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列子的寓言故事精選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得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寓意】比喻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篇二:紀昌學射

  有個人名叫紀昌,又來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對他說:“你先要學會盯住一個目標不眨眼睛的本領,然後才談得上學習射箭。”紀昌回到家裡,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雙眼死死盯住織機的踏板。兩年以後,即使鋒利的錐尖刺到眼眶邊,他都不眨一眨眼。於是就去告訴飛衛。飛衛說:“還不行,你必須練好眼力才可以學射箭。當你能練到把極小的物體看得很大,將模糊的目標看得很顯著,那時候,你再來告訴我。”紀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隻蝨子,吊在視窗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轉睛地瞪著它。十多天之間,蝨子在眼中漸漸顯得大了起來;三年之後,竟顯得有車輪那麼大。再看看其它東西,都如山丘一樣。他便用燕國牛角加固的弓、楚國蓬杆製成的箭,朝蝨子射去,利箭穿透蝨心,而牛尾毛卻沒斷絕。於是,紀昌又跑去告訴飛衛,飛衛高興得跳將起來,拍著胸膛說:“射箭的奧妙你已經得到啦!”

  【寓意】要練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無數困難,付出無數心血和努力。

  篇三:夸父逐日

  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裡。

  【寓意】表現了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篇四:兩小兒辯日

  孔子到東方遊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寓意】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篇五:歧路亡羊

  楊朱的鄰人丟失了一隻羊,他率領全家老小,又請楊朱派童僕幫助一齊追尋。楊朱說:“哈!丟失一隻羊,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去追呢?”鄰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後,楊子問:“羊找到了嗎?”鄰人回答:“跑掉啦!”楊子問:“怎麼會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該往哪條路去找,所以只好回來了。”

  【寓意】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