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傳說故事

  石頭在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的東西,有些石頭價值連城,有些石頭平平凡凡,其實這些平平凡凡的石頭也有傳說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在飲馬河的靠山鄉有一個自然村,相傳從前這裡有一塊形似臥牛的大青石,雖然後來河流改道將這塊石頭衝入河裡,可是臥牛石的傳說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從前有一個農夫,養著一頭灰驢和有頭黃牛,黃牛黃牛終日每年每日老老實實的幹活,而灰驢卻處處偷懶蹭猾。拉車的時候灰驢把車套拽的很直,但卻一點力氣也不用,使重量全部落去黃牛的身上,農夫見黃牛累的渾身是汗,而灰驢卻一點汗也不費,他就認為灰驢比黃牛的力氣大,耕地的時候,黃牛隻是低頭默默的拉梨。而灰驢的眼睛總盯著農夫,一見農夫走近,它就趕忙伸出舌頭去舔農夫的手,給農夫留下了一個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黃牛和灰驢在草地上吃草,農夫躺在鬆軟的草地上睡覺。突然,一隻餓狼從草叢裡竄了出來,向農夫撲去,嚇的灰驢躲到草溝裡一動也不動;黃牛卻迎了上去,擋在餓狼的前頭同餓狼搏鬥起來,雖然被餓狼咬傷了兩塊毛皮,但餓狼也受了傷,它依然奮勇直前,將餓狼攆到草地深處的沼澤裡。灰驢見餓狼跑遠了,從水溝裡留了出來把農夫喚醒,引呀到剛才搏地方,農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跡,知道自己在睡覺的時候來過狼,他以為是灰驢救了他,感動的用手替灰驢撓癢癢,對從沼澤裡回來的黃牛卻一理不理。

  種蕎麥的時候,農夫將一袋蕎麥丟在路上了。黃牛找了一上午終於在路旁的草叢中找到了,它用兩隻尖尖的角將裝有蕎麥的口袋馱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時候,灰驢從門洞裡竄了出來親熱的說“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讓我幫你拿吧。”說著,用嘴叼過口袋送進農夫的房間。從此,農夫認為灰驢有忠實有勤快,黃牛有賴有饞,他把好的草料都給灰驢吃,剩下的給草料和秸稈才給黃牛吃。

  第二年春天,農夫要去飲馬河南岸去買棉花,他嫌黃牛不中用,只用灰驢架車出發了,回來的時候,正趕上飲馬河漲水,農夫做在車上用鞭子指引灰驢從淺灘處過河,行至河中間時,水湍急。漫過車廂。灰驢覺的橫流不如順水拉車省力,於是不聽農夫的吆喝,徑自向下流拉車,不管農夫怎麼鞭打和吆喝,灰驢也不聽,結果連人帶車衝入了松花江,那疏懶成性的灰驢也被江山淹死了。

  黃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臥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等了幾年。黃牛都沒有等回農夫,它自己卻臥在那裡變了一塊臥牛石。

  篇二

  被狂風暴雨掀到山下的一條小溪裡。從此,它便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原本無有無濾的生活在山頂的石頭就這樣永遠失去了乾爽和享受著太陽的溫暖,使它最為悔恨的是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就在它感到悲痛萬分的時候,耳邊傳來了小溪不滿的聲音:“你這塊石頭,真討厭,我們一直都是暢通無阻的向前流,你這一來,完全當住了我們的去路,”石頭聽了,便說:“小溪,你就不要再說我了,我也是沒有辦法呀,我本來在山上待這好好的,都是那場暴風雨把我帶到這來的,這是大自然造成的,我既然來到這裡,我們便成了一家人了,一家人就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呀,”小溪想:石頭說的也對呀,這些都是大自然造成的呀。 從此以後,小溪明白了這個道理,便和石頭和好了。

  篇三

  九牛嶺下的的江峽叫黃牛峽,沿峽你能看到"群龍戲水"、"青蛙過江"等奇觀,接著,就進入了鬥米灘。在鬥米灘,你能欣賞到望夫石。

  以前,有一對撐船為生的夫妻,正值數九寒冬,他倆逆水行船,倍受辛勞。傍晚,夫妻倆泊船江邊,遇到一個老婦人,拖兒帶女的來向他們討米。夫妻倆見她們實在可憐,就把僅有的一斗米送給了老婦人。

  夫妻倆斷糧後,只盼上下游有船往來接濟。可那時偏偏沒有往來船隻。正是屋漏更遭連夜雨。於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隻。

  有一天,妻子見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結果發現丈夫已被大雪凍僵,餓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邊。

  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對好心腸的夫婦,就把他們泊船的地方稱作"鬥米灘"。後來夫妻倆化為石頭,人們便稱丈夫為"仙人石",妻子為"望夫石"。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