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現代漢語中十分主要的一類用語,因簡潔和凝練而在使用當中倍受關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有趣的成語故事

  :雕蟲小技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韓朝宗的人,為人非常熱心,常常幫助一些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韓朝宗,請韓朝宗幫忙介紹工作,信的最後寫道:「。。。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說,恐怕我寫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倆,不夠讓大人欣賞。這個謙虛的年輕人李白,後來可變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詩人呢!

  從此以後,大家就用“雕蟲小技”來形容寫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時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術而已。

  :當務之急

  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

  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為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為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

  接著,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當局者迷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

  玄宗當即表示同意,並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註解。不料,右丞相張說***yue***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聖編篡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註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麼必要改用魏徵整理修訂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

  《釋疑》是採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聖編篡、鄭玄加註的本子與魏徵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主人口答說:“戴聖編篡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註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徵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客人聽後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一樣,下的人反倒糊塗,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大逆不道

  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

  有—天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要與他決一雌雄。劉邦回答說:“我開始與你都受命於楚懷王,約定先定關中的為王。但是我先定關中後你卻負約,讓我到巴蜀去當漢王。這是你第一條罪狀。

  你在去救援趙軍途中,殺死上將軍宋義,自稱上將軍,這是你第二條罪狀。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諸侯的兵馬人員,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接著,劉邦又揭露項羽燒燬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殺害義帝等罪狀。在講到第十條罪狀時,劉邦說:“你作為臣子而殺死君王,又殺害已經投降的人,為政不平,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屬於重大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討你這個逆賊,你還有什麼面目向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