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是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近代史論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近代史相關論文:人民群眾是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人民群眾是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全文如下:
人民群眾是中國堅持八年長期抗戰的有力保障,是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正是因為有人民群眾發揮重要作用,才使抗日戰爭取得了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
表達抗戰意願積極推動政府抗戰
國民黨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在東北的"不抵抗主義"等行為激起了全國民眾強烈抗議,各階層、各群體的人民群眾紛紛表達了堅決抗日的迫切願望,以各種方式推動政府抗戰。以"一二·九運動"為標誌,愛國學生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西安青年學生還以政治行動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堅決支援張學良、楊虎城的正義行動,堅決擁護我黨和平解決的方針。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廣大愛國民主人士、宗教人士、華僑、新聞界人士紛紛主張政府停止內戰,壯大了抗日民主救亡運動的聲勢,給予了國民黨政府巨大壓力。以沈鈞儒為代表的民主人士還為建立抗日統一戰線予以種種協助。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最終促使國民政府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主張。
踴躍報名參軍為抗戰提供兵源保障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地青年決死隊、義勇壯丁隊大量湧現。僅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從軍運動中,就有15萬知識青年自願參軍,成為軍隊翻譯官或空軍人員。大批華僑飛行員和機務人員回國參加空軍或組建抗日義勇軍。少數民族中湧現了東北滿、朝等多民族抗日聯軍、蒙古族"三女王"、四川松潘30萬藏族殺敵團等,僅貴州就有45.7萬少數民族參戰。雖然《兵役法》規定女子無兵役義務,但中國婦女也為軍隊兵源提供了保證。另據統計,解放區人民群眾組成的民兵和自衛團數量始終為軍隊數量的二至三倍,保證了八路軍、新四軍的兵源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
創新作戰方法貢獻抗日作戰智慧
在抗日戰爭中,主力部隊的作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配合。尤其是在敵後戰場的游擊戰爭中,當地人民群眾利用最熟悉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優勢,在戰鬥中創造出各種巧妙有效的戰術和方式襲擊敵人。隱蔽遊擊法限制日軍部隊行進速度;交通破擊戰全面破擊公路幹線;水上游擊戰阻礙日軍汽艇行駛;"地雷戰""堵門 戰 " " 捕 捉 戰 " " 車 輪戰""推磨戰""蜂窩戰""地道戰",把村落直接變成打擊日軍的"迷魂陣".廣大人民群眾在配合主力軍隊對日作戰中發揮出了巨大的創造性和主動性,顯示出了高超智慧,彌補了我軍武器裝備等方面的不足,成為正規戰的有力補充,併為我軍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進行區域性反攻創造了條件。
貢獻人財物力為抗戰提供支援幫助
廣大人民群眾為抗戰提供的援助和支援成為了長期抗戰的有力保證。一是提供財力支援和物資援助。各地群眾紛紛"獻金"籌款、徵募和捐獻物資。新疆民眾捐獻農牧礦產品,民主人士發起"一碗飯運動"從海外募資,華僑墊補政府軍費開支,還捐助飛機、藥物等大量軍用物資,建立"中國血庫",為抗戰所用。
二是提供擁軍幫扶。各地群眾參與救護、掩護傷病軍人。民主人士救助難民、兒童。婦女群眾製作前線慰問品、幫助抗日軍屬。戰區人民自發為部隊送糧食、做軍衣,併為部隊作戰提供各種幫助。三是提供人才支援。戰時大批專業技術華僑回國服務,國內各界醫務、文藝、航空工程技術、外語類等方面人才參與戰時相關領域建設和服務,為解決戰時技術人才緊缺的困難做出了巨大貢獻。
投身後方建設為抗戰提供基礎保障
一是農民和工商業者堅持不放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為抗戰渡過嚴重困難時期和長期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華僑也積極回國投資工礦、墾殖、金融支援抗戰,對抗戰後期政府嚴重"貧血"的財政經濟起到了輸血作用。二是抗戰爆發後,為了保全民族發展命脈,戰區許多高校和企業遷至內地,各地群眾積極支援並協助搬遷,不惜出力、出土地,滿足抗戰需求。三是為了保證戰事軍需,修建特種工程。如雲南民工修築滇緬公路,保證了中國抗戰時期重要國際交通線的開通。8.6萬四川農民半年時間建成了空軍基地和多個機場。四是專家學者們投身學術,編纂戰事史料、從事科學技術和軍事研究、記錄和揭示日軍侵華罪行,他們用學術智慧推動了抗戰取得勝利。
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支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說明人民群眾的力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致力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和重要作用,團結依靠廣大群眾,繼續弘揚愛國主義和抗戰精神,團結一致,共同奮進,為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