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最後晚餐的祕密

  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在逾越節的前夜坐在一起吃晚餐,就餐時,耶穌突然意識到在這些門徒裡面有人會出賣他,然後門徒們互相猜疑的故事,《最後的晚餐》中還藏著什麼樣的祕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xxxxxx,歡迎大家閱讀。

  耶穌最後晚餐——週四大謎團

  第一,耶穌星期三幹什麼?英文新國際版***NIV***聖經註釋說,休息日:星期三:福音書未提及。這讓人有些蹊蹺,因為猶太人的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之間。更何況耶穌最後一週的服事特忙,不可能什麼事也不做。筆者好奇,翻開自己的中文和合本聖經末尾的耶穌生平圖表,發現最後一週的日程裡,獨獨沒有星期三。

  第二,最後晚餐的問題。馬太/馬可/路加福音書都說,最後的晚餐就是逾越節的晚餐,但約翰福音卻說,那是逾越節“前”的晚餐。這種衝突如何解決,學者說法不一。

  第三,審問耶穌時間太倉促。如果耶穌的最後晚餐是星期四晚上,那麼晚餐後耶穌深夜被捕到次日星期五上午九點左右被釘十字架,短短的十來個小時,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三番五次的易地審訊***大祭司亞拿,大祭司該亞法,猶太公會,羅馬駐猶太的巡撫彼拉多,分封傀儡希律王,彼拉多重審定罪***。

  第四,審問的合法性。猶太公會對犯死罪的人進行審判,必須在白天舉行。當日可以無罪開釋,但定罪的判決,必須再等一天。耶穌連夜被審訊而立刻定罪,有違當時的法律程式,另人費解。

  釘十字架的日期初步線索

  根據當時的歷史人物***羅馬皇帝提比留,猶太大祭司該亞法,猶太巡撫彼拉多***,耶穌受難一定在公元后26到36年彼拉多執政期間。耶穌死在其中某個逾越節期間的星期五,下午約三點鐘***申初***。

  耶穌最後晚餐的問題

  前述最後晚餐到底是逾越節當天還是之前的晚餐,至少有四種解釋。

  第一,同觀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對了***尼散月15日,逾越節當天的晚餐***,而約翰福音錯了。主張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約翰為了從神學預表意義上表明耶穌正是逾越節宰殺羊羔時***尼散月14日結束前的下午三點左右***受難的贖罪羔羊,而刻意把耶穌釘十字架的日子放在尼散月14日,最後的晚餐也就相應提早在尼散月14日剛開始後的晚上。這個解釋的麻煩是,約翰的記載有偽造之嫌。但約翰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逾越節的晚餐不僅發生在耶穌最後的晚餐之後,更是發生在耶穌受審和被釘十字架之後。除非認定約翰對耶穌最後的日程進行了大量的篡改,我們實在無法接受這個輕率的解釋。

  第二,約翰福音可以被解釋成符合同觀福音書。持這種看法的學者***比如DonCarson***指出,發生在逾越節之前的,乃是晚餐前耶穌為門徒洗腳一事***約翰福音13:1-12***,最後晚餐緊接著就發生了。至於猶太人不願進彼拉多的衙門,怕染了外邦人的汙穢,不能吃逾越節的宴席***約翰福音18:28***,那是因為逾越節緊接著就是除酵節,猶太人常常把兩個節期看為一體。最後,被釘的日子先於一個特別的安息日大日***約翰福音19:31***,之所以特別乃是因為那個安息日***週六***剛巧落在逾越節後而成大日,而非因為安息日正好就是逾越節那天***尼散月15日***。這個解釋不夠自然,有太多斧鑿之嫌,而且約翰一再強調耶穌受難日子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翰福音19:14,31***。

  第三,最後的晚餐只是類似逾越節但並非逾越節的晚餐。同觀福音書記載的晚餐不是逾越節的晚餐,乃是耶穌因為被捕前情勢緊張而提前與門徒過的一個類似逾越節那麼嚴肅莊重的晚餐,這樣,耶穌最後的晚餐正如約翰福音所記***約翰福音13:1***,發生在逾越節之前。這個解釋也不理想,因為同觀福音書清楚記載那是逾越節的晚餐。

  第四,不同的年曆理論。猶太人根據官方的猶太宗教歷***日落到日落算一天***,在尼散月14日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宰殺羔羊,等日落後,也就是尼散月15日開始時,與家人吃逾越節的晚餐。但從死海古卷發現,當時也有一群猶太人***比如寫死海古卷的昆蘭社團***,就遵循一個從日出到日出算一天,一年364天***剛好52周***的年曆,他們選擇尼散月14日***總是星期二***來吃逾越節的晚餐。有人認為,同觀福音書記載的,正是按照後一個年曆,耶穌與自己的門徒在星期二晚上吃逾越節的晚餐。而約翰福音記載的日子***尼散月15日***,則是官方的猶太宗教歷。這個解釋假定昆蘭社團的逾越節發生在官方的猶太宗教歷所定規的逾越節之前。事實上,昆蘭社團的逾越節發生在官方的猶太宗教歷所定規的逾越節之後***見後***。

  耶穌受難日子的基本界定:AD26-36,星期五,尼散月14或15日。

  耶穌受難日子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公開傳道,在施洗約翰之後。而施洗約翰公開傳道,是在羅馬皇帝提比留在位第十五年***路加福音3:1***。而該撒提比留在其繼父該撒亞古士督死後一個月內被羅馬元老院任命為新皇帝,即在AD14/9/17。如果按照羅馬人的習慣,皇帝登基元年從登基後的元旦開始算,這樣,施洗約翰在AD29年1-12月間開始傳道。如果按照猶太人的宗教曆法,施洗約翰傳道始於AD29年春到AD30年春之間。如果按照猶太人的民事曆法,洗約翰傳道始於AD28秋至AD29年秋之間。無論如何,耶穌不可能早在AD27年受難。另外,根據使徒保羅的最可能悔改信主時間***AD34,基於加拉太書1:18-2:1以及使徒行傳的宣道旅程***,耶穌也不可能晚至AD34年春才受難。

  這樣,剩下的只有AD30/4/7,AD33/4/3,兩日都是尼散月14日星期五。這十分重要,因為前述***三***中四個解釋的頭兩個解釋肯定不對。約翰記載的日子是對的,耶穌受難在尼散月14日,先於逾越節前!耶穌的受死在時間上***申初,即下午三點,見馬太福音27:35-50,馬可福音15:33-37,路加福音23:44-46***極其巧妙地應驗了逾越節的羊羔在尼散月14日下午三點到五點間被宰殺的預表。而尼散月16日正是初熟節,是祭司把初熟的一捆莊稼***大麥***在聖殿裡搖一搖的日子***利未記23:10-11***。保羅說復活的基督正是所有死了等候復活之人的初熟之果***哥林多前書15:20***。

  耶穌在施洗約翰公開傳道之後數月內開始傳道,也就是AD29,那時耶穌“年紀約有三十歲”***路加福音3:23***。耶穌傳道期間至少經過了三個逾越節***記載在約翰福音裡***,這樣就排除了AD30/4/7作為耶穌受難日的可能。剩下只有AD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