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空巢老人的立法提案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老齡化一起出現的是“空巢老人”的大量增加。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伴隨老齡化一起出現的是“空巢老人”的大量增加。有關專家預測,“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城市和農村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農村出現了“空巢老人”現象。我們對東豐縣一個村的“空巢老人”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為180人,其中“空巢老人”為103人。他們有的人已喪失了勞動能力,有的人部分喪失了勞動能力。因此,他們所面對的生活困難更多一些。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貫徹“十七大”精神,實現老有所養,希望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能引起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

  一、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存在的問題

  1、“空巢老人”孤獨無助

  目前農村絕大多數老年人依靠晚輩養老。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後,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隨之下降。

  尤其是當前青壯年夫妻雙雙外出打工,加劇了農村家庭的“空巢”化與老人的養老難。這些外出者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後,“空巢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影響,連精神慰藉也沒有了。農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內容為子女經濟上的供給、生活上的照顧、精神上的快樂等等。最近,一項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完成的調查表明,我國農村現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我們的調查顯示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

  當前,兩代分居模式,也使農村“空巢老人”孤獨無助。隨著社會的變革,子女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傳統觀念被打破。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趨向獨立生活。在很多家庭,因婆媳矛盾或兩代人的性格差異使老年人被迫和子女分別居住。有關調查顯示,在農村,18.2%的老人與子女分開生活;我們的調查顯示“空巢老人”家庭數已佔到全村總戶數的20%。“空巢老人”的獨居,一方面平時相對忙碌的子女想照顧老人也不可能那麼及時;另一方面老人身邊無兒無女,精神得不到慰藉,整天悶在家裡,除老伴之間嘮叨幾句,和外界接觸聊天說話不多。

  2、“空巢老人”生活困難

  據中國老齡委提供的相關資料,全國60歲以上農村老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0.92%,其中39.3%的人生活貧困,45.3%的人生活得不到保障。黑龍江一人大代表對全國10401名60歲以上農村老人的生活情況進行了專門調研。結果顯示,5%的老人三餐不保;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老人無替換衣服;小病吃不起藥的佔67%;大病住不起醫院的高達86%。

  從我們對 “空巢老人”的調檢視,某縣一個村的 “空巢老人”數已佔到全村60歲以上老人數的57%。“空巢老人”中,靠自己創收的人員,年人均收入為1700元左右;靠子女贍養的,年人均收入為600元左右。在全村103位“空巢老人”中,生活條件較好的人數為34人,佔33%;收入和支出持平的為48人,佔47%;入不敷出***生活貧困***的為21人,佔20%;三餐不保的有4人,佔3.9%;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的有28人,佔27.1%;無替換衣服的有35人,佔34%;小病吃不起藥的有29人,佔28%;大病住不起醫院的有82人,佔79.6%;每年醫療費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達到48人,佔46.6%。而對一些長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家庭來講每年買糧和看病兩項最基本的開支就需要2000元左右。

  3、“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健康狀況有所下降,患病率也隨之上升。由於“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低,處於有錢看病則生活費就無著落,若用於生活就無錢看病的狀態,加之農村老人普遍存在著嫌醫療費太高而不捨得花錢看病的現象,經常是最後導致病情加重,過早地進入疾病纏身狀態。在某縣一個村調查時,我們走訪的五戶人家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疾病。有的人已經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

  二、對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建議

  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著家務、看病等生活困難和與日俱增的孤獨感,使他們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寂寞老人最痛苦,這是最現實的問題。他們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語言溝通,更需要親情的慰藉。這一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都應該密切關注,認真研究,採取對策予以解決。應該努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村民互助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來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

  1、居家養老為基礎

  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土地耕種問題,以其土地收益作為養老的基礎保障。應該結合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空巢老人”所擁有的土地由村委會幫助其進行轉租、轉包等;也可以把外出打工子女的土地與老人的土地同時轉租、轉包等經營運作,提高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作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基礎保障。

  2、村民互助為依託

  由村委會組織養老互助組織,由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健康老人為疾患老人提供互助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貨幣有償;也可以由村委會為其進行互助服務工時記分,待提供服務的低齡、健康老人需要服務的時候,抵扣部分積分儲值。

  3、機構養老為補充

  農村鄉政府應該支援農民興辦養老機構,有條件的農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宅基地,興建小型的敬老養老機構或者老年護理院,由鄉政府在稅收、補貼、收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對於有條件的外出打工或到城市就業子女的“空巢老人”,由其子女出錢,送老人到養老機構養老。

