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冷靜的語錄摘抄

  這個年代,物慾橫流,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個明白,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執念人的一生應該向一朵花,不論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那麼這種千年的優雅和冷靜走到今天,走到這個時代裡來,走到當下的發生裡來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模樣呢?它已漸次的扭曲和變形。中國式的冷靜,不再代表自己國民的意願,而是代表了一種權威,一種自上而下的壓迫式的宣洩,他們一手提著話語權,一手粉飾著太平盛世,走著摩登步,站在少數人的舞臺上讚美或者高歌。

  “大愛無言,上善若水”這是千年道家的珍藏,是聖人的冷靜,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以禮儀之邦而文明於世,知書達理的佳話美談多而且多。知書達理,帶來的是冷靜、謙遜和審慎,我覺得這是一種優雅的態度,是智慧的積澱。

  一座橋塌了。摩登者不去問責造橋人的過失,而是用瞞天過海的伎倆,一手捂著傷疤,一手打理掉血漬,臉露微笑,溫文爾雅的對著鏡頭,用盡一輩子也用不盡的決心,對國民說“此事必當追查到底,還吾民以真相”。時間推打著橋下的草浪,一分一秒一天一年的過去了,摩登者依舊在他的T臺上走著秀,扭著腰板,挺著肚囊,可是“真相”卻和血漬一同消逝風乾了。這,就是中國式的冷靜。

  一個嬰兒被埋了。摩登者首先不是用一種審慎的態度去分析他為什麼而死 ,摩登者首先也不反省社會的憤慨,摩登者首先更不體會到小家庭裡的悲哀,因為那不是他的兒子。摩登者首先用一種高昂的聲調,對著麥克風,對著鎂光燈,對著他以為已經麻木和呆滯的千萬萬的聽眾們說,“這是很平常的事件,我們偵辦的非常之得力”,是的,這就是我們所耳濡目染的中國式的冷靜。

  冷靜,如果過了頭就是一種麻木和無愛。可是我們也知道,千年前的“中國式的冷靜”絕非麻木,它是一種“仁”之所在,是一種“道”之所存,更是“愛”之所現。民意是“泛舟”之根本,不管這舟是順流還是逆流,國民是怎麼想的,他們想得到的其實非常之微薄,順應了民意,再難的行舟國民也願意陪伴你而行,而不單單是站在你的T臺下,看你的花花衣裳和絕美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