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的神話故事

  沉香是《寶蓮燈》神話傳說中人物,《寶蓮燈》神話傳說中,沉香執神斧前來救母,因不知母親被壓的具體位置,便站在這裡哭喊母親。山神被他的孝心感動,指點迷津,沉香終於劈開山石,母子團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遊。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華嶽三娘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後,一直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曼舞,消磨時光,突然發現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走進大殿的劉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孃的塑像俊麗、溫柔、安閒,劉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該多幸福啊!可惜這只是一尊沒有情感知覺的雕像。劉向懷著深深的遺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取出筆墨,深情地在牆上抒寫了自己對三孃的愛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這個書生多麼英俊倜儻,文采斐然,他對自己滿懷深情,而自己又何嘗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嘗不愛戀他呢?可是,一個是上界仙女,一個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締結姻緣呢?目送悵悵離去又依依不捨的劉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沉吟再三,終於決定不顧天條禁令,要與劉向結為夫妻。於是,三娘便化為一民間女子,追上劉向,向他道出了真情,從而二人兩情依依,結為伉儷,恩愛無比。劉向考期將臨,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別之時,劉向贈給三娘一塊祖傳沉香,說日後生子可以“沉香”為名。二人十里相送,難捨難分。

  劉向在京城一舉中榜,被任命為揚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馬上任之時,華嶽三娘卻遭難了。原來,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宮大辦蟠桃會,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脫染病而留在華山。誰知,真情被三孃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娘一身正氣,毫不畏懼,況且她隨身還有一件王母贈的寶物——寶蓮燈,此物是三孃的鎮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稱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敵,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際,偷盜而出。這樣,可憐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留在其父劉向身邊。

  沉香長大了,漸漸懂事了,知道了母親被壓在華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親三娘。他把想法對父親說了,無奈劉向也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嘆氣搖頭。於是沉香便獨自離家,去找母親。他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華山。可是母親在哪裡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不知所措,放聲大哭起來。淒厲痛苦的哭喊聲,在空谷迴盪,驚動了路過此地的霹靂大仙。好心的大仙,問明情由,深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鳴不平,可是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將沉香帶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點下,刻苦認真的學習,漸漸學會了六韜三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十六歲生日那天,沉香向師父辭行,要去華山救母。大仙稱他有志氣,並贈給他一柄萱花開山神斧。

  沉香騰雲駕霧,來到華山黑雲洞前。他大聲呼喚孃親,聲聲穿透重重岩層,傳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盪,百感在心。她知兒子已長大成人,一片孝心來救自己,激動不已,就將沉香喚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廣大,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敗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況且二郎神還盜去了寶蓮燈,兒子哪能是他對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飛身來到二郎廟,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誰知二郎神鐵石心腸,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兩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覺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掄起神斧,與他打起來。兩人云裡霧裡,刀來斧往,山裡水裡,變龍變魚;從天上殺到地上,再從人間殺迴天宮;直殺得山搖地動,江翻海搗,天昏地暗。這件事驚動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個究竟。四仙姑在雲端裡一陣,覺得二郎神身為舅舅,如此凶狠地對待一個孩子,太無情無義了。於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鬥越勇,越戰戰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寶蓮燈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飛回華山,舉起萱花開山神斧,奮力猛劈。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華山裂開了。沉香急忙找到黑雲洞,救出了母親。整整十六年,受盡了苦難的三娘才重見天日,她與兒子緊緊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後來,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認了錯;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職。

  從此,三娘、劉向和他們的英雄兒子沉香全家團圓,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篇2

  神話傳說華山西峰有一塊巨石,攔腰斷為三截,石下空間宛如一位婦人仰臥時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動,這就是斧劈石。世間流傳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相傳玉帝的妹妹的三外甥女***一說三女兒***楊蓮***也叫楊嬋***住在西嶽廟內的雪映宮,百姓求籤問卜,異常靈驗,所以宮內一年四季香火甚隆。人們稱她為三聖母。

  有年春天,一位姓劉名璽、字彥昌的舉子進京趕考,路過華陰。聽說西嶽廟裡的三娘娘慈懷普度,非常靈驗,就恭恭敬敬地走進廟來,在雪映宮的香案前,誠誠懇懇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個頭。然而不巧的是三聖母當時並不在宮中,劉彥連抽三籤都是空籤。想到十載寒窗,九載熬油,前程未卜,功名無望,不由悲從心生,便肥一腔怨恨信口吟成一首打油詩,題在雪映宮的牆壁上。詩是這樣寫的:“劉璽提筆怒滿腔,怨奶聖母三娘娘,安居神龕心如鐵,枉受香火在一方。”題詩罷,劉彥昌拂了拂衣袖上的塵灰,昂首挺胸,揚長而去。

  三聖母加駕著祥雲回到宮中,聽看門童兒將剛才發生的事情訴說一遍,又牆上的題詩又羞又惱。隨身丫環靈芝更是義憤填膺,忙安慰三聖母說:“聖母且莫生氣,想那狂生去了沒有多遠,我一定給他點顏色看看,為聖母報這辱罵之仇。”於是主僕二人駕起雲頭,喚來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命令他們即刻作法。

