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人物故事概括

  《史記》不僅是歷史事實的彙集,也是文章寫作的優秀範本。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白起之死

  同年九月,秦國再次出兵,派遣五大夫王陵率軍進攻邯鄲。當時,白起生病,不能領兵,只得留在咸陽修養。秦軍在這次戰役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相反,戰鬥進行地極其艱苦,趙軍頑強抵抗,秦王雖然派去了援軍,但是,王陵軍隊的進展依然十分緩慢。白起身體康復以後,秦王打算派他去前線代替王陵指揮。白起卻說:“邯鄲城池堅固,趙軍殊死搏鬥,實在是不容易攻下來。況且,其他國家的援兵一天天地到來,這些諸侯王怨恨秦國已經很久了,他們早就想攻打我軍,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我軍雖然在長平大敗趙軍,但是自身也損失過半,國內也因為征戰而空虛。如今,我軍跋山涉水地去攻取別國的都城,而敵軍是裡應外合、內外夾擊,所以,我軍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了。希望大王立即下令撤軍吧。這樣做還來得及!”秦王認為白起不肯從命是在推諉,便讓丞相範睢去動員他。白起本來就怨恨範睢,這一次,他見到範睢前來為秦王遊說自己,就更加憤怒了。結果,他更不肯參戰,並且藉口再次生病而閉門不出。

  秦王沒有辦法,就派遣王齕代替了王陵。但是,攻打個月以後,秦軍依然沒有拿下邯鄲。同時,楚國的春申君和魏國的公子無忌,率領幾十萬援軍進擊秦軍,秦軍損失很大。白起在後方聞訊,頗有點兒幸災樂禍地說:“當初,秦王沒有聽從我的勸告,現在怎麼樣啊?”秦王聽到了這些話,十分氣憤,於是,他硬要白起參戰,而白起藉口自己重病不起,第三次拒絕了命令。而範睢又去動員白起,無異於火上澆油,局面就更僵了。秦王終於忍無可忍,罷免了白起,把他降為士兵,強令他移居陰密,實際上就是被髮配了。白起還是藉口生病,而遲遲沒有出發。三個月以後,諸侯的聯軍加強了進攻秦軍的強度,秦軍連戰連退,從邯鄲到咸陽,報告緊急軍情的特使幾乎每天都有。秦王越發憤怒,便派人催促白起上路,決不讓他留在咸陽看自己的笑話。

  白起沒有辦法,只得動身。他起程後不久,範睢等大臣便對秦王說:“白起遷居的時候,表現地還是很不服氣,相當有怨言。陰密地方偏遠,朝廷控制力較弱,如果他有異心,將對大王不利。”秦王於是派使者追趕白起的車隊,在咸陽城以西十里的杜郵追上了他。隨即,使者秉承秦王旨意,賜給白起一把利劍,命令他自盡。白起對天怒吼,說道:“蒼天啊!我白起究竟做了什麼,以至於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啊?”過了很久,他又平靜地說:“我是該死啊。長平一戰,趙軍四十餘萬士兵投降,我用欺詐的手段把他們悉數坑殺。這樣的罪孽,足夠上天叫我死了。”於是,他含淚自盡。白起死後,秦國百姓認為他的死並不是由於自己的罪過,便都很憐憫、懷念他。此後的每年裡,秦國的城鄉都為他舉行祭祀活動。

  :蒯通說齊王

  武涉走後,齊人蒯通也看到天下大勢,關鍵就是韓信站在哪一邊,於是又去規勸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看相技藝。”韓信說:“先生看看我的相貌怎麼樣?”蒯通說:“看您的面相,只不過封侯,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看您的背相,將來肯定是富貴之極。”

  韓信說:“這話是什麼意思?”蒯通說:“現今,楚漢分爭,天下無辜的百姓卻因為戰爭暴屍郊野。楚人轉戰四方,戰無不勝,軍威震動天下。然而三年多了,軍隊卻被困在京、滎之間動彈不得,向西被阻於成皋不能再前進。漢王統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憑藉著山河的險要,雖然一日數戰,卻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甚至還屢次遭受挫折失敗,幾乎不能自救。漢王又在滎陽戰敗,在成皋受傷,逃到宛、葉之間,這就是所謂智盡勇乏了。將士的銳氣因長期困頓而被挫傷,糧食也消耗殆盡,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人心動盪,無依無靠。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您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那樣,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憑藉您的傑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兵精將廣,驍勇善戰,而佔據強大的齊國,迫使燕、趙歸順您。您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後方,順應百姓的心願,向西去制止劉、項分爭,那麼天下人就會群起響應,誰敢不從!而後,您割取疆土,分封諸侯。諸侯們恢復之後,天下就會感恩戴德,歸服聽命於齊。您穩守齊國故有的疆土,據有膠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諸侯,天下諸侯就會前來朝拜齊國。上天賜您這麼好的機會,您不要,上天反而會懲罰您,時機來了您不抓住,將來就會有禍患等著您。您仔細考慮一下吧!”

  :廣武君的建議

  韓信任大之後,打敗了魏王部隊,又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就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得到張耳輔助,計劃要奪取趙國。漢軍乘勝追擊,其鋒芒不可阻擋。但是,他率軍遠征,千里運糧,士兵面有飢色,食不果腹。井陘地方的通道,狹窄到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從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向前不能戰鬥,向後無法退卻。他們在荒野什麼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成安君是個信奉儒家的呆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詭計,他說:“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疲憊至極。如今像這樣迴避不出,強大的援軍到來,又怎麼對付呢?諸侯們也會認為我膽小怕事,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他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沒想到自己的任性竟成就了韓信的一代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