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有關空巢老人情歸何處的報告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由於子女離家後獨守在家的中老年夫婦,或單獨的老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無論從比重還是數量上,都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自古孝道就是百善之首,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常回家看看。近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工作已基本完成,老年法此次修訂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您對此如何看待?您一般多長時間回家探望父母?益派諮詢近期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1.7%的受訪者表示每隔半年就會返家探望父母;16.8%的受訪者一年探望父母一次。

  回家看望父母實屬情理之中,但是有些時候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迫於生計,工作的壓力讓常回家看看成了奢侈的想法,是什麼阻礙了您回家的路呢?益派諮詢近期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2.4%的受訪者因為時間有限而停住了回家的腳步;28.6%的受訪者受交通不便牽絆不能常回家看看。

  當常回家看看無法實現的時候,您會用哪種其他的方式代替?益派諮詢近期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8.3%的受訪者認為常常給父母打電話可以代替;22.2%的受訪者願意把父母接到自己家裡;21.1%的受訪者認為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替代常回家看看。

  篇二:

  活動主題: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生活

  活動:寒假期間

  活動地點:寧夏靈武市寧東鎮

  活動內容:幫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調查空巢老人社會生活,來呼籲更多的人幫助弱者。 調查方法:探問,實地調查,道聽途說等等。

  實踐人員:黯止瀾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社會的幫助,例如,孤兒,貧困學生,貧困家庭等,但有一類人更需要社會的幫助,那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個孩子,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離去。但面對老伴的離去,孩子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於無暇顧忌自己的父母。但對於身居農村的空巢老人,他們有的兒女在身邊或離自己很近,當然也有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卻仍然得不到他們的呵護,甚至他***她***的兒女們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見,空巢老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並且有的人還認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靈魂會將他***她***殺死。當然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沒鬼,卻仍然存在於老一輩的記憶中,他***她***們總是承受著別人和自己意識的折磨。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減少他***她***們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讓他***她***們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因而我們應該多幫助這些老人。我們很多大學生一到大學就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但每次活動明額有限,我們很難得到一次歷練的機會,我們何不放開視野觀望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其實做好事處處可以做,何必只等著上面吩咐任務,只要我們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我們歷練的機會很多,就像談到空巢老人,他***她***們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幫助,他***她***會多麼的感動。

  記得一次逛街時,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向我詢問民政局的位置,我細心告訴了他。沒想到老爺子很健談,他告訴我剛才詢問了好幾個人,都沒理他,他和老奶奶在家,兒女不在家,快過年了,沒錢花,到民政局申請老年人補助金。我想,老爺爺估計是沒辦法了吧,才去的民局。一想起我也有80多歲的爺爺,禁不住對他產生些親切感,也很可憐他的處境。 通過這次經歷,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兒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關心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受到重視時她***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無不值得我們伸出援手。而據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們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鬥,以避免今後怨天尤人。

  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各方面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時間,讓我們的生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春節前,我去了趟村委會,得知,鎮上為60歲以上的老人傳送糧油,而村上則給每位老人發500元錢,由書記帶人親自發放。我跟著去了兩家,當看到老人領到東西時臉上那高興地表情時,我不禁跟著老人一起高興起來。

  總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條件不僅需要社會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兒女,子孫們的幫助。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創造好的生活條件。讓辛苦的老一輩人們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

  村子中,有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現在已經65歲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當過軍人,年紀大了之後由於家裡子女忙碌沒時間照顧他。他告訴我說他小時候的生活相當貧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顧不過來,很多事都是自己學會的,自己從小就懂得很多,後來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來,直到現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這裡沒有人照顧,子女也不關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話讓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看他一人很不容易,我便想幫他幹些家務活,沒想到他卻攔著我,不讓我幹。讓我陪他說說話,於是我便和他聊起來, 話題從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態的調整再到新舊社會的變化,我與老人都聊的十分開心,其中,還聊到《紅燈記》、《天仙配》、《童話》和《太陽紅》等經典戲劇,老人非常開心。臨走時,老人還囑咐我,有時間常過去陪他說說話,讓我感到很心酸。

  我想我也應該抽更多的時間陪陪爺爺,儘管爺爺一天過得很充實,也很舒服,但我想我去陪他,他應該更高興。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對空巢老人這些相對於我們的弱勢群體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的更多的照顧,他們曾經都為社會做出過貢獻,都有年輕輝煌的時候,現在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排擠,也應該有自己的地位,更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這回走訪老人,讓我也看到了老人們的活力,雖然年歲已高,但卻活力依舊。他們都樂觀開朗,沒有子女在身邊的照顧,卻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並不因為自己年紀的原因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照樣像年輕時候一樣生活、學習,他們自己在心中也堅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篇三: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如何安置老年群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本次民商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槐蔭小分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希望“空巢老人”的問題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使老年人群體得到更多的關愛。

