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精美的傳說故事

  擁有“花中西施”豔稱的杜鵑花已名列現代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杜鵑和謝豹為結拜兄弟,謝豹因無意中傷了人被判死罪,關進死牢,杜鵑帶了酒菜去看他,謝豹詭稱要理髮,讓杜鵑代他坐一會牢,杜鵑欣然同意,哪知謝豹一去不回。杜鵑傷心地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就被推出去斬首。杜鵑死後變成一隻冤鳥,從這山哭到那山,想找謝豹,卻徒勞無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啼出的血淚灑在山間,滴到之處便長出小樹,春天一到,更開出了血紅色的花,這就是杜鵑花的由來。

  另有一則故事則是這樣說的:古時蜀帝杜宇,死後仍捨不得離開他的子民,其靈魂便化作一種鳥,名叫“杜鵑鳥”,常叫著“不如歸!不如歸!”直叫得口吐鮮血,血滴在一種樹上,便開出血紅色的花,後人為紀念杜宇便稱此花為“杜鵑花”。

   篇【2】

  傳說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莊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藥,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藥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豔麗。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皇帝聽說鵑子既會唱歌,又會織布,而且長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聖旨,指名要選鵑子進宮。於是,縣大爺帶了一大幫衙役直奔黃鶴山。一到黃鶴山,到處烏語花香,原來劉鵠和鵑子正在一唱一和。縣大爺說明了來意,娟子不從,於是喝令幾個衙役去撞開門,劉鵠急得從吹蕭的地方跳下來要去保護鵑子。這時又有幾個衙役衝上去,他們抓手的抓手,抓腳的抓腳,把劉鵠抱了個緊,劉鵠只能乾著急。可憐體弱力小的鵑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兩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劉鵠救我!救我!……”劉鵠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鵑子被抓走了。

  自從鵑子被抓走後,劉鵠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劉鵠心裡想:就算是赴湯蹈火,我也要把鵑子找回來,於是他幫鵑子媽安頓好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他心愛的排蕭出發了。他翻過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過了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了九九八十一個灣,終於到了皇城。

  再說,鵑子被抓到皇宮後,皇帝就死皮賴臉,胡攪蠻纏,動手動腳,鵑子恨死了這個皇帝老兒,不管皇帝說什麼,鵑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闖進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劉鵠,想到這她操起凳子就往皇帝頭上砸去。皇帝一點便宜沒沾上,反倒被砸了個頭破血流,嚇得抱頭就逃。鵑子從此不吃不喝,漸漸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這時,皇帝連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鵑子就這樣躺在床上等死了。

  劉鵠來到了皇宮前,他不知鵑子在哪裡,更不知鵑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處都是衛土,到處都是高牆,沒有一點機會可以讓他進去找鵑子。正著急間,他突然右手無意間摸到了排蕭,這下他有主意了。他趕緊紮了個風箏,把排蕭綁在風箏後面,接著他把風箏放上了天。隨著風箏在天上飛起來,他把線放得越來越長,鳳箏就在皇宮的上空飛舞,這排蕭的聲音一直傳到了鵑子那裡。鵑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聽到熟悉的蕭聲,知道劉鵠來找她了,便掙扎著坐起來,唱起了家鄉的歌,那是劉鵠熟悉的歌。劉鵠聽到這悽楚動人的歌聲後,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鵑子知道他來找她了,難過的是他和鵑子被重重宮牆所阻隔。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鵑子脫離苦海,劉鵠的心像刀鉸一樣難過。

  於是,劉鵠便倚在宮牆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著天,漸漸地支援不住了,後來就變成了一隻五彩繽紛的小烏。小鳥振翅飛起躍過高高的宮牆,一直飛到鵑子身邊,對鵑子“吱吱喳喳”地叫,鵑子伸出手來撫摸小鳥,說:“烏兒,鳥兒,你要能帶我飛出去該有多好啊!”說完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鵑子的身體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杜鵑花,小鳥銜著這朵杜鵑花,飛出了宮,一直飛到了黃鶴山下,把這朵杜鵑花栽在了鵑子家門口。從那以後,那裡就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但最美的一株還是鵑子變成的那株,這株花有五個瓣,花心有一顆碧綠的珠子,叫“五寶綠珠”,它是杜鵑花中的珍貴品種。

  過了許多年後,這裡造了一座廟宇,叫做鶴林寺,廟裡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臺叫杜鵑臺,杜鵑臺上種了許多杜鵑花,各式各樣,那株“五寶綠珠”也被移植到這杜鵑臺上了,它在那花叢中,花開得更加嬌豔動 人。每當清晨和黃昏時,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臺上空飛舞,其中有一隻總喜歡繞著那株“五寶綠珠”轉,而且這隻烏的叫聲特別悽楚,就像排蕭吹出來的一樣,據說那就是劉鵠變成的。

   篇【3】

  看到杜鵑花的人,大多會聯想到杜鵑鳥,這大抵是無可置疑的了.關於這一花一鳥,多有傳聞,頗具傳奇色彩,而經過漫長的歷史長河沉澱下來的,也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一些殘片了。據說周朝末年,杜宇在蜀國稱帝為王,號“望帝”,他命一個叫做鱉冷的大臣到巫山治水。後來鱉冷治水有功,望帝便“自以徳薄”,禪位於鱉冷,號“開明”。而杜宇卻“遂自亡去,化為子規”。晉·左太沖在<<蜀都賦>>中曾雲:“鳥生杜宇之魂”,也間接地證實了這一點。這是<<十三洲志>>和<<太平御覽>>上關於杜鵑鳥的記載,其真偽程度自然一目瞭然。然而,民間流傳的故事則十分感人——蜀王杜宇愛上了宰相開明的妻子,兩人私下定情相通而不為國人所知。後來開明發現了其不軌的“王道”和“婦道”,便以“王德”逼迫杜宇禪位於他,而後又殺害了不守婦道的妻子。這樣一來,可憐的杜宇既拋卻了江山,又捨棄了美女,憂憤而亡,其魂化為杜鵑,常於暮春在山間叢林飛往,泣血苦啼。有花莫名,受其精血,遂成杜鵑花。這個悽豔絕倫的傳說,使得杜鵑花鳥聲名大振,被唐代視為珍品。白居易在詩中說:“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李白則花鳥俱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而李商隱更是直接傳說點道:“望帝春心託杜鵑”。還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唐朝詩人成彥何詠道——“杜鵑花與鳥,怒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由此可見,關於杜鵑花鳥的傳說,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頗有源淵的。中國的古人們向來喜歡一些逆背自然的“神蹟”,藉以誇張虛構的手法,來寄託他們憂喜悲憤的思想情感,這是時代的烙印,是令後人很喜愛且又很迷惘的。杜鵑花的傳說也正是這樣演變出來的罷了。無論怎樣,在歷經了千百年之後,擁有“花中西施”豔稱的杜鵑花已名列現代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

  想到這裡,再看我窗前這嬌小的杜鵑花更能品味它那如西施一般的憂憤愁蹙之美了。杜鵑花色如朱如血,如鶴頂之末;花百如霜如雪,如美人之腮,也算得上是極淺深濃淡之至的一種超然意態了。然而,歷史上多有怪人作驚人之舉,明末清初的學者李笠翁在他所著的<<閒情偶寄>>中大貶杜鵑花,說它是“花之可有可無者也”,究其原因,是因為杜鵑花乃“在西蜀之異種,不在四方之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