  4、加強鄉***鎮***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後,“空巢老人”因行動不便,無子女陪伴,最大的問題是就醫難。各級政府應採取措施,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鄉***鎮***村醫療衛生機構應實行巡診制度,定期送醫送藥上門,提高“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

  5、加強“孝道”文化宣傳,子女要承擔贍養老人的義務。

  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對能夠提供由村委會出具、老人簽字的已妥善安排老人生活證明的農民工,要優先安排就業;要教育與老人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幫助父母做點家務,溝通情感,照料生活;要在中、小學開展孝敬老人主題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 此外,應採取措施,豐富農村群眾,特別是“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

  關於空巢老人的立法提案的答覆

  民建吉林員會:

  貴會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提案》***第72號提案***收悉,省政府責成省老齡辦協調有關單位具體承辦。經認真研究辦理,並報省政府領導審定,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尊老敬老養老問題

  多年來,我省採取有效措施,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使“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連續組織開展了“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評選“孝親敬老楷模”、“孝親敬老之星”、敬老好文章等,進一步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工作,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二是在全省各地開展了“愛老義工”服務活動試點工作,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到為老服務活動中來。三是組織開展了《老年法》知識競賽,宣傳《老年法》,增強全社會的尊老敬老養老意識。四是利用現代傳播手段,積極辦好吉林老齡網,充分發揮網路傳播速度快、覆蓋廣、資訊量大的特點,加大宣傳力度。此外,我省還在全省農村有贍養糾紛的家庭積極推廣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工作。

  二、關於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

  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面臨的困難比較多,開展農村養老服務也存在許多困難,既有養老服務設施資源匱乏問題,也有地域廣闊、居住分散、老人經濟條件還比較弱的問題。為著力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問題,今年,、省政府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村社群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吉辦發〔2008〕6號***。實行一個建制村作為一個社群的農村社群建設模式,建成一個設施相對完備、服務功能相對集中的農村社群服務中心,給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了基礎保障,為開展面向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養老托幼服務創造了條件。此外,我省的農村敬老院改造建設工作也已完成,668所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擁有8.4萬張床位,成為輻射農村、具備七項功能的綜合性老年服務中心,在解決養老服務發揮重要作用。省老齡工作管理部門積極探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有效措施和辦法,制定了《關於開展農村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的意見》。目前,試點工作已經在吉林磐石市、白城洮南市農村展開。為積極推進包括農村在內的居家養老服務,省老齡辦正在組織調研,並將協調有關部門在今年出臺我省《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強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服務網路建設、服務隊伍建設,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

  三、關於鄉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題

  多年來,全省通過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加強了鄉***鎮***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衛生人員培養,建立健全農村衛生三級網路建設,逐步解決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就醫問題。一是新農合籌資標準逐年提高。2003年每人每年30元,2008年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2009年將提高到每人每年100元。2003—2007年,全省累計籌集新農合資金9.86億元,累計支付補助資金7.87億元,資金年平均使用率達79.79%。累計有806.76萬人次參合農民得到醫保報銷補償,受益面達69%。其中,2007年籌集資金5.81億元,支付補助資金4.96億元,資金使用率達85.3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38個百分點。有47.72萬人次獲得住院補助,全省次均住院補助達860.23元。住院醫藥費報銷補償比達34.9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我省新農合基金使用效率及效益均體現較好水平,有效地緩解了參合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狀況,減輕了參合農民的醫藥費用負擔,發揮了新農合制度的保障作用。二是農村衛生投入不斷增加,農村衛生服務條件有所改善。2004—2007年,我省通過實施國家農村衛生體系國債建設專案,共改擴建農村鄉鎮衛生院452所***現有總數791所***,總建設面積約35.4萬平方米。同時,加大地方財政投入,逐步完善鄉鎮衛生院裝置裝備。2007年度,我省申請了國債資金2600萬元用於鄉鎮衛生院急需裝置配備,又爭取了深圳邁瑞公司1000萬元的裝置捐贈。今年,我省將示範村衛生所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初步落實了建設經費,實施後將有效強化村級衛生機構的網底功能。三是堅持開展城市衛生人才支農工作。據統計,近5年我省共下派醫療隊666支,下派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842人次,促進了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學科建設和人員素質提高。2006年,我省開始實施“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專案”,計劃總投入7285萬元,準備利用五年時間,為全省每個行政村各培養1名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目前,共招收學員2906名。此外,從2006年起,我省為全省一萬個村衛生所承擔公共衛生職能的村醫,每人每年補助500元作為防保補貼,強化了農村防保網路功能。

  感謝貴會對我省老年工作的關心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