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族民間故事

  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大理這塊地方,古時候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浸到蒼山的半山腰。那裡的人都住在蒼山頂上,靠打獵採集果實度日。後來,海尾下關西南角上,出現了兩條龍,一條是黃龍,一條是大黑龍,在那裡廝打,把下關打開了一個缺口,這海子裡的水便從缺口流下去了,出現了一大片壩子來。

  在一千多年前,來了一個怪物,名叫羅剎。他和他的兒子把這個壩子霸佔了。羅剎很暴虐,最喜歡吃人的眼睛。不到三年,這裡的人半數都成了瞎子。

  後來,來了觀音菩薩。他變作一個老人,從蒼山的五臺峰下來,到各村各寨去探訪,要找同羅剎最接近的張敬。

  老百姓一見這位老人和藹可親的樣子,都很敬愛他。大家搶著向他哭訴羅剎殘害民眾的事。老人安慰他們說:“羅剎已經惡貫滿盈,不久自有能人來降伏他。大家耐心等著吧,就可以過幸福的日子了。”

  觀音菩薩左打聽右打聽,終於打聽到張敬的訊息。原來這張敬是個佛教徒,和羅剎很熟。他為人仁厚,但很軟弱。他雖然也反對羅剎殘害百姓,但無法制止他。觀音菩薩就變作一個梵僧,去見張敬。張敬一看是個梵僧,便留他在家裡住。後來,張敬引梵僧去見羅剎。羅剎見了梵僧,心裡很是喜愛,款待得非常周到。梵僧便在他家裡住了下來,兩人很是投機。

  有一天,羅剎問梵僧:“你喜歡什麼東西?”

  梵僧便乘機回答說:“什麼都不要,只要一塊安靜的地方結茅藏修。”

  羅剎問他要多大的一塊地方,梵僧說:“不敢多求,只要袈裟一鋪,小白犬跳上四步就夠了。”

  羅剎一口答應。梵僧說:“就怕你後悔,請求先立一個字據,並要當眾發誓。”

  羅剎說:“豈有翻悔之理,你儘管拿袈裟鋪好了。”

  可是梵僧堅持請他這樣做,羅剎也就答應了。他當眾發了誓,還立了字據,表示永不翻悔。之後,梵僧不慌不忙,把袈裟一鋪,競把蒼山洱海的整個地面都鋪沒了。又叫小白犬跳了四跳,從下關跳到上關,佔盡了上下兩關的地面。羅剎,大吃一驚,立刻翻悔。觀音就做起法術,叫五百天兵,天龍八部在雲端裡現出金身。羅剎知道對手本領高強,一看勢頭不對,枉自悔恨,莫可奈何,只好苦求梵僧說:“這樣一來全部土地都屬於你了。父子連立足之地都沒有,這怎麼辦呢?”

  梵僧說:“這個好辦,可以找一個天堂勝境安排你們居住。”

  羅剎急問“在哪裡?”

  梵僧就把上陽溪澗內一個石洞變成一座富麗的寶殿,白玉為階,黃金鋪地。又把螺螄化作人的眼睛,化沙為其他食物,美味佳餚,無所不備。羅剎到那裡一看,覺得比自己住的堂皇得多,非常高興,就要求梵僧把自己一家接來同住。梵僧都答應了。等到羅剎父子一家人搬進洞內,梵僧就大顯神通,用一塊大石頭塞住了洞門,自己變個黃蜂飛了出來。又請了當地的鐵匠用鐵水澆固洞口,同時又造了一座寶塔壓在洞上。從此,羅剎父子就永遠不能出來殘害民眾了。

  現在大理蒼山上陽溪口的羅剎閣,羅剎洞就是這段傳說的遺蹟。梵僧把羅剎父子壓進石洞後,又把海水從下關的西洱河引出去。現在大理三月街的街場,相傳就是觀音和羅剎立字據的地方。

  觀音收伏了惡魔羅剎父子後,又授意細奴羅為南詔國國王。當時正值唐朝時代,細奴羅就連年進貢唐朝,他的子子孫孫都被封了王位,一直傳了十三代,共二百三十七年。

   篇【2】

  離開大理市經由西南方向繞過洱海徑直北上,沿途收穫的是世界最美麗的頂級風景,三個小時的車程沒有給人絲毫的舟車勞頓,只有彩雲之南這片土地的異樣美麗與風情鎖帶給人視覺與心神的極度審美,那是目不暇接與心跳加速的反覆疊加,毫不誇張的將它算作世界上最賞心悅目最怡情自然的一次車周之行吧。

  到達大理銀都水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遼闊的草海溼地綠洲,這哪是高原帶給人滄桑荒涼的慣常視覺,分明就是絲竹錦玉的溫柔江南,到處瀰漫著春綠大地的怏然氣息與古拙優雅的文化穿透力量,期待中的大理銀都水鄉之美遠比想象中來的更讓人心潮澎湃與忐忑不安,擔心自己隨時會迷失在這迷人與震撼的美麗裡再也不願意去問津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

  銀都水鄉新華村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手工藝旅遊商品集散地,也是世界手工藝文化遺產的傳承故園,“新華石寨子銀器”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銀器手工藝品牌,銀都水鄉新華村也成為了世界聞名遐邇的銀都。因此,銀都水鄉新華村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和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民俗文化村”、“中國民間藝術大師之村”、“雲南十大名鎮”的稱號。

  當完全弄明白大理銀都水鄉地處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三大黃金旅遊區域的交通主幹線之後,這才對銀都水鄉奪人心魂的美有了心理的一種承受與釋然。它距大理古城126公里,距麗江古城僅39公里,到麗江國際機場僅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被世人美譽的“麗江的後花園”、“高原泉譚之鄉”。