  劉彥昌正在趕路。清朗朗的天空突然間陰雲密佈,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注,還沒有等他想出個所以然來,就變成了一隻落湯雞。可憐他一介書生,怎經得如此雨打風吹,沒掙扎幾步,就跌倒在泥濘中。

  三聖母怨恨已掃,心中大快,一邊令四位仙師收去雲雨,一邊站在雲頭向下仔細一望,這才發現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只見他藍衫上沾滿泥水,書箱一旁傾翻,文房四寶散落一地,一看就是位赴京應試的舉子。一想到這場風雨說不定會斷送這位書生的前程,一絲憐憫、幾分愛慕油然而生,她不由得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靈芝見劉彥昌的狼狽相,早動了惻隱之心,又看三聖母對劉彥昌心生愛慕,更欲成人之美,連忙說:“看來那書生粉牆題詩,並無甚惡意。這場風雨也太猛了些。我們可不能見死不救呀。”說著,只見她纖指一點,一座竹籬茅舍就出現在劉彥昌的前方。不久,茅屋裡就走出了一位70歲的白髮老婆婆和一位17歲的伶俐村姑來。

  婆婆與村姑把昏迷不醒的劉彥昌攙進了茅屋,煎藥熬湯,沏茶煮飯,照料得十分周到。村姑與劉彥昌一見如故,竹間和詩,燈下伴讀,相敬如賓,漸生愛慕。婆婆看這一雙小兒女情投意合,連誇天生一對,地造一雙,便擇吉日,做主讓他們締結了百年之好。只可惜考期在即,劉彥昌不敢久留,於是約定歸期,戀戀不捨地赴京應試去了。

  人常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可惜這段奇緣很快進天庭,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派法神楊戩去捉拿三聖母。三聖母的二哥二郎神來到雪映宮,斥責三聖母違犯天規,罪責難赦。三聖母卻表示,寧可仙籍除名,也要與劉彥昌兩情相伴,白頭偕老。二郎神看三聖母意志堅決不思悔改,一氣之下,施法力把她壓在華山西峰的石頭下。

  劉彥昌考場得中,朝廷派他去往洛州出任知縣。他春風得意急於回家團聚,然後攜妻子同去洛州赴任。可是進入華陰地界,幾月前喜結良緣的那座竹籬茅舍早已蕩然無存。劉彥昌四處打問,人們都說那兒從來沒有過什麼村莊,更沒有過什麼婆婆與村姑。劉彥昌感嘆一段似水柔情,突然間化為雲煙,他欲哭無淚,欲訴無門,只好獨自一人到洛州赴任去了。

  三聖母石下生子,起名沉香,並用血書包裹,讓丫環靈芝送去洛州。沉香長大成人,知出生的原委,悲痛萬分,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去華山救出母親。靈芝為了使沉香練出一身能夠戰勝二郎神的武藝,也為了能從天宮盜出神斧,不惜毀壞自己千年修煉的道行,寧肯化身為石,也要幫助沉香救出母親。

  後來,沉香用神斧打敗了二郎神,沉香便舉著神斧來到華山,看見滿山巨石林立,不知母親到底壓在哪塊石下,急得放聲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連山神也被感動了,忙出來指點說:“孝順的孩子啊,你娘就在蓮花峰頭。”

  沉香遵照山神指點,擦乾眼淚,舉起神斧朝西峰頂端奮力劈下。只聽轟然一聲,天搖地動,巨石攔腰斷為三截。三聖母從中慢慢走出,母子相認,悲喜交集,痛哭失聲。此後,劉彥昌也棄官不作,來華山隱居,為的是親人團聚,終生相守……

  如今,沉香痛哭呼喚母親的山峰,被命名曰孝子峰;劉彥昌隱居的地方稱劉璽臺;峪道里丫環靈芝所化的靈芝石亭亭玉立。西峰斧劈石旁,華山神斧巍然矗立,斧把上還題著一首詩:“華山神斧,七尺有五。賜於沉香,劈山救母。”後來這個故事還被藝術家們編成戲劇、拍成電影,久演不衰。

  沉香的人物簡介

  民間傳說:“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嶽三聖母,三聖母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三聖母遂與劉結為夫妻。三宿後,劉以沉香一塊贈別,囑他日生子,以此為名。三聖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華山,壓三聖母于山下穴中。三聖母於穴中產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與其父。沉香成人後,尋母華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竊得萱花神斧,與其舅二郎神大戰於華山。

  二郎神請諸神相助,沉香亦得眾仙協力,舅甥各顯神通,神仙混戰,勝負難分。後玉帝敕太白金星說和休戰,沉香因得斧劈華山,救出孃親三聖母,母子團聚。在今華山蓮花峰翠雲宮西、蓮花石旁有一巨石,長10米餘,裂為三段,如刀斬斧截,後人指為“斧劈石”,傳即沉香救母時斧劈華山所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