對策[J].現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陳虹,鄭小東.中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5] 劉盈江.聽覺障礙青少年心理諮詢[M].華夏出版社,2007:75-93.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