  二、關鍵詞

  老齡化社會

  “空巢老人”

  居家養老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全國老年人佔到人口總數的10%,並將在2014年達到兩億。***如何安置老年群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本次民商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槐蔭小分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

  此次活動,我們選擇了濟南市槐蔭區營市街社群的老人作為調查物件,其中把營市街“為老服務中心”的老人作為主要調查物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滿意。通過我們與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們認為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為吃喝問題而發愁。多數老人期待和兒女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由於住房、代溝或者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等種種原因未能夠與子女一起生活。

  調查顯示孤獨是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極大隱患。城市的生活節奏較快,中、青年人作為城市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和家庭負擔的主要承擔者,需要承擔繁重的壓力,很難有空閒時間陪伴老人。調查結果表明,有將近60%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20%的人有時候感到孤獨,只有為數很少的老人不感到孤獨。部分老人感覺到自己步入老年後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社會認同感不能得到滿足。資助和關愛是不同的意義,有的老人因缺乏親情而倍感孤獨。社群中一位無子女的吳奶奶每週都盼望侄女來看望自己,老年公寓中的有些老人也經常以讓子女送東西為藉口,見子女一面。

  對於經常擔心的問題的調查,身體狀況是老年人最擔心的問題,其中擔心身體不好的佔29.1%,擔心生病沒有錢治療的佔23.5%,兩項累加後佔該問題答案的52.6%,超過了半數以上,老人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滿意度調查中,很不滿意或不滿意的為22.2%,一般的為31.1%,滿意的為44.4%.同時,對於是否承擔的起日常的醫療費用的調查中,基本能夠承擔日常的醫療費用的老人佔73.2%,可見,對於日常醫療費用大部分人是能夠承擔的。因此,可以提供日常的便民醫療服務。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共同心聲。

  有近87%的老年人在參與調查時表示贊成發揮餘熱,積極為社會做貢獻,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老當益壯,更多的老人願意積極的機身社會,與時俱進,不願脫離社會。在如何安排生活的問題上,“老有所樂”是老年人共同追求的。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心境好,能夠有自己比較滿意的生活方式、娛樂休閒方式就可以了,快樂才是最關鍵的。營市街社群中的老年公寓也為老人提供了多種娛樂方式,例如打麻將,觀看京劇,有特長的老人還可以進行文藝表演。

  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例如,養老院無法避免的生離死別等人生變故所帶來的晦暗情緒的相互傳染,養老院的管理是否能做到規範,還有最重要的,老人因遠離子女而形成的孤獨感等。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席捲全球。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面臨著老齡化問題,因此,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我們更有經驗。例如,德國政府通常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時幫助老人洗衣、做飯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用繳納房租。這樣,即節約了大學宿舍資源,還能保證“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在日本,政府為更好的關愛“空巢老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甚至出現在家中死亡而無人知曉的狀況,日本政府會把“空巢老人”家庭進行統計,並將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等基本生活資訊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夠及時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況。

  這些措施可以給我國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帶來啟迪。我認為濟南槐蔭區營市街社群的為老服務模式還是比較先進的,除了傳統的老年公寓之外,在這裡,還有居家養老的模式。它以老人的住房為條件,以老人家庭為依託,由街道家庭養老院服務中心為老人選派養護員,入戶服務。而老人通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工作時間等發給他們代金券,每月工作人員通過代金券的金額領取工資,這種為老人服務,政府買單的做法可以使“空巢老人”受到更多的關愛,有了這種“家庭養老院”,“空巢老人”得到適當照顧,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其子女也可免除後顧之憂。由於是以養護員入戶服務的方式取代集中吃、住、服務,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原來的各種養老資源,大大減輕老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也便於因人而異,開展不同形式的養老服務、計時養老服務、日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服務、家教服務等,都是深受歡迎的服務專案。老人的不同需求可得到相對滿足。並且,營市街社群會定期組織志願者走訪“空巢老人”家庭,與老人進行溝通,聊天,保障老人有一個樂觀的心境。

  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借鑑推廣,對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一個多月的調查,我們與老年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當前正值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程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們去理解、關愛。我們有責任、全社會也有責任找到與老年人溝通的契合點,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老、敬老、愛老”的風氣,使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溫暖,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