  在這裡,有幸零距離的親近雲南乃至地球上最大的高原萬畝草海溼地,再加上品嚐鶴陽白族三道茶的悠香與甘甜、欣賞當地古老歌舞情定石寨子、探祕鶴陽白族傳承千年保留至今的奇異“跑婚”習俗、瞻仰釋迦牟尼佛古蹟以及十八羅漢拜觀音遺址、遊泉橋街與108泉眼等三十餘個景點,這就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旅遊享受了,而是在經歷一次歷史與現實的擦肩輪迴了。從文化到景點,從歷史到現實,從靈魂到金錢,從遙遠到咫尺,銀都水鄉無處不在將一種文化的底蘊、風光的絕美、民風的歸真、時空的穿梭等所有的因素集中在這種情愫裡,這份精緻裡。

  銀都水鄉是鶴陽白族古老民俗文化的發源地,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美得讓人心醉,獨一無二的高原水鄉風情,傳承著歷史悠久、聞名世界的民族手工藝,為許多民族文化專家及學者所重視,從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支獨立文化體系,折射出東方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如果說香格里拉是人類最後的精神家園,如果說大理是文化最深厚的遼遠沃土,如果說麗江是最風情的溫柔之鄉,那麼銀都水鄉就是美的整體症候。當絕美的風景進入張望的眼神,當厚重的文化融入飄飛的思想,當人類最後的淨土一絲不苟的裝在最容易感動的心裡,這銀都水鄉的美瞬間便到達極致,將人永遠栓留在歷史與大地永恆的夢裡,不願醒來!

   篇【3】

  相傳,老君山有塊叫玉召塊的大石崖,玉召塊上長著一棵紫檀香樹。紫檀香樹餐風飲露骨,長了八萬八千年,得了仙氣,發出一股馥郁清幽的異香,似蘭非蘭,似麝非麝,遠飄千里。雪山太子在天河裡洗澡,聞到幽香,啡著香氣來到玉召塊,把樹砍倒,運回玉龍雪山。一年發大水,樹根衝到金場院河的沙灘上,被放豬放羊的娃娃拿來點火。紫檀香根燒了九天九夜,香氣飄進了南天門,玉皇大帝帶著各種神仙下凡來聞香氣。到了南天門,拔開雲頭往下一看,見一群脫得精光的娃娃有的烤肚皮,有的烤屁股,有的往樹根上撒尿,把一股幽香變成了厭天汙地的穢氣衝上南天門。玉帝大怒,叫瘟神隆下三年小兒溫疫,弄得十家娃娃九家病,白王得知疫情,派皇太醫院的太醫到劍川來冶病。太醫們費了三個月,用了一百匹馬馱的藥,也沒能控制住疫情。

  白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國師公公說:“該因百姓有難,此事只有設壇做七七十四九天道場,請大慈大悲的佛祖保佑。”使由婆婆說:“這是病鬼作祟,只有咬犁頭跳神驅鬼,才能保百姓平安。”白王聽了,無所適從。忽然,宮外來了一個山民打扮的老人,背上挎一隻扁籃,籃子裡裝著一個銅葫蘆和一把鶴嘴鋤,手裡牽著一隻似犬非犬,似虎非虎的怪蓋。白王把老人召進宮,問清情由,才知那是能辨藥味藥性的琉璃獸。它現有三萬八千歲,到四萬二千歲後,全身毫毛脫盡,透明透亮,吃下藥後就能從外看清藥走筋脈肺腑的情形。白王問別有什麼法子,老人說用白王的一片肝,王后的幾滴膽汁,製成龍肝鳳膽,讓琉璃獸吃了,蛻光毫毛,全身透明,帶它到山上採一百味藥,製成百寶靈丹,就可平息瘟疫。以後也不會有瘟疫了。老人見白王面有難色,說:“常聞白王愛民如子。如今看來,空有其名,小民告辭了。”白王見老人要走,想出個辦法,對老人說:“老者請留步。孤封你為藥王,賜你龍袍龍褂,半副鸞駕。你就成龍王爺了,龍肝之事,就請你代孤受點苦,怎麼樣?”老人回到金鸞殿,說既蒙大王封贈,當為黎明百姓除災,隨即吞下一顆藥丸,讓官人拿出刀盤,剖腹取肝,給王后也吞下一顆藥丸,取了王后的幾滴膽汁,製成了龍肝鳳膽。琉璃獸吃了龍肝鳳膽,毫毛脫盡,周身透明得能看清五臟六腑。藥王帶上琉璃獸,到老君山採了九十九味良藥,再找一味平火掃毒藥,就可製成百寶靈丹。瘟神得知藥王快製成晨寶靈丹,除絕瘟疫,栽了一棵斷腸草,毒死了琉璃獸。琉璃獸死後,藥王背上九十九味藥,到古柏庵熬製了藥丸,用三個月功夫,平息了瘟疫。白王派人送藥王龍袍龍褂和半副金鸞,請藥王來宮共坐金鸞寶殿,但藥王想琉璃獸已死,未製成百寶靈丹,沒實現永遠根除溫疫的諾言,何況自己也不願與白王共坐金鸞寶殿,結果只結受藥王的封號,回到古柏庵。

  藥王死後,人們在他熬藥的窩棚蓋了一座廟,朔了他的金身和琉璃獸像,尊他為藥王爺,每到四時八節,人們都要用三牲酒禮去祭奠他。

  作品中的“國師公公”,指佛教密宗的首領。“使由婆婆”,指白族巫教的女巫師。其中有佛教、道教和巫教的因素,從中可窺視白族地區宗教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