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趣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神祕的旅伴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天下海清河晏,四海昇平。福建泉州有一布商姓馬名貴發,經常往返於福州府和家鄉泉州之間販賣布匹。雖然旅途勞頓,但為了節約成本,馬貴發從未起念要僱個幫手。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且說這天是三月初八,馬貴發返鄉途經莆田縣境,看看時候不早,正自思量今晚住宿何處,忽聽得背後有車馬聲傳來。由於道路狹窄,馬貴發把身一側,想讓馬車先行,不料車到他身邊卻突然停住了。馬貴發抬頭一看,那馬車十分豪華,車上坐著一個文弱少年,衣著華貴,像是大家子弟。少年彬彬有禮地向馬貴發頷首道:“借問大叔一句,附近可有投宿的去處?”馬貴發見那少年面色暗黃、聲音喑啞,像是有病在身,想想自己也是出門在外之人,便熱心地指引道:“此去不出二里地,就有家高升客棧,很是清淨。”少年抱拳謝過,待要駕車離去,卻又轉頭對馬貴發說道:“這位大叔,我看你也是遠行之人,出門靠朋友,如蒙不棄,請上車來一起趕路吧!”馬貴發看看天色已晚,對少年又頗有好感,當下並不推辭,道一聲謝便上了車。

  不一會兒,二人就到了高升客棧。各自安頓下來後,少年又邀請馬貴發:“大叔,咱們一同用飯吧,多個人,我也能多吃一點!”馬貴發猶豫片刻,道:“如此,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兩人一起來到大廳,少年要了一壺燒酒、四樣時新菜餚,與馬貴發痛快地吃喝起來。席間,少年自稱姓陳,是晉江人。酒足飯飽後,少年又搶先結了帳。馬貴發暗忖,這少年為人慷慨大方,語言又風趣得很,是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旅伴,於是對少年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你我一見投緣,也正巧順路,乾脆結伴而行,也好互相照應,你意下如何?”少年欣然應允。

  馬貴發與那少年一路同行,兩人十分投契,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天兩人來到福清地界,少年忽然興奮地跟路上遇到的四五人打招呼:“真巧呀!怎麼能在這裡趕上你們,你們不是比我早三天出門的嗎?”對方也是滿臉歡欣。少年回頭對馬貴發解釋道:“大叔,他們是我的同鄉,都是去京城趕考的富家子弟,也是我的朋友。大家一起趕路吧,路上更熱鬧些。”

  馬貴發不忍拂逆少年的美意,點頭應允。果然,因為人多,大家歡歌笑語不斷,旅途中的勞頓也不知不覺地減輕了。就這麼過了兩天,馬貴發他們又在路上遇到了六七個商人,個個衣著華美,車馬豪華,一見少年便停下車馬,熱情洋溢地行禮。少年告訴馬貴發:“他們都是我們當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其中一個是我的姐夫,他們要去浙江一帶販絲綢。”於是,這天晚上,馬貴發便和他們一起投宿在山腳下的平安客棧。

  說來奇怪,這天半夜,忽然雷鳴電閃,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平安客棧的店主人被風雨聲驚醒,忽然想:不知道會不會漏雨?店主人忙點起蠟燭四處檢視,走到馬貴發等人歇宿的那幾間上房門外時,見裡面仍是燈火通明,照得窗戶紙都亮了。店主人好奇地透過窗縫向裡看,只見床上有個人矇頭大睡,而其他的客人圍著蠟燭席地而坐,每人都神情肅穆,交頭接耳地好像在商量著什麼。店主人敲敲窗,好意提醒道:“諸位客官,已經三更了,早點安歇吧,你們明天還要趕路呢!”裡面的人說:“知道了,我們馬上就睡,謝謝老闆!”

