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下五千年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這個被世代傳唱的經典故事,那你知道有什麼感受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臥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著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臥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裡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有人說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裡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篇【2】

  所謂天下的君主有誰不想得到有才華的人呢?《三顧茅廬》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劉玄德知道了諸葛亮很有才時,就十分想得到他。他三次到達諸葛亮的寒舍希望他能幫助自己。最後劉備的真情打動了諸葛亮。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因為劉備即為君主卻為了自己的百姓希望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冒著風雪去找諸葛亮。他放下君主的身份,不理會自己的顏面,也希望能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讓百姓過更好的生活。雖然兩次到諸葛亮的房舍,都遇不到諸葛亮,但他還是堅持不懈。而他的誠心最終還是打動了諸葛亮。他的耐心更打動了我。

  看著劉備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想姐姐幫助我。但是姐姐卻總是讓我等,這使我火冒三丈,便自己做,結果卻弄的一團糟。《三顧茅廬》讓我腦子裡的問號開始有疑問了,為什麼我不能像劉備一樣呢?就算要等多久都在所不惜。

  如果世界能有多一點像劉備這樣的人,遇事不灰心,靠著頑強的毅力,用真誠來打動別人。世界將變的更美好。只有遇到事都像劉備那樣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謙虛的氣概。這樣每個人才會有更大的進步,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篇【3】

  我讀了《三顧茅廬》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是這樣的,曹操佔領了北方,劉備求賢若渴,不知怎麼辦,想到了諸葛亮,他說他很有才能,隱居南陽,就帶著關羽和張飛三人一起去拜訪,想讓他來成就大業。

  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可是他並不在家,劉備只好帶著他們兩人失望地離開了。第二次,劉備、關羽、張飛又冒著大雪來到了隆中,想和他來成就大業,沒想到,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二次又沒有請到,劉備只好留下自己寫的一份信,表示對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誠意。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劉備三人又去看一看他。過了一會兒,他們三人到了草廬,諸葛亮正在睡覺,關羽說:“咱們去兩趟都落空了,這次又在睡覺,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劉備阻止說:“不行,諸葛亮是位大賢人。”張飛說:“諸葛亮不就是個種地的,算什麼大賢人。”劉備接著說:“小聲點,別把他給吵醒了。”直到諸葛亮起來,他們才開始談話。劉備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就和劉備分析了形勢和力量對比的關係,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好辦法: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兵分兩路進攻曹操,成就大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劉備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每當我們認定了目標以後,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再堅持,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們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就像劉備一樣,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我們是學生,就更應該尊重老師、家長,向優秀的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地學習,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多請教他人,長大後才能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