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始皇人物故事

  秦始皇是歷史上特別有爭議的的皇帝。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統一政令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終始迴圈的原理進行推求,認為周為火德,秦取代周朝,就應該是水德。他將群臣朝見拜賀的日期設在十月初一這一天。衣服、符節和旗幟的裝飾,都改用黑色。數字以六為紀,符節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規定為六寸,車寬為六尺,六尺為一步,一輛車駕六匹馬。把黃河改名為“德水”。按照水主陰的命數,秦王採用法家的思想來治理天下,行事剛毅嚴厲,一切事情都依法律決定,不講仁愛、恩惠、和善、情義。

  丞相王綰等曾建議秦始皇封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到各地安撫剛剛平定的天下。秦始皇把這個建議下交給群臣商議,群臣都認為這樣做有利。但是廷尉李斯卻說:“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親屬很多,可是他們的後代逐漸疏遠了,並且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諸侯之間互相征戰,就連周天子也無法阻止。現在天下靠您的神威又重新獲得了統一,如果再封諸侯王的話,戰亂以後又重新開始,到時天下會再次大亂,後果將會不堪設想。您還不如將天下劃分為郡縣,對那些皇子功臣進行重金賞賜,這樣就容易控制他們。要讓天下人沒有邪異之心,這才是使天下安寧的好辦法啊。”秦始皇聽了之後非常贊同李斯的意見,說:“以前天下人都苦於連年戰爭無止無休,就是因為有那些諸侯王。現在如果再設立諸侯國,這等於是又挑起戰爭,結果只會重蹈周朝的覆轍。”秦始皇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都設定守、尉、監三個官職,改稱人民為“黔首”。

  秦始皇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鑄成十二個銅人,每個重達十二萬斤,放置在宮廷裡。他還統一了法令、度量衡和文字。讓天下富豪人家十二萬戶到咸陽居住。他規定了車軌的寬度,修築了縱橫全國的馳道,在渭水之畔修建了大量離宮別館,還派蒙恬到北方修築了萬里長城,來抵禦北方的蠻夷部落匈奴的進攻。

  :帝王隱居

  盧生勸說秦始皇道:“我們尋找靈芝、奇藥和仙人一直找不到,一定是有什麼東西與它們相剋。我們建議您要不時祕密出行,來驅逐惡鬼。惡鬼避開了,神仙真人才會來到。您居住的地方如果讓臣子們知道,就會妨害與神仙交往,希望您所住的宮室不要讓別人知道。這樣,不死之藥或許能夠得到。”秦始皇就對外宣稱說:“我羨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稱‘朕’了。”他還下令咸陽附近二百里內的二百七十座宮觀都用天橋、甬道相互連線起來,把帷帳、鐘鼓和美人都安置在裡邊,全部按照所登記的位置不得移動。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說出去,就判死罪。

  一次秦始皇臨幸梁山宮,從山上望見丞相的隨從車馬眾多,很不滿意。宦官近臣裡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丞相,丞相就減少了車馬數目。秦始皇得知後生氣地說:“這肯定是宮中有人洩露了我的話!”經過一番審問,還是無人認罪,他就下令把當時跟隨在旁的人抓起來,全部殺掉。從此以後再沒有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蹤了。

  :始皇焚書

  次,秦始皇在咸陽宮擺設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獻酒頌祝壽辭。齊人淳于越說:“我聽說殷朝、周朝統治天下達一千多年,主要原因在於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誰能來幫助救援你呢?凡事如果不效法古人而能長久的,現在還沒有聽說過呢。”丞相李斯不同意他的意見,對秦始皇說:“五帝和夏、商、周的制度各不相同,可是都憑著各自的制度使天下大治。這並不是他們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於時代變了,情況不同了。現在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起萬世不朽之功,儒家學者們愚陋,對這樣的新局面,是不能領略理解的。況且淳于越所說的是夏、商、週三代的事,都已經是幾千年以前的事了,哪裡值得取法呢?從前諸侯並起紛爭,才大量招攬遊說的人才。現在天下平定了,法令出自陛下一個人,百姓在家就應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現在儒生們不學習今天,卻要一心一意效法古人,以此來誹謗當世,擾亂民心。他們只欣賞自己私下所學的知識,指責朝廷所建立的制度。當今皇帝已統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決定於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學卻一起非議法令,入朝的時候就在心裡指責,出朝以後就去街巷談議,在君主面前誇耀自己,說一些奇特的觀點來抬高自己,在民眾當中帶頭製造謠言。如不禁止,君主威勢就會下降,朋黨的勢力就會形成。我請求讓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全部焚燬。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人收藏的《詩》、《書》和諸子百家著作,全都送到地方官那裡去一起燒掉。有誰敢在一起談議《詩》、《書》的話,就把他們處以死刑,借古非今的更是要把全家都殺掉。官吏如果知道而不舉報,以同罪論處。命令下達三十天仍不燒書的,臉上刺字,發配邊疆。百姓只可留下醫藥、占卜、種植之類的書。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秦始皇覺得他言之有理,便聽取了李斯的建議,將天下的典籍都用火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