  :凌波仙子

  漳州城西南的九龍江畔,高高地聳立著一座圓山。這座圓山從前後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樣。俗話說:“圓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寶。”這裡單說圓山的東北面山麓,有一塊坡地,樹林蒼鬱,環繞成琵琶形狀,地名叫琵琶阪。阪上湧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潤著山下田園,這就是馳名中年的水仙花產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花的來歷嗎?說起來真有點神奇。

  傳說在明朝景泰年間,有一個名叫張光惠的,他為人耿直剛正,在河南汲縣當個小官吏。在仕宦生涯中,他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腐敗,因此,就知音辭官返鄉了。他的老家就在漳州府南鄉圓山琵琶阪下。這一天,他乘船經過浩瀚的洞庭湖,

  正清閒自在地靠著船舷,欣賞著湖光山色,眺望那藍藍的晴空,綠綠的湖水,青青的遠山,不免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恬靜的夢境中。這進他恍惚看見一位美麗的仙子,身披著金黃色的羽衣,下身穿著白玉色的裙襪,站在象牙雕成的船頭上,背後張起一面綠綢的風帆,乘風破浪地飛駛而來。他十分驚奇地站起來,揉揉眼睛,定神注視這奇景。霎時間仙子和仙船都不見了,只見銀波粼粼的湖水中,飄來一莖花卉,碧綠的葉 間,射出一箭花莖,白色傘形花序,十幾朵花蕊都還含苞未放,唯獨在頂端翹然開放一朵小小的白花,雪白晶瑩的花瓣,拼成六稜的玉盤,花心托起一盞金色的酒杯,嫋嫋娜娜,亭亭玉立,十分可愛。

  張光惠非常愛惜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從水裡把它撈起。誰知道這株仙花卻很乖巧,她悠然地離開船舷,飄到老遠的湖心去了。張光惠心裡十分懊惱,悵惆地望著湖水出神。這時,這株俏皮的仙花卻又悄悄地靠近船舷,但總是不遠不近地保持一段距離,不即不離地隨著船遊動。張光惠幾次很想撈起她,總是撈不到手,心裡很是焦急,然而也無可奈何。慢慢兒他的心情平靜下來了,自責地想道:物各有志,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就不可以用褻慢的態度對待她,一

  定要彬彬有禮地予以接待才行呵!於是他肅然起敬地振衣彈冠,恭恭敬敬地點了三支香,對著水上仙子,默默地祝禱道:

  凌波仙子國色香,

  湖上飄遊欲何往?

  豈願伴我南歸去,

  琵琶阪下是仙鄉!

  :虎怕漏

  閩南方言在平常時的應用中,在生活中,有時無意中會應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顯示出誤打誤撞出其不意的結局,卻也顯得相當神妙和富有深刻意義。這些,也許正是閩南方言所發揮的藝術效果。

  流行於閩南漳州地區的一則《虎怕漏》的民間故事,就說明了這種事例,故事結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絕。

  故事是這樣說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個貪圖走路錯過宿店的牛販仔,拉了兩條小牛犢***音牛桃仔***,望著南山而來,被出來覓食的小虎看見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們後邊,準備等個機會食掉小牛犢。剛好在這個時候,天下起了大雨來了,牛販仔只能拉著小牛犢,進入一間土地廟中避雨。誰想雨越下越大下個不停。牛販仔只得把破廟門關上。他把小牛犢拴在靠邊的柱子上,自己找個地方休息。誰知這廟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處漏雨。只有找到靠門邊的那柱子底下比較乾燥的地方坐下來休息。守在門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煩了,正想進去咬小牛犢時忽聽到那牛販仔唉聲嘆氣地說: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聽,心想,這個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卻怕一個什麼漏?到底這漏是什麼東西?厲害不厲害?還是回去問媽媽再說。於是就跑回洞中,把剛才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然後問道:到底”漏”是什麼東西?厲害不厲害呢?母虎也開不清楚這個從來沒聽過的”漏”是什麼東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來到破廟前,裡面靜悄悄的只聽見打呼嚕的聲音,它就蹲了下來,把虎尾巴從破門洞裡伸了進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犢搔打出來,好吃掉它。這時候,牛販仔靠在柱子上剛要入睡,忽然臉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驚醒過來,“哎喲,不好了,老虎來了!”當他鎮靜下來後,取出腰間那把鋒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沒想到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遠方逃去。

  母虎氣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對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虧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連生命都沒了。

  故事的內容從開頭、發展、結尾、經過,確實讓人驚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轉折之處從牛販仔無意中講出口的一句苦嘆:“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為這個漏,竟然把一隻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獸之王老虎嚇得如此的悽慘。著實令人感嘆有些語言應用方面的誤打誤撞還能夠倖免一場大災,這是閩南語言的魅力所在,就因為一個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處環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當中只佔了極小的部分,整個故事卻因它而奇趣生輝,實在不簡單!由這則故事,我們可以見出閩南方言運用交流的巧妙,處處可有精